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相比起他大姐的婚事,还是他的婚事要更重要些。 接下来…… 他主要跟他爹爹商量他的婚事。 首先商量的是,如果明年就结婚,会不会太早了? 要不要再拖个两年? 不过所谓夜长梦多,赵昕就怕中间,又横生什么枝节。 再想想如今是六月。 半年时间,也够抓大雁的了。 便对他爹爹道:“爹爹,你说我明年春天结婚如何?” 赵祯都不想说他。 你有那么急吗! 赵昕又道:“其实一切从简就好。爹爹你结婚的时候花了多少钱?” 只能说…… 肯定不少。 不说这婚礼的布置,光是这宫里宫外的打点,给别人的赏赐,估计都得有几十万贯。 大宋别的不强,就花钱买士大夫,买身边的人的忠心一点。 强出其他朝代不止一星半点。 但也不是谁都给钱的,至少穷苦百姓,绝对不给。 甚至…… 这些赏赐出去的钱,就是搜刮穷苦百姓的。 否则…… 我大宋也就不会有每年那么多的农民起义了。 不过不打仗,其实也还好吧。 勉强还能支撑得住,一打仗,就会把国家的财政赤字放大。 赵昕从来都是一个很独立自主的人。 他的话,赵祯自然没有不听的。 可怎么说呢! 好歹也是亲王。 这婚礼,也不能办得太过于寒酸吧。 这下一年春天,肯定不太行。 时间准备不够。 最快最快,都得下一年秋吧。 赵祯也是问道:“你十五岁才结婚不行么?” 赵昕便道;“我十五岁,我十五岁,我都去打李元昊了!唉……不过李元昊好像已经死了。那我就去打辽国,把燕云十六州给收回来。” 这一个西夏,就已经是把大宋给弄得流民遍地,赵祯听赵昕还想打辽国,也是立马不禁心想:最兴来你这是想我大宋早点亡国。 不过其实赵昕也在犹豫,到底先打谁好。 要知道,目前大宋从军事实力上来说,西北军肯定是最强的。 自己让其可以自己屯田,变成地方割据势力,便足以挡得住西夏了吧。 如此…… 自己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至于说…… 另外一条路,就是先把西夏、吐蕃给收入囊中,然后再去灭辽国。 可用屁股想一想都知道西夏跟辽国其实是一伙的,虽说辽国也攻打西夏,但若是大宋真要把西夏给灭了,那肯定也是辽国不愿意看到的。 如今的情况,就好比三国时期的魏蜀吴,谁也奈何不了谁。 只能是慢慢耗。 谁想要一击击溃对方,灭国对方,都是很难很难的事。 更别说…… 大宋不管是在西夏,还是在辽国,都丝毫没有群众基础。 西夏风俗跟大宋不一样,人家不会接受你的统治,即便你驻军,人家当地人也肯定会找机会接二连三地反叛。 辽国的赋税比大宋要低很多,居住在辽国境内的汉人百姓,甚至都不想回归大宋。 毕竟…… 你愿意花原来三倍的价钱来买盐么? 打仗打赢,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怎么统治,才是最关键的。 当然! 对赵昕来说,这解决办法实在是不要太简单。 反正…… 一国两制又不是没学过。 在开打之前,得给辽国境内的汉人百姓先大肆地宣传一番,大宋取回了土地了,一切都按辽国的税收来算。 不然…… 分分钟就有汉人,打着辽国的旗号,要匡扶辽国。 杂七杂八地胡思乱想了一通。 最后…… 赵昕也是道:“爹爹,反正都那样了!婚期就定在明年秋吧!” 赵祯都觉得丢人。 因为赵昕才这么大,就那么着急着娶妻了。 你好歹先到达合法年龄再来啊! 不过…… 考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连皇帝、皇后,都十一、十二岁就结婚了。 像是这种事,倒也不算是什么了。 反正…… 丢脸的又不止他一个。 便道:“你爱怎样就怎样吧。” 赵昕便道:“那爹爹你得准备好彩礼,还有那什么,聘礼什么的。” 跟他爹爹交代完。 又给陈圆圆写了信。 过了两天,赵昕便带着欧阳修、杜衍年纪大了,就留在朝堂为他收风吧,还有,他夺情把曾巩,也给叫回来了。 如此…… 欧阳修,再加十进士,再加一些河道相关的官员,还有一些侍卫。 如此几百人,赵昕便对黄河决堤的地方,以及上下游,进行了一番考察。 黄河决堤,主要是因为壅塞,下游平缓,堆积的沙子太多了,导致水位便不断地上升,最终导致决堤。 赵昕也是跟河道相关的官员,直接提出了‘束水攻沙’之策,把一些河流水流平缓的地方,人为收窄,使其流速加快,让水流把黄沙给带走。 当然! 关键还是上游,不过目前黄河的上游,基本上都在西夏以及辽国境内,大宋想要植树什么的,也不现实。 不过…… 为了治理好黄河,这又是一件必须得做的,而且,这也不是一件一年两年,就能解决的事。 因此,就专门成立一个环境保护部门,属于是能做一点,是一点吧。 尽力而为就好。 赵昕一上来,就表现出了不是一般人的自信。 唬的所有人都一愣一愣的。 