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7章 自尊心无处安放

   “嫂子好些了没有?”   裴氏果然如书中所说月初受了风寒就一病不起,杜武专门跑到县城请郎中。   药吃了不少,不但不见好转,咳嗽越来越厉害。   周诚除了粮食蔬菜水果,买的最多的就是药。   同样的品牌、剂量的药,药店卖三四十一盒,网上商城不到半价,甚至还有很多大厂生产的消炎药才两三块一盒。   跟白送没什么区别。   只要不限购的药品,周诚就可劲儿的买。   光买各种抗生素就在网上买了将近一百万。   除了自己刚穿越过来吃了几粒,以及给苏樱喂了几粒,裴氏是第三个服用的人。   每天傍晚杜武回家,他就给杜武三颗阿莫西林。   胶囊的外壳扔了,药粉放在小瓷瓶里,分三次服用。   骗杜武这是他游方之人手中买得到的药,自己服用过,没有坏处。   苏樱也吃了这个药伤口才好的快。   今天已经是第四天,如果还是没有好转,要么是杜武没给裴氏服用,要么就是不对症,得换种药试试。   看杜武舒展开的眉心,应该效果还不错。   杜武笑容轻松:“好多了,你嫂子昨夜就没咳,进食也比往日更多,我正要跟你说这事,二弟,多谢你了。”   周诚给他药他心里是打鼓的,毕竟周诚不是郎中,这药也是周诚从游方之人手中买来。   他哪敢随便给媳妇服用,第一天的药是他自己吃了,没有任何不适,第二天才给媳妇服用。   没想到这药效果这么好,服药第二天就没那么咳了,连服三天效果是立竿见影。   往年他媳妇一到这个时候就容易生病,一旦病了少说要咳嗽两三个月才能好。   身体一年比一年孱弱,令他揪心不已。   这一次只吃了三天周诚给的药就不咳了,着实让他惊喜万分。   对周诚越发感激。   “自家兄弟不用客气,这药能治病,但不能多吃,再让嫂子吃三天巩固一下就可以停药。”   “诶诶诶,好。”   如今周诚说什么他都信。   粮食都种下去了,施肥除草都得跟上。   家里的活儿有凌喜娘姐妹,陈芸娘几人早早就去地里干活儿。   杜武眯眼看着远处割野菜的苏樱,顿了顿说道:“二弟,苏樱你有什么打算?”   苏樱身体好了,主动承担起喂鸡鸭鹅的活儿。   鸡鸭鹅目前都是圈养,用野菜切碎拌着糠喂。   家禽数量虽多,现在还没拳头大,一个个毛茸茸的,吃的不多,还有凌媛娘姐妹帮忙,倒也累不着苏樱。   “她愿意留下我自然不会赶她走,我这儿总比石子沟强,不过,就怕官差知道她还活着找过来。”   多养一个人多一双碗筷的事。   苏樱帮他喂家禽,提供食宿不开工资,相当于多了个免费干活儿的人,赚的还是他。   况且那姑娘虽是官宦人家的小姐,性情温和,知书达理,妞妞很喜欢她。   杜武颔首:“这点你放心,苏樱在官府那儿已经是死人,不会有人寻过来。”   周诚想杜武多少是知道些什么,杜武不说他也就不问。   “那就好,她一直待在我家都行,什么时候想走了我也不拦着。”   杜武跟周诚聊了会就去工地上干活儿。   凌媛娘姐妹去溪边洗衣服,苏樱带着妞妞割野菜青草。   偶尔眺望一眼石子沟的方向。   祖父直言进谏被皇帝以大不敬之罪无门斩首,三族流放三千里。   父亲母亲都死于流放之路,她和弟弟苦苦支撑。   弟弟被受到牵连的族亲陷害,她为了保护弟弟挨打,结果弟弟还是死了。   苏家嫡系就只剩她一人。   她以为自己也是死路一条,没想到她命好,被周大哥救了。   皇帝昏庸无道,可以把奸臣贪官捧的很高,也能眼也不眨的将一心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考虑的祖父斩首。   她一个弱女子活下去都很难,根本没办法为祖父伸冤。   远离是非之地,一辈子待在这个地方种地养牲畜,安居一隅,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她只担心周诚会让她离开。   毕竟她是罪臣之后,很容易为周诚一家带来麻烦。   苏樱神色黯然,惴惴不安。   