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辽战大金!
海上的行程,让赵佶毫无不适之感,这让他有了一种更加强大的自信,至于其他人,在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同样习惯了。 一行人除了童贯还有些脸色煞白以外,其他人早已凭借自身的武术功底,适应了下来。 看着这大海的壮阔,让岳飞,武松等人同样有了很大的感受。 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海,才知道赵佶以前和他们说的,世界很大,眼光要远,是什么意思。 此时的赵佶已经在房间之中,里面还有吴用和公孙胜二人。 “皇上,臣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等上一等?” 赵佶闻言,笑着看向吴用开口询问道。 “为何?” 刚刚的赵佶,表达了自已这次的作战想法,他打算大军快速赶到渤海,然后直接进攻,攻下莱州,然后以此为基地,看下进一步的发展。 但当听到赵佶的计划以后,吴用沉思了一会,随后还是准备表达出了自已的担心,这也有了上面那句话。 “皇上,我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帮大辽打仗,根本目的是为了限制大金的发展,既然如此,为何不等金辽两国斗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在出手那?” 听到吴用的话,赵佶眼中一亮,随后摆摆手,让他继续说下去。 “另外,皇上曾担心过大辽的动机,我们正好还能验证一下,如果这大辽全面进攻大金,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那大辽应该就没有什么阴谋了。” 赵佶闻言,点了点头,然后沉思了一会,对着吴用说道。 “不愧是,智多星,果然名不虚传,好,就按照你的想法来,通知大军,减缓行军速度!” 随着赵佶的吩咐,整个舰队的航行速度减慢了下来。 “吴用,你继续说!” 听到赵佶的认可,吴用刚刚的紧张之感已经慢慢消失,随后深吸了一口气,这是自已难得表现的机会,吴用当然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 “皇上,即使耶律延禧不会有其他手段,但我们也完全要消磨一下大金和大辽的有生战力,而且这次据臣所知,耶律延禧集结了五十万大军,虽然看似不少,但完全没有达到大辽的极限。” 赵佶点头表示同意。 “虽然这不一定是大辽有什么阴谋,但因为当初西夏的事情,我们不得不防,所以让他们两国先打,我们坐山观虎斗,即使最后大辽真的有什么阴谋,那大军来回的长期奔波,定会有影响,到时候我们就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了。” 赵佶是越看越觉得吴用顺眼,他万万没想到,这智多星,还真有两下子,竟然通过这些情报,就想到了这么多。 “不仅如此,如果大辽没有阴谋,那我们完全可以把控整个战场的形势,如果大辽占据上风,那我们就通知种将军牵制一下大辽,如果大金占据上风,那我们就直接进攻大金,形成夹击之势。” “总之,让他们两国难受就是!” 听完这话,赵佶站起身,鼓起掌来。 “好好好!吴先生的这分析,相当的精彩,就按你说的办。” 看到赵佶的认可,吴用赶忙起身道。 “陛下聊赞,臣不敢当。” 吴用的话,不仅让赵佶非常的欣赏,就连旁边的公孙胜同样比较认同。 他的计谋可以说是最有利的,也算是最适合大宋的。 只不过无论是吴用,还是赵佶,他们都低估了辽金两国。 历史上能够灭亡北宋的大金,岂会都是无能之辈那。 就算耶律延禧已经老态龙钟了,但完颜阿骨打可是当打之年,这一年来,无论是耶律延禧还是完颜阿骨打,都在大宋身上看到了浓浓的威胁。 只不过这些,赵佶现在还预料不到,而且他们的计划也相当的完善,所以在赵佶和吴用看来,即使他们有什么花招,但足够大宋应对了。 毕竟赵佶连大理这种小国都考虑进去了。 历时半个月的时间,赵佶的舰队还在海上航行,但是辽金大战如约而至。 耶律延禧集结的五十多万大军,已经全部到达了上京城外,他们摆出一副不攻破城门,不灭亡大金,誓不罢休的气势。 随着耶律延禧的下达命令,一场无比壮观的攻坚战开始了,双方在接触的一瞬间就投入了大量人人马。 此次攻坚战更是经历了长达十五天之久,期间双方的伤亡已经快要达到十万了。 大辽是进攻的一方,所以伤亡更加惨重,大金在守城之中还不忘进攻。 在大辽全力进攻上京城的时候,突然一支万人左右的部队,对这大辽的后军发起了偷袭,一战斩掉了大辽两万多人马。 随后扬长而去,气的耶律延禧大骂完颜阿骨打卑鄙,一定要抓住他,将他千刀万剐。 金辽大战早已打的水深火热,而这时候赵佶的舰队终于抵达了渤海。 “皇上,最新情报已经送来,请您过目!” 赵佶拿过密信,看着厚厚的一沓,他知道这些密信应该是包含一个月以前的了。 毕竟他们在海上是接不到这些消息的。 随着赵佶看完一封,就递给吴用一封,当两人看完以后,对视了一眼,算是了解了最新的战况,随后吴用说道。 “皇上,如今看来,我们算是高估了耶律延禧了,大辽和大金,如今伤亡已经超过了十万人,而且战争已经超过了半个多月,大辽进攻疲惫且损失惨重,大金倒是越打越勇猛。” 听到吴用的话,赵佶点了点头,随后道。 “我们该进攻了啊~” 赵佶说完这句话,吴用笑着扇了扇手中的白羽扇,其实这话他是故意留给赵佶说的。 而赵佶当然也知道吴用的意思,所以他对吴用倒是越来越满意了。 有这样一个智囊在身边,那赵佶就会轻松很多,而且一旦赵佶思考有了什么漏洞,吴用能快速的发现,从而弥补。 这也为大宋的战士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至于战场上的出谋划策,那就更加的重要了,要知道,当初刘备之所以能在乱世之中站稳跟脚。 那一半的功劳可以说都是诸葛亮的,可见一个智囊在古代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