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张孝纯入苏州的风波
“我说你们是怎么回事,还没证明你的身份那。” 看到守卫竟然如此不客气,童贯就想上前去教训他一顿,因为这一幕不仅童贯,就连林摅都有些看不过去了。 但是赵佶却没有生气,因为他看到了另一面,这守卫之所以拦下了张孝纯,是因为他的马车有西夏标识,马夫更是西夏人,严查本来就是他的职责。 挥手让童贯退后,随后,让张孝纯自已处理。 这时候和赵佶想法一样的张孝纯,同样没有生气,反而和气的拿出自已的敕牒。 当那守卫看到那敕牒以后,大惊失色,没想到竟然是这位大人物。 “张大人见谅,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张大人海涵。” 张孝纯倒没有责怪他,拿回自已的敕牒以后,笑着说道。 “我可以进去了吧?” 那守卫赶忙点头称是,随后让开道路,并且让人赶紧去通知苏州知府。 等一行人进入苏州城内以后,林摅有些疑惑的问道。 “张大人,你怎么身边就这几个人?” 听到林摅的回答,张孝纯笑着说道。 “连皇上身边都只有你们几个,我这个当臣子的如果排场太大,那也太不应该了,而且我觉得皇上的做法倒是有很多可取之处,你看,刚刚不就看出了这苏州城的检查还是蛮严格的嘛。” 赵佶闻言,哈哈大笑了起来,他倒没想到这张孝纯竟然如此有意思。 “朕是属于微服私访,你是属于朝廷委任,性质不一样,该有的排场还是的有,不用什么都向朕看齐。” 张孝纯听后,点了点头。 “其实人马都在臣的身后,就是想体验一把皇上微服私访是什么感觉,结果没想到,倒是臣失误了,这马车和马夫,没选对。” “这是臣从西夏回来购买的,等到了京师又连忙接到了何相的吩咐,为了快点到达,这才直接用了,没想到竟然被当成西夏人了。” 林摅几人闻言,同样笑了起来,因为李清照的父亲刚刚去西平府任职,等到交接完毕,张孝纯才返回汴京。 结果又被一杆子支到了苏州。其实这是何执中的无奈之举,眼看春耕在即,各个官员又有要事在身,林摅又和赵佶在一起。 何执中对这次的苏州选拔还很重视,想来想去,只有张孝纯比较合适了,毕竟他是经过西夏战争的洗礼的。 赵佶对他也非常的信任,这才直接让张孝纯去了苏州,情况何执中和他解释过了。 张孝纯没有任何犹豫,接到命令的当天就直接出发了,这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张大人辛苦了,你先去苏州衙门,朕在姑苏雅筑,等你安顿好了,可以去那里找朕~” 张孝纯闻言,回答道。 “是,陛下~” 因为张孝纯是带着朝廷的命令来的,所以苏州知府是肯定要陪同的,现在的他是苏州监察使,相当于后世比较熟悉的钦差大臣的身份。 就在赵佶刚刚离开不久,苏州知府带人赶到了张孝纯的身边。 “张大人大名,下官久仰已久,西夏一战,大人一战成名,可是为我们文官立下了榜样啊~” 面对苏州知府的夸赞,张孝纯到显的有些心不在焉,毕竟知道皇上在这里,所以他的心思还真不在这苏州知府的身上。 “李大人说笑了,西夏一战,都是皇上和种将军的功劳,在下不过是顺势而为,毕竟大部分军队被种将军他们牵制。” 苏州知府李文远(虚构),进士出身,是去年被调任过来的,这一年中政绩还算突出,不仅配合苏州制造局研发了大船,还很好的完成了红薯等种植工作。 算是功劳不小,汴京有消息传出,李文远任职期满可能会被调入汴京,所以他现在看到张孝纯那是相当的热情。 因为据他所知,这张孝纯极度受到赵佶的喜爱,虽然李文远不是那种阿谀奉承之辈,但为官的官场话,他还是会说的。 并且他是真的佩服张孝纯的能力,以文官之位率军出征,这可不常见,虽然主将是王禀但赵佶能让张孝纯一起出征,那此人绝对是有过人之处。 两人寒暄了一会,就进入到了苏州衙门,城内的百姓都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们,不知道这位是谁,竟然能让苏州知府亲自迎接。 “这人是谁?竟然有这么大的面子?” “这你都不知道?据说此次京城的布匹选择,是朝廷直接派遣大臣前来选择的,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估计此人啊,就是京里的大官~” “兄台,这可不是一般的消息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着大家都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那说话之人脸色潮红。 “这有什么,我三舅姥爷的儿子的朋友,就在京城为官,这消息我当然再清楚不过!” 众人闻言,顿感无趣。 “切~” 了一声, 纷纷散去,只当这是一个道听途说的小混子罢了。 “哎~,你们别走啊,我说的可是真的。” 只是没人再去在意一个小混子的话了。 等赵佶一行人回到了姑苏雅筑之后,都是纷纷进房间休息了,曦儿已经在赵佶的怀里睡着了。 今天小姑娘没少走,所以早就累了,慢慢将曦儿放在了床上,赵佶活动了一下肩膀。 这小丫头倒是不沉,可是抱时间长了,依旧是两个胳膊发酸,就在他刚刚坐下,准备倒杯茶的时候,一个大美女推门而入。 “怎么能让我的皇帝陛下自已倒茶那,皇上别急,小女子亲自来伺候。” 看着这越发调皮的洛璃,赵佶脸上的笑容也是多了起来。 “小妮子,朕可还没追究你的欺君之罪那?” 洛璃倒了一杯茶,一脸疑惑的看着赵佶,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房间中响起。 “不知皇上说的是何事?” 赵佶嘿嘿一笑,然后色眯眯的看着洛璃。 “当年某位大美女可是打着朕的幌子,在汴京之中风生水起,可是朕却没有享受到一点好处,这还不是欺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