因为受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感召,英布感到自己得富贵的机会终于来临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加入到推翻秦朝的伟大事业之中。 然而此时此刻,英布手中仅有当初一同出逃而来的寥寥数位兄弟而已,如果想要仅凭他们几人之力便独自起义并割据一方,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英布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带领着这些兄弟们投奔番君吴芮。 所谓“番”乃是一个地名,具体指的便是番阳县。 此前,当秦军追击楚王之时,并没有闲暇时间去整顿番越之地,结果导致此地出现了一大片权力真空地带,进而引发了极为严重的匪患问题。 就在这种情况下,吴芮挺身而出,主动组织起乡勇力量来抵御那些四散逃窜的楚军士兵以及土匪流寇,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一致拥戴。 此后不久,陈胜和吴广发动起义,天下各地纷纷响应造反。 为了稳住南方局势,同时也为了安抚百越地区,秦朝统治者接受了丞相李斯所提出的建议,册封吴芮为番君。 秦朝打的算盘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赐予这样一个封号,从而换取一个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的得力帮手。 英布投靠吴芮之后,凭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吴芮参与到反秦的大潮之中。 吴芮听完英布的劝说后,不仅欣然应允,还慷慨解囊,为英布筹集了数千名精锐士兵。 吴芮对英布的赏识溢于言表,他坚信英布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豪杰,必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英布,希望通过这次联姻,进一步加深两人之间的关系。 说起英布,此人可是秦末赫赫有名的猛将!他打起仗来勇猛无比,尤其擅长打硬战恶战。 当秦军将领章邯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剿灭张楚之后,其他反秦者皆畏惧章邯如虎,无人敢于轻易挑战其威严。 然而,英布却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 他率领着自己那帮过命的兄弟们,在青波之地与秦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在这场激战中,英布充分发挥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最终大破秦军,并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陈县。 经此一战,英布声名远扬,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并没有让英布失去理智、头脑发昏。 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种能够统领千军万马的军事统帅之才。 对于推翻秦朝、平定天下各路诸侯并登上皇位这样宏伟的目标,英布从未抱有过高的期望。 然而,当他听闻项梁已经攻占了会稽,而陈婴所率领的军队也纷纷归附时,英布立刻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投靠项梁! 这个决定并非轻率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明智选择。 英布明白,在当前混乱动荡的局势下,单凭一己之力难以立足。 与强大的势力结盟,将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而项梁作为一方豪杰,其领导才能和军事实力备受瞩目,加入他的阵营无疑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于是,英布毫不犹豫地带领着自己的部众投向了项梁。 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的果敢决断,更显示出他对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和战略眼光。 在项梁的麾下,英布或许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同时,他也期待着通过与项梁等人的合作,共同开创一番伟大事业,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项梁转眼间就拥有了六七万兵马,成为了一股强大阵营的领袖,实力大增。 此时的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 他首先将目光瞄准了张楚政权的残余势力,因为他们是自己扩张领土、壮大军队的最大阻碍。 于是,项梁以“陈胜生死不明,但秦家却擅自拥立景驹为王”为由,向张楚政权发动了攻击。 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要铲除异己,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 最终,秦嘉战死沙场,景驹也在逃亡途中被杀害,而他们的部队则全部被项梁收服。 经此一战,项梁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他的名字也在天下诸侯中引起了轰动。 此次在攻打张楚政权,就要数他从牧家招募来的那五六百名士兵了。 这些士兵个个都精于骑射之术,因此在战斗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杀伤力。 他们如箭一般穿梭在敌阵之中,所过之处敌人纷纷倒地。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士兵几乎没有任何伤亡,这无疑给陈婴和英布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原本他们还想在这场战斗中大展身手,但看到这些士兵如此出色的表现后,他们心中的傲气被彻底压制下去了。 从此以后,项梁成为了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到天下局势的发展。 项梁以“陈胜生死未明而拥立假王。”的借口,除掉了秦嘉。 奉命攻打襄城的项羽,在活埋了襄城全部秦军后,带回了一条值得高兴的消息;陈胜已经遇害了。 项梁在薛城紧急召集麾下所有将领前来参加会议,共同商议并筛选出新一任的楚王人选。 此时范增站出来发表意见称:“陈胜之所以战败逃亡,张楚政权之所以最终覆灭,完全是他们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陈胜没有拥立楚王的后裔作为新王,而是选择自己称王称帝。” 范增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因此依我所见,如果我们想要选出一名合适的新楚王,就必须从熊氏家族中挑选出一位正统的后代。 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广大楚人看到我们的诚意和决心,并吸引他们纷纷前来投靠依附。到那时,我们必能一呼百应,得到众人的支持与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