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面前说这事,只不过是给世家上眼药而已,他并不能确定,李世民会不会对寺庙动手。 对于秃头,薛云向来没有好印象,那些家伙,就是百姓身上的吸血虫,不劳而获的典型,如果李世民允许他动手,他恨不得把所有寺庙查抄。 没错,薛云就是给世家上眼药,很多寺庙,都和世家有关,甚至沆瀣一气。 没错,很多寺庙和世家有关,世家把土地挂在寺庙名下逃税,或者寺庙土地太多,又让世家的佃户去耕种,主打的就是左手倒右手。 诗书传家的世家,当然不能去做放高利贷的事情,普渡众生的秃头就没有问题。 互利互惠的事情被他们玩得炉火纯青。 李世民知不知道,他当然知道,而且是他默许的,不然当初坐上皇位,也没有那么安稳,毕竟当初李渊的臣子和士卒可不少。 唐武德七年,太史令傅奕上疏请求铲除佛教,疏中陈述说,佛教来路不正,百姓受到妖言蛊惑,容易使人不忠不孝不讲礼法。那些犯了罪的人不知道反省罪过,反而寄希望佛祖免除自己的罪过。致使佛教的权威高于皇帝,宗教的权利影响了政权。 傅奕此人,通晓天文术数,虽然名声在后世没有袁天罡,李淳风那么大,但是要说能力,一点也不差,而且眼光很好,深得李渊信任。 傅奕上疏,自伏羲、神农氏以来,到汉和魏都没有佛法,君主盛明,臣子忠诚,国祚绵长;等到了前秦、后赵、羌胡扰乱华夏,君主残暴,臣子奸佞,国运短暂。这都是佛教导致的灾难。梁武帝萧衍和齐襄帝高澄喜欢佛教,国破身死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借鉴。 傅奕接连上疏十一篇,言辞恳切直率,终于说动了李渊。 当然,这也是因为李渊的眼光厉害,他能看到其中的利弊。 武德九年夏五月,李渊下诏书说,佛教以清净为首,远离尘垢,应该开导迷惑之人,引渡世俗众人。然而自释迦摩尼逝世之后,佛法逐渐衰落,失去它的真谛。一些人靠佛法逃避徭役,有的甚至敛财劫掠。因此佛法受到玷污,成为收纳奸邪之地。现在为了正本清源,就应该有所淘汰。凡僧人、尼姑、道士等,有专心修行的,一律让他们在大佛寺道观居住,让他们衣食无缺;那些不精心进取的,一律遣散回家。有关部门须制定条例,有违背制度的事情一律禁止。京城长安内留佛寺三处,道观二处,各州留一处,其余全部取消。 可惜在六月的时候,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这事就不了了之。 对于不知情的人来说,这件事感觉不大,不了了之可能是李世民忘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事背后牵连着天下八成世家。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加上武德年间的李渊,如果这事真的成了,提前就会出现三武灭佛。 按照李渊旨意,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余天下诸州各留一所。”其它寺庙、道观拆毁,只供养精进的佛、道家弟子,其他都令还俗。三百六十个州,而全国五千多多所寺庙、五十万万僧尼、近百佛洞石窟,这意味着九成以上的寺庙被毁,四十六万僧尼要剥夺身份返俗。 几十万僧尼,诸多土地,想想就知道是多大的财富,李渊强制压下了大量官员的反对,这自然引起世家不满。 玄武门事件之后,这些人也就顺水推舟,推动李世民继位。 说来可笑,李渊有诸多心腹重臣,但是对李世民上位,没人帮李渊说一句话,直接让李渊做了太上皇。 如果李渊那些老臣支持他,想来李渊还能做几年皇帝,说不定现在李世民还是一个太子呢,要知道李渊当时还有兵权,虽然只剩下一个嫡子,只能咬牙认了,但是他可以拖着不交皇位,李世民不敢杀他。 这是李世民和世家做了妥协,以往他只觉得这是世家提出的条件之一,还是不重要的条件,属于附带。 经过薛云提醒,李世民琢磨之后,他才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越想越冒火,薛云高高兴兴离开,李世民却脸色阴沉。 三座寺庙抄出来价值百万贯的钱财,那么中原几千家寺庙呢?即便没有那么多金银珠宝,铜钱肯定不少。 想想寺庙里面金光闪闪的佛像,李世民就觉得那是在嘲笑自己。 再想想自己为了钱财焦头烂额,而那些寺庙却在用铜做佛像,李世民心里就堵得慌。 “乙速孤神庆!”李世民语气冰冷的道。 “末将在!” “你带人暗自查探,长安城内外,有多少寺庙,关中又有多少寺庙,寺庙佛像是铜做的,还是泥石。 僧尼数量,田地,放贷多少,全部查清楚。要快!”李世民吩咐道。 “喏!”李世民语气没有丝毫波动,乙速孤神庆知道他这是暴怒到了极致,赶紧应了一声,随即大步走出宫殿。 “慢着!”李世民叫住乙速孤神庆。 乙速孤神庆转身,恭敬的等着李世民吩咐。 “秘传李靖等人,巡视之时,查清楚州郡寺庙数量,僧尼数量。”李世民吩咐道。 “喏!” 薛云并不知道,自己只是给世家上眼药,却会引发一场狂风暴雨。 没办法,世家要找麻烦,摘桃子,薛云怎么可能吃哑巴亏,不整点事情怎么可能,如果不是李世民安排他去西域,他还有后手。 从后秦开始,就由鸿胪寺管理僧尼,隋朝又在鸿胪寺下面建立崇玄署,掌道观与道士、女冠簿籍、斋醮等事。 制度虽然建立,但是并不完善,毕竟佛门东传到兴盛,时间并不算长,上层重视不够,而且皇帝也想留下佛门,毕竟祂的思想有利于治理百姓。 薛云自然知道,秃头的思想,只有导人向善这点可取,但是容易消磨人的血性,而中原需要血性,如今的民风就很好,有恩报恩,有仇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