妞妞拉拉她的,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她:“姐姐。”   苏樱笑着应了声,背起背篓,牵起妞妞的手:“背篓满了,我们先回去吧。”   陈满仓和陈丰收兄弟拎着两只鸡,背着五十个鸡蛋,到村口不知道周诚家往哪边走。   陈满仓问在地里薅草洪家旺。   “大哥,周诚家怎么走?”   洪家旺瞧着陈满仓有些面善,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   “你们找大郎有什么事?”   “哦,我们是芸娘的兄长,大郎是我们妹夫。”   “原来是陈家兄弟,我说眼熟呢。”洪家旺指着左手边的路:“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就能到大郎家。”   “多谢。”   两人拱手道谢。   兄弟俩一路瞧着地里的庄稼,暗暗赞叹庄稼长势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劁过的猪要二十四小时后才能喂食。   周诚观察了一会儿小猪,戴上草帽,扛起锄头去地里干活儿。   才做了一个多的月农民,他已经晒黑了几个度。   陈芸娘、李芙蕖和凌媛娘捂了一个冬天才捂白的皮肤也黑了不少。   值得安慰的是,天生丽质的楚黛,白净的皮肤怎么晒都晒不黑。   周诚瞧见两个汉子往自家这边来,定睛一看居然是他两个舅哥。   连忙迎上去,扬声喊:“大哥二哥,芸娘,大哥二哥来了。”   初二回娘家,陈母等人的做法大概是让陈芸娘感到心凉,这阵子只字未提娘家人。   最近实在太忙,他累到吃了晚饭洗洗倒头就睡,连媳妇都顾不上抱,哪里还有工夫想其他。   导致直接忘了陈芸娘的娘家人。   陈芸娘听到周诚的话,抬头望去果然是她大哥二哥。   凌媛娘道:“大姐,你快去吧。”   陈芸娘和李芙蕖都有爹娘和兄弟,这让凌媛娘和楚黛羡慕不已。   “诶诶,你们把这一块地的肥料上了就回去吧。”   “好。”   陈满仓兄弟得知这一整片的地全都是周诚的,差点惊掉了下巴。   周诚笑道:“多亏了周边几个村子的叔伯兄弟帮忙,单靠我们几人现在也不可能种完。   大哥二哥家里的庄稼都种完了吧?”   虽说新农具没给两位舅哥用,周诚一点也不心虚。   四个岳家,陈家他帮的最多。   陈满仓兄弟若觉得他没把新农具给他们用而心生不满。   那以后也就不用多来往。   陈丰收笑道:“种完了,家里添了几口人,过几个月又要添人进口,怕粮食不够吃,我和大哥开了几亩荒地出来。   整顺了就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看样子是用不着了。   闻言周诚在心里点了点头,还算有良心。   陈芸娘端着茶水进来,听到陈丰收的话,问道:“嫂子们有了身孕?”   “嗯,两个都怀上了,娘说看肚子的形状是男娃。”陈丰收眉开眼笑。   陶氏生了三个闺女肚子就再没动静,村里人都暗地里笑话他是绝户。   陶氏嫁给他侍奉公婆,家里家外一把抓,又给他生了三个闺女。   休妻再娶他不愿意。   但他又想要儿子,恰逢官府送媳妇,不花一个铜板一斤粮食就能领两个媳妇回家。   既不用休妻,还有人给他生儿子。   有了男娃就没人笑话他,他和陶氏老了有所依靠,闺女嫁人了也有娘家兄弟做靠山。   这对他和陶氏来说都是好事。   “太好了。”陈芸娘为陈丰收感到高兴,又问陈满仓:“大哥呢,跟大嫂和好了吗?”   陈满仓笑着点头:“殷氏懂事了,对爹娘比以往好上许多,李氏和张氏有了身孕她没刁难,休妻的事就算了。   前些天她身子不爽利,郎中一把脉,她也有了。   目前她跟李氏张氏相处的还算融洽。”   毕竟有两儿一女,殷氏能改一改脾气,陈满仓就愿意跟她过一辈子。   周诚:“......”   酸溜溜的想,生那么多,养的起吗?   “那就好。”   陈芸娘偷偷觑眼周诚,看他面色如常的喝茶,心里稍稍定了定。   郎中说她难以受孕,调理了一个月再看还是如此,猫冬几个月吃的好睡的好,月事依然没来。   