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半岛沦陷,再升官
闵妃带着王室匆匆逃亡,半岛陷入混乱。 不过东瀛立刻扶持了大院君,也就是半岛王的父亲“摄政”。 双重打击之下,半岛仅剩的抵抗力彻底瓦解,东瀛一路西进。 好在,山路崎岖,气温又接近零度,运输不便,物资补给困难,东瀛的速度并不快。 十一月底,半岛又开始下雪,东瀛的速度就更慢了,甚至在初雪后的几天里,干脆停了下来。 至此东瀛已经占据了义州,距离绿江边仅数十里。 不过因为交通不便,大部队还停在安州。 闵妃则是已经过了江,匆匆跑到了奉天,并继续南下前往京师。 京师。 因为东瀛突然撕破脸,半岛官军一泻千里,这里也显得有些混乱。 “皇上、太后,倭寇厚颜无耻,言而无信,反复无常,简直欺人太甚!臣恳请终止与之谈判。” “皇上、太后明鉴,倭寇并无谈判之意,之前所为不过缓兵之计,奴才愿领三千兵马,前往半岛,扫平倭乱。” 朝堂上,清一色一堆请战的。 不管是满臣,还是汉臣,不管是五六品小官,还是一二品大员或者贝勒王爵等超品贵族,都在请战。 无他,闵军已经“帮”朝堂上的文武官员,试过了东瀛军队的成色。 先有闵海军以一当十,单挑覆灭东瀛第二舰队。(刻意无视福靖福清) 后有东瀛陆军强攻琉球,死伤数万,斩首两千,还被击沉大舰一艘。 这个战报有点水分,不过有个斩首两千在,怎么着也得打死一千多东瀛士兵吧? 死了一千多,那一支万人军队就该崩溃了(按清军标准)。 按照这个战斗力对比,东瀛陆军也不强嘛! 所以,一个个大臣们才这么激动的请战。 他们不认为,闵军就有多强,他们还会比闵军弱? 好吧,也许是弱一点,但能弱多少? 闵军就两三万人马(上报的),我弱一些,七八万人够不够? 他们都等着争功呢。 战功,是跨越阶级的最快方式,即便是这些官员贵族也是一样。 啪! 啪! 啪! “肃静!” 随着李莲英三鞭子抽下来,朝堂总算安静了些。 “好了,一个个像什么样子?好好的朝堂弄得乱哄哄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戏班子呢!” 太后一脸不爽的看着朝堂。 哗啦啦的一下,一大片全部跪下。 “臣(奴才)知罪。” 看着一大片趴着的身影,太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都起来吧。” “倭寇,是一定要打的,不打不行。” “人老了,好容易想过两天清闲日子,听听戏、喝喝茶,突然倭寇就闹起来了。” 太后很是愤怒,因为她的六十大寿,被搅和了。 如果不是东瀛开战,她觉得她能过的更好。 “所以,没有倭寇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那个谁,闽浙总督的儿子,节制闵军的那个,叫什么来着?” 太后一时间想不起来了,看着庆亲王。 没错,庆亲王,太后六十大寿,庆王出力颇多,加上她需要在朝堂之上保持控制力。 所以,就给庆郡王升格为了和硕庆亲王,铁帽子王。 “回太后话,以太仆寺卿留用闵都知府,汤潇逸。” 庆亲王叹了口气,这个钱赚不到了。 他好像还差姓汤的一笔交易? “太仆寺卿?他今年才二十多岁吧?” 太后皱了皱眉,太仆寺卿已经是从三品,差遣也是正四品,这时候再赏,以后就不好赏了。 “太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领了钦差大臣的差,一直未动身。” “之前是倭寇未有妄动,并以和谈迷惑我等,并不紧急,便没有催促。” “现在军情紧急,是否让钦差大臣启程,赶往关外节制诸军?” 庆亲王见太后犹豫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然后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 “嗯,那就着其尽快进京吧。” 帘子后面的太后微微一笑,看向庆亲王的眼神缓和了不少。 两江富庶之地,位格自然比闵浙高,还不止高一级。 犹豫闵浙多山,一直以来,一直和云贵总督陕甘总督等差不多。 而两江,只在直隶总督之下。 虽然都是总督,但闵浙调任两江,明显算高升了。 赏不了汤潇逸,便赏其父,这也没问题。 而且,汤父是闵系,调任两江会对上湘系,也有利于平衡东南。 闵湘二系合力,又能平衡直隶和两广。 这样的安排,既能体现朝廷的大方,又能平衡各方势力。 至于闵系坐大? 你要不要看看湘淮两系的势力有多庞大? 闵系坐大,那也是对抗他们的。 “东南战局未定,倭寇前些日子还在海上嚣张,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一职不能有缺。” “诸位以为,有谁能胜任啊?” 太后刚说完,庆亲王根本不给同僚反应的时间,扑通一下拍在地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太后话,闽浙总督汤牧之自上任以来,克己奉公,倭寇犯边,其部所率多次立下战功。” “日前,闵军所属更是拓土百里,杀敌无数,击沉敌新锐战舰,扬我国威。” “两江总督事关重大,非其所莫属。” 一旁的大臣们都懵了,他们咋不知道今天要推举两江总督呢? 而且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庆亲王怎么都把理由说完了呢? “皇上,太后……” “哀家以为可以,这汤牧之我知道,是卞宝第的弟子,是个忠厚的。皇上觉得呢?” 太后假装没听到,直接问皇帝。 “啊↘,回额娘,儿臣也觉得可行。” 一旁的皇帝本来在生气,想着推举自己人。 但被太后一问,啥都忘了,点头同意。 “那就这样吧,闵浙总督调任两江。” “庆王爷,现在东南战事正酣,两江总督调任,闽浙总督也调任,怕是会影响东南战局。” “这新的闽浙总督的位置,该由谁接替啊?” 太后这次直接问的是庆亲王。 因为她不能让一员湘军或者淮军系的人过去,毕竟闵系刚出现不久。 就算愿意和湘淮打擂台,现在也没那个实力。 毕竟闵浙总督下辖的三省,也就浙地略微好些,哪里比得上湘淮所占膏腴之地。 同时,这也是对庆亲王的奖励。 “回太后话,船政大臣郑景溪,多年以来皆在闵地,熟悉军务,督造了福清等船。” “这次闵海军,虽由汤潇逸节制,但实际是郑景溪所辖。” “恰逢战时,使其以船政大臣,署理闽浙总督事,不会影响东南战局。” 庆亲王觉得今天一定是自己的幸运日。 他的账,一下子就还清啦! “臣……” “那就拟旨吧。” 太后看着站出来的帝党大臣,闪过一丝厌恶。 ………… “爹,怎么愁眉苦脸的?” 汤潇逸疑惑的看着汤父。 还没回家,他就已经听说了汤父调任、郑景溪署理闽浙总督事的消息。 这算是高升了,他还以为回到家会看到激动的不能自已的汤父。 结果汤父坐在房间里,满脸愁苦: “唉!爹什么本事,爹知道。” “这闵浙,也是因为牛大人还有你在,为父才能把事情捋顺。” “这调任两江,为父是两眼一抹黑,可不知如何是好。” 汤父是有些本事的,当台澎巡抚还是够了,但上任总督,还不行。 不仅是个人能力,他的势力也不够强大。 在闵浙,汤潇逸一个人就控制了好些个府州,以及各地的驻防军。 加上按察使牛大人,他老师遗留的遗产等,才在闵浙总督府位置上混的风生水起。 去了湘军的地盘,他没什么信心。 更别提这个两江总督的位置,也是啃儿子啃出来的。 沾儿子的光,令人尴尬呀! “爹你怕什么,你才是两江总督,应该是那些地方官怕你。” 汤潇逸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您不说,我也要说一件事儿,两江的位置很重要,这是我们提前计划好的,比我想的来的慢一些。” “但没有新的闽浙总督来,而是由岳父署理,倒是不错。” 汤潇逸拿出名单: “我会将作训处开到两江去,招募人手,训练士兵,这样能很快稳定地方。” “这几个,是闵军出身的文官,你可以拿去总督署,也可以放去重点地方职位。” “苏淞太道的位置给我留着,等晚些时候,我会派一个人过去。” “差不多就够了,不管是总督需要干的,还是南洋大臣的职责,就都能接手了。” “对了爹,我现在正在淞沪招人,颇有些阻碍,有些衙门抓着人不肯放手。” “本来我还想着用点手段,但没想到这么快您就当上了闽浙总督。” “您去了后,记得尽快把人送过来。” 汤潇逸以为多大点事,没想到竟然只是如此而已。 总督嘛,军权,财权拿到手,其他的都能慢慢来。 “你不过去?淞沪的条件可比闵都好。” 汤父有些疑惑,又有点期盼的看着汤潇逸。 “可没有,当前还是闵都好,易守难攻,而且基础已经打下了。” “我会管一管江南厂,至于剩下的,那就得等仗打完了再说。” 两江富庶,不仅是财税,还有矿产。 容易开采的十几亿吨超大铁矿带就在江南省,而且交通还比永春便利。 可惜,现在暂时没钱投资这个超大铁矿了。 毕竟还是战时。 总不能又去借吧? 好像也不是不行,毕竟,借钱的对象很多。 例如,船政工业银行…… “爹您快去赴任吧。” 喜欢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