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将水利搞起来,见成效,减少不必要伤害,朱由校为水利总署配备了豪华人才队伍。 这样做不为别的。 为的就是能让水利总署在中枢层面立起来,今后凡是牵扯到水利方面,从中枢到地方能够形成紧密联系,继而从根上解决问题。 选择干水利,就别想着升官发财。 谁要有这种想法,趁早卷铺盖滚蛋。 朱由校比谁都要清楚,涉及水利的种种,别管有多小,真要动些心思,那银子就大把的进腰包。 大明过去在河政方面,有取得不小成效的,正如万历朝时期的泇运河开挖,尽管此事记载的很少,传扬的也很少,但不可否认此策的促成与执行,对地方有莫大好处,当然有好的,就有坏的。 而这些无一例外,全都跟贪赃枉法、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息息相关,正是这样,才导致大明河政时好时坏。 朱由校正是因为清楚这些前因后果,所以任命刘荣嗣就任水利总署署长,着杨方兴、潘玄授、潘玄孺、吕大器、袁继咸调任水利总署外,还命督察、检察两院进驻水利总署,负责水利在中枢及地方的监察事宜,与此同时,水利总署还内设监察机构,做这样的诸多部署为的就是紧抓监察,任何人敢在职权外动歪心思,别管牵扯到谁,该查就查,该抓就抓! 而这种制度整改与延伸,可不止牵扯到了水利总署,在其他总署也都有,这也是今下的大明外朝诸司,全面贯彻的一批有司。 “早在天启二年,关于黄河的相应卷宗,本官就一直在接触与熟悉。”随着一众任命明确后,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御前廷议,就以另一种形式展开了。 朱由校坐在宝座上,看着水利署长刘荣嗣,站在一副悬挂的舆图前,对殿内聚集的诸臣讲述着,朱由校露出淡淡笑意。 涉及水利总署的职权,他作为大明皇帝要明确,要厘清,该给予的支持要给予,但牵扯到具体的事宜,还需要水利总署内部解决,毕竟在水利方面他知晓的很有限,他要看的是成果,但在开始与成果之间,还有一个叫过程的东西。 而这个过程,就需要眼前这帮人,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心往一处使的努力,才有可能平稳走过。 “黄河河务整饬之难,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一来是黄河流经省份多,且各省间的地势复杂,关键是黄河沿岸的采伐严重,导致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这使得上游会裹挟着大量泥沙,源源不断地朝下游去冲击。” 迎着无数道注视,刘荣嗣逻辑清晰的阐述着:“特别是在桃、伏、秋、凌四汛下,黄河是最令人揪心的,本官在过去数载,整理了关于各省黄河泛滥,溃堤等方面的卷宗,而危害最大,最易出现灾情的,当属七八月份的秋汛,一旦黄河水位快速上涨,裹挟着大量泥沙冲击河堤。” “即便是河堤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持续的降雨下,加之汛期下造成的冲击,也会导致河堤出现管涌,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溃堤决口之事。” “更别提河堤自身有问题,出现上述所提情况,即便招募再多的人去加固河堤,可终将会导致溃堤决口的发生,由此便会出现大面积的黄泛区,而处在这一区域的百姓,没有及时撤离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左光斗、杨涟听到这里时,还有跟随他们进京的一众官吏及治河人才,那无不是露出激动的神色。 左光斗是两淮巡河御史,杨涟是河南巡河御史,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现问题,也最为频繁出现灾害的区域。 尤其是左光斗,在听完刘荣嗣所讲这些,那内心叫一个激动,因为他所在的区域,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黄淮交汇,这期间还牵扯到了运河,如果说解决不好这些,那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可从事实上来讲,这块区域出问题的多,能解决问题的少。 “署长,那今后对黄河整饬,该以何种方式进行?”在这等态势下,杨涟身后的人群中,一道声音响起。 这引起不少人注意。 “陛下,此人叫黄守才。” 在此等态势下,在御前服侍的刘若愚,看清那人后,便低声对朱由校禀道:“此人是白身,但对治河极有想法,被杨涟寻得后,便招进河南巡河御史署当差了。” “嗯。” 朱由校应了一下。 在这片土地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只是受某些方面的影响,使得很多人才,并没有被真正发掘出来,可眼下朱由校要在对应领域,筹措对应有司,以吸纳相应人才,什么出身啊,年纪啊,这都不是门槛,能够切实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校宁愿特设新的衙署,也不愿意动用旧的有司,去做对应的事的原因所在。 新代表一切皆可推翻,不会循规蹈矩,不会论资排辈,至少在初期是这样,朱由校就是要利用这个宝贵窗口,来将很多事都给做好,把根基给夯筑牢靠才行。 “针对于黄河整饬,水利总署的想法很明确,要站在更高层次去全盘考虑。”此等态势下,刘荣嗣神情坚定道。 “杜绝像过去一样,自设枷锁,各自为政,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旧观念,更要懂得兼顾其他,如黄河流经两淮出海,这片区域跟其他地方不同,有淮河,有运河,还有众多小的河系,恰恰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两淮一带频出洪涝水患。” “为了能够解决以上诸事,水利总署尊奉陛下旨意,决意在地方下设黄河、长江、淮河、运河几处直隶厅,今后会根据实况增设新的直隶厅,以上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各处水利问题,如再遇本官适才所提,牵扯到对应直隶厅,不仅要解决各自所辖问题,更要彼此间联系起来,确保能够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诿,相互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