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日:从抽到喀秋莎开始拥兵十万

第50章 抗令出击!

   经过一番艰苦奋战,王石头率领的部队在东北前线取得了重大突破,挺进了二十里,给日军造成沉重打击。    这次胜利不仅是对日军嚣张气焰的有效抑制,更是对全国抗日信心的巨大提振。日军在此役中损失惨重,连连败退,东北大地再次燃起了反抗的烽火。    各大报刊的头条赫然写着:“东北告捷,王石头部大破日军,夺回领土!”黑体字下是激动人心的报道,详述了王石头部队在东北的英勇战绩,如何突破重重围堵,挺进二十里,给予日军重创。    市民们或手持报纸,或围聚在茶馆、菜市场,谈论的话题无不围绕着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听说了吗?咱们王将军可是把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呢!”一位老汉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光芒。    “可不是嘛,这才叫扬眉吐气!”旁边的年轻人附和着,满脸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街头巷尾,类似的对话随处可见。    消息同样迅速传遍了偏远的乡村。农夫们停下手中的活计,聚在一起分享着从镇上传来的佳音。    “咱们东北那边可厉害了,王将军他们打赢了,我们也有盼头了。”一位老妇人边织毛衣边向邻里讲述,她的语气充满了欣慰。    “这仗打得真提气,以后的日子就有指望了。”一旁的年轻人听了,眼中闪现出憧憬的目光,对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    “哎,不过有点不好处就是原来的政府也有点糟糕,咱们拼死拼活的就只有那一亩三分地呀。”    “哎,谁说不是呢,自古以来农民最惨了。”    “哎,管他呢,只要不影响咱们的一亩三分地随他们闹去吧。”一个老汉说。    …………    日军高层会议    东京,日本帝国陆军总部内,气氛凝重。墙上挂着大幅地图,红蓝箭头交织,标志着各处战线的情况。    山本五十六元帅面色阴沉,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在座的军官们。“诸君,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能任由大夏的王石头部队在我军东北前线取得胜利,这对我国威严是一种侮辱!”山本的话掷地有声,激起众人共鸣。    “情报显示,大夏军队近期主要精力集中在东北,上海防线相对薄弱。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集结重兵,从上海发起第二次淞沪会战,一举拿下这一战略要地,以此作为突破口,打乱大夏军队的整体布局。”    会议室内的军官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商讨,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 第一阶段:派遣第十一、十二、十六师团与第十三、第九、第七师团,合计约6个师团,共计约17万余人,负责从正面进攻上海。    - 第二阶段:投入第三师团与第二师团等5个师团,从侧翼迂回,意图切断南方大夏军队的补给线。    - 第三阶段:一旦前两阶段取得进展,再调集军队进行总攻,全力攻克上海,确保对长江三角洲的控制。    “我们需要尽快行动,确保在大夏军队反应过来之前完成部署。”东条总结道,“此战,不仅是对王石头部队的反击,更是对我军实力的展示,我们必须赢。”    山本转向通信官,命令:“立刻通知各师团长,按计划行事,务必保密,直到最后一刻才允许暴露意图。我们不能给大夏人留下任何预警的机会。”    “明白,元帅阁下,我马上安排。”通信官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转身离开,迅速前往电报室,开始传达指令。    随着指令的下达,日军各师团迅速动员,整装待发。运输船队在夜色掩护下悄然驶离港口,目的地直指上海。此次行动规模宏大,意在快速夺取关键区域,为后续攻势奠定基础。    此时由于校长调集军队前去镇压叛乱,因此在上海几乎无兵可守。    几天后清晨,上海这座城市已经易主。日军顺利进入市区,街道上零星可见身着军装的士兵在巡逻,他们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    人群中偶尔传来一阵阵笑声,那是他们在庆祝胜利,仿佛征服者的姿态展现无遗。    然而,在靠近租界的地方,情形变得微妙。这里,依然是外国旗帜高悬,各国租界内的士兵警惕地注视着外面发生的一切,形成了鲜明对比。日军尽管占领了大部分城区,但对于租界这块“硬骨头”保持着一定距离,不敢轻举妄动。    在租界入口处,一名日军军官停下了脚步,遥望对面的异国士兵,忍不住出言嘲讽:“喂,你们这些欧罗巴鬼,看好了,这片土地已经是我们的了!”    对方表情严肃,手中紧握枪械,却不予理会,显然不愿与之产生冲突,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真是可惜,要是没有这些该死的条约约束,早就把这些地方也收入囊中了。”一个日军军官有些懊恼地叹了口气,转身带领手下离去,暂时收敛起嚣张态度,毕竟在这里动手只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上海,这座繁华都市,在这一天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一方面是日军占据的城市区域,街头充斥着混乱与恐惧;另一面,则是在租界内,生活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酒吧依旧营业,咖啡馆里谈笑风生,仿佛另一个平行的世界。    普通百姓在日军占领区度日如年,担心每一步都会触及危险;而租界内的居民则庆幸于自身的安全,但也难免对同胞的命运感到忧虑。两种情绪在空气中交织,构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风景线。    上海的沦陷,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失守,更象征着大夏东部沿海门户的关闭,对国家经济与士气的影响难以估量。    此外日军随即展开了对东北周边地区的攻势,尤其是对天津的炮击,试图切断王石头部队的后勤供应线,破坏其战斗力。    在缺少有效兵力支援的情况下,王石头部队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需守住现有阵地,防止日军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还需设法打破封锁,确保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内外交困之下,王石头必须迅速作出决断,采取有效措施,以期扭转不利局面。    他迅速重组剩余部队,利用地形优势,设立多个阻击点,延缓日军推进速度。同时,秘密联络各地友军,谋求外援,共同抵御外侮。    王石头站在一台老旧的电话机旁,眼神坚毅,汗水顺着鬓角滑落。他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深知自已和日军都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王石头决定采取最后的手段——寻求外界帮助。    拿起听筒,王石头拨通了西北军的专线,心跳加速,等待着接通的那一瞬间。电话那端传来了熟悉的声音:“这里是西北军指挥部,请讲。”    王石头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我是东北军王石头,情况危急,请求支援。日军攻势猛烈,我军和日军都陷入了生死边缘,亟需友军协同作战,共同抵御外敌。”    电话那端,是西北军的冯建军,一位同样肩负重任的将领。面对王石头的求援,他心中纠结万分。一方面,校长期严令在耳,不得擅自行动;另一方面,身为军人,国仇家恨不容忘怀,内心深处渴望投身抗战。决策的天平在他心头左右摆动,难以平衡。    王石头敏锐地察觉到冯建军的犹豫,随即提高了筹码:“冯将军,此次若能战胜日军,您将成为抗日首功之人。届时,北方江山,你也有份说话的权利。分庭抗礼,共享天下,皆有可能!”这番话语,如同抛出的橄榄枝,直接触及冯建军心底最为渴望的东西。    王石头见状,再添一把火,“另外,作为诚意,我愿奉上大洋五十万,金条三百根以作酬谢。”巨额财富的承诺,无疑加重了天平的一侧。冯建军的眼神闪过一丝光芒,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抗日在前,我当仁不让!”冯建军铿锵有力地回答道,语气中透出坚决与毅然。“我将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支援。”    随着这句承诺,两人间的隔阂瞬间瓦解,合作就此敲定。王石头长长舒了口气,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冯将军,感谢您的义薄云天,我们共同为国效力,定能击溃侵略者!”    就这样,一场危机四伏的合作达成了,两位将军的决心与勇气,跨越了政治与利益的界限,为了共同的目标,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