她也就歇了这个心思,就盼着凌媛娘、李芙蕖和楚黛三人能早点为周诚开枝散叶。   奈何,直到现在谁都没有传出任何好消息。   每年猫冬,第二年村里就会多出一些新生命,今年尤其多。   据她所知,过几个月村里至少能增加六七十个娃儿。   不仅仅是大营子沟,周边的村子都一样。   唯有她家没有任何动静。   她不能生,凌媛娘三人总不会全都不能生吧。   陈芸娘甚至怀疑过周诚是精怪的原因,才不能让女子受孕。   周诚抿着茶水,面带笑容,内心沧桑。   这个世界对他既友好又不大友好。   男丁如此重要的世界,他竟然没儿子。   哎.......   女子没有继承权,只有嫁妆。   他赚再多的钱,除了给妞妞一部分做嫁妆,其他的都将归官府或者宗亲所有。   他当然想全都给妞妞,但世道如此,根本不可能。   周诚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为他人做嫁衣,除非自愿。   周家宗亲,除了周童生一家,其他人可都去他的吧。   朝廷腐朽,官员腐败,从上到下草菅人命,他一个铜板都不愿意给。   还有,相信不久的将来,村民们都会传他周诚不会生。   他该死的自尊心......   无处安放。   陈满仓兄弟知道自己妹妹不能再生,也就没再提起这个话题,转而说起了今年种的庄稼。   周诚道:“大哥二哥不如在家里住几天,正好我研究出一些肥地的方法,以及便捷的农具。”   施肥是个累活儿,两个舅哥来了正好给他干几天活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满仓兄弟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连连点头。   晚上陈芸娘躺在周诚的怀里,问道:“开荒的田地头三年不交田赋,咱家这么多地,粮食收上来吃十年也吃不完。   相公,不如再娶两位妹妹回来,也能帮我们干活。”   陈芸娘思来想去,觉得极有可能凌媛娘三人跟她差不多情况。   反正她是不信她无所不能的相公不能生。   得再试试她才会死心。   四个媳妇,陈芸娘跟周诚最有默契。   陈芸娘说的委婉,周诚也能听出她话里的意思。   有些话对别人说不出口,对陈芸娘他却可以畅所欲言。   “算了,估摸着是我不能生,再娶两个回来,岂不是越发让村里人笑话我。”   陈芸娘听他这话心里就不好受,她可以忍受自己不能生,也不在乎别人说她。   但不能忍受相公自己,或者别人说相公不能生。   “相公别这么说,或许是三位妹妹的原因呢。”   周诚搂紧了怀里的人。   “以后再说吧,我跟你说的梦你还记得吧,不管真假,多屯粮总没错。   这两年我们要做的就是广积粮,别的都可以放一放。”   陈芸娘见劝不动他只能作罢,点点头说:“我记得。”   三年旱灾,想想就让人心焦。   周诚轻轻拍着她的背:“累了一天了,别想了,睡吧。”   翌日是个大晴天。   进入夏天日头越来越毒辣。   顶着烈日干活儿的滋味不好受,又热又累, 汗水掉进眼睛里疼得睁不开眼。   这时候干活就要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免得中暑。   天麻麻亮就在地里折腾,干几个小时,到晌午日头大了就回家吃早饭,歇息到未时末又开始干活儿,天不黑不回家。   陈满仓兄弟在周诚家住了五天,帮他把地里的庄稼全都施了一遍肥。   这期间周诚教了他们很多科学种地的方法,兄弟俩学的很认真。   走的时候周诚送了两个秧马和十五斤红薯。   这些红薯是猫冬时种屋里架子上的红薯,不知道是不是水质更好没有污染的原因,红薯更香甜软糯。   比原来世界的红薯更美味,个头也更大。   红薯现在育苗还赶得及种夏红薯。   三四亩地的红薯,种的好能收获一万多斤红薯,晒干了足以养活陈家一大家子人一整年。   喜欢古代种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