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篇之后,朱元璋起身道,“留着你看吧。咱来是要告诉你老二那边来信了。” “二弟又犯错了?”朱标一听到事关二弟朱樉不由得紧张起来,“不至于吧,二弟跟我保证过了。” “谁说他又犯事了!”朱元璋笑眯眯道,“是敏敏有了。” “有了?”朱标愣了一下后立刻明白过来了,“是怀孕了?” “嗯!”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道,“这个老二总算是让咱放心了,你娘得知这个消息很高兴,非得让咱过来跟你说一声。” “行了,你快吃吧!”朱元璋道,“咱得走了,还有不少奏疏等着咱批阅呢!” 回到奉天殿之后,朱元璋没有急着批阅奏疏,而是让人取来了大孙朱雄英给他写的那封信。 皇帝朱元璋迫不及待的拆开信,看看自己的大孙会对他说些什么。朱元璋拿起信开始朗读起来。 “在得知要去中都凤阳府之后,孙儿询问了叔叔们,要收完粮食才能回到应天。所以为了避免大父把孙儿忘了,孙儿有一个问题特意留给大父,这样大父每每想到如何解决问题时就能想起我了。” 朱元璋读完这段内容,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弧度,开口道,“这小子,还出问题为难咱!咱看看是什么问题?” 朱元璋继续看着书信中的内容: 大父在洪武八年发布了大明宝钞,用来整顿货币秩序,解决货币混乱、铜钱短缺造成的各种问题。 如今大明宝钞已经发行了八年,在还未去中都凤阳府历练的日子里,孙儿让人去调查了一下,现在大明宝钞的情况。 按照朝廷的规定,一贯宝钞可以兑换铜钱一千文。而如今在应天,这一贯宝钞只能兑换七百文铜钱,一千五文左右的宝钞才能兑换一两银子。 同样的情况不止出现在应天,离着应天不远的苏州也是如此。 在苏州一贯宝钞能兑换到的铜钱大约是六百文。而一两白银至少也需要两贯宝钞才能兑换,苏州的情况比起应天更不妙。 杭州、扬州基本上和苏州是同样的情况,十一叔封地所在的成都府也是如此。 沿海的福州更是达到了两千五百文左右的宝钞才能换一两银子的情况。 好在四叔跟二叔给我的回信里,我发现在西安和北平这两个地方,宝钞贬值较小,一贯宝钞大约能兑换八百五十文铜钱。 我想问大父的问题是,为什么宝钞会贬值的如此之快,朝廷就任由宝钞贬值下去吗?如此发展下去百姓们还愿不愿意用宝钞,还会不会对宝钞产生信任呢? 那是不是要下令废止大明宝钞,那这样一来,大明宝钞是不是会沦为笑柄呢? 对了,还有一件事。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大父在洪武九年犒赏军队,一次性赏赐了军队五千多万锭。这样随意的发宝钞有没有考虑到这些一下子激增的宝钞是否会对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宝钞产生冲击? 如果宝钞真的跟铜钱、白银一样的话,是不是会对百姓的生活造成影响?如果宝钞跟铜钱、白银不挂钩的话,是不是相当于朝廷的规定就是一句空话? 在这里我的话有些放肆,但是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身为大父的孙子,自然是不会为生计发愁,可老百姓们不一样,他们需要这些斤斤计较。 所以,在这里请大父宽恕我一些不当的言辞。 我想如果宝钞继续贬值,是不是会对朝廷的税收造成影响呢?如果对朝廷税收造成影响,是否会对大明江山社稷不利呢? 为什么大明宝钞每年都在往外发,却不见朝廷回收呢?如果一直不回收是不是就会继续加速大明宝钞的贬值,这是否是大父最初发行大明宝钞想要看到的? 如果朝廷有回收的计划,那么新的宝钞与磨损的旧的宝钞回收价钱是否一样呢?如果朝廷不想放弃大明宝钞,那要如何挽回大明宝钞在百姓心目中的信心呢? 孙儿愚钝大概就想到了这些,不知道大父能否做出解答?至于有没有什么解决的问题,孙儿只能去了中都凤阳府的历练地点再想了。 看完朱雄英给自己的信,皇帝朱元璋其实是有些心虚的。关于大明宝钞的这些问题,他也不能算全然不知,只是当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朱元璋当然明白,洪武九年自己一下子给军队发出去五千万锭宝钞那就是想着发空头支票,毕竟朝廷缺铜钱、白银,怎么可能给军队发真金白银呢? 但是军心得稳住,犒赏得有,所以只好出此下策。 至于为什么一贯宝钞不能兑换朝廷规定的一千文铜钱的事情,朱元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洪武九年的一项规定就已经算是拉开了一条口子。 当初自己规定交税最多七成用宝钞,其余必须用金银或者铜钱。说到底朱元璋自己就对宝钞的价值持怀疑态度。 既然朝廷是这样一个态度,到了下面的官员和百姓,自然更不会对大明宝钞有什么信心了。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朱元璋放下手中的信道,“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注意到了这些,实在是难得啊。” “上次空印案,他好像也是搞了这样一出吧?”朱元璋想了想道,“对,还跟咱说自己是个孩子能有什么办法。结果咱跟标儿一顿打之后,就乖乖招了。” “咱都想不到他真的能想到嘛?”朱元璋又把信拿起来看了看,“可现在这小子不在咱身边,要不要把他叫回来?” “不行,咱把他叫回来指定是中了他的圈套!”朱元璋点点头道,“这小子把咱安排的两次意外都给躲过去了,咱不能着了他的道。” “这封信确实说出了大明宝钞的弊端,分析的鞭辟入里。”朱元璋道,“他赌的就是咱会忍不住问他,只好派人把他接回来。” “既然你给咱摆了这样一个迷魂阵,咱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元璋想了想起身朝一侧侍立的太监道,“去叫毛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