不知道的…… 还真以为他是什么治河的天才呢。 至于说现如今,黄河在决堤的地方已经分叉变成了两条河流。 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事了。 不管怎样,先让百姓不至于破产,不至于没饭吃再说。 把受灾严重的,能迁走的,就劝说其迁走。 把那些没那么严重的,想留下,那就继续让他们留下。 此时…… 你也很难再去让他们去交什么赋税了。 可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 为了解决百姓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靠天吃饭,赵昕便又去参观、考察了大宋位于刑州以及磁州的铁矿、煤矿。 这两地,距离辽国前线,大概四百多五百里,离开封,也差不多是四百里多一点。 正正好,就卡在了连线的中间。 如果能用铁路,把这一千余里给连接起来,那大宋的军用物资,可就顺畅了。 只不过当然了! 人家辽国分分钟有可能把你的铁路给拆了。 在华北平原上,辽国铁骑,来去如风,你根本拿人家丝毫没有办法。 不过…… 即便如此,还是可以尝试着先修从邢州、磁州到开封这一段。 赵昕问欧阳修等人的意见。 尤其特意问了问曾巩的。 然后道:“我打算把运送粮食到河北的事,交由你们十个进士去解决。虽说其实像是这种事,也可以交给三司去解决,不过……我想看看你们的能力。要求应该不用我说了?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粮食,然后路上运输,要有效率,到了以后,要保存妥善。终点就是这刑州以及磁州,另外,还有刚刚受灾的地方,就近安放。欧阳修你们几个,盯着他们。” 欧阳修也是道:“可这事,越多人组织,会不会越乱?” 赵昕便道:“那你们自己商量出一个能说话的。” 欧阳修便道:“可万一他们谁都不服谁呢?” 赵昕:“那这样的人,我还要来做什么?全都贬为平民吧。放心,你们的功过,我都会看在眼里。你负责不同的事,职责也不同,你只要把你自己的职责做好了,下一次,我还能不给你尝试做其他事的机会?我最反感的,就是不顾全大局,排斥同僚,拉党结派,互相攻讦之人。若有不同意见,真到了难解难分的时候,那也不是你们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到时候,我自然会裁夺。你们只需提出方案,摆明道理就好。我会选择我认为适合的方案。谁都别吵吵。你们如今就可以尝试分工了。” 十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其实他们在中了进士以后,便已经是举行过了宴会,所以,其实彼此都还算是熟悉了。 当然,除了曾巩,曾巩是一考上,他爹爹就去世了,所以没能参加宴会。 要让这些全国的人中龙凤,服别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好在…… 有的人他擅长诗赋,而且还分高,那可能别人就更加地看重。 赵昕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 有了赵昕前面的话,他们也不敢吵起来。 倒是那分最高的,开口组织道:“我看,不如还是一起先把流程给讨论出来,这样接下来才好分配,每个人都去做什么。” 曾巩也混在其中。 不过相比起第一的状元,却是要踏实得多。 赵昕全程看着他们讨论。 从每个人的表情,说话的内容,其实,也可以大致地看出来一些人,是处于什么水平了。 有的是十分地富有领导力,就是一般人都会觉得这类人,有点装。 有的是亦步亦趋,好像没什么主意,但其实这类人,最善于聆听。 一个晚上的功夫。 基本上把流程给讨论了出来。 第二天,等赵昕睡醒了,十人也都分好工了。 其实最难的,应该是跟商人沟通交流吧。 至于说路上运输,以及仓储、发放这些,难度却是一般般吧。 当然,要想做好,也不容易。 见他们都有了主意,赵昕便让欧阳修看着就行了。 他的话…… 他还得回开封去,然后对黎元军进行第二轮改革。 首先是完善一下,黎元军本人包括其一定数量的家属,从生老到病死的福利制度,建立包括如扶幼金、养老金等制度。 其次,是建立退出机制。有的人说他不想当兵了,不想过这刀口舔血的日子,受不了。 那好,也允许他们可以退出。 只不过…… 这两百亩地,变回许昌、南阳一带其他百姓一样的五十亩,剩下的一百五十亩,他得重新回收回来。 赵昕接下来还专门请了神棍,在许昌寻一处风水宝地。 打算建一处墓园。 到时候,刻一个很大很大的石碑,放在门口大道的正中央一两百米处。 上面就写,‘天下黎元’。 然后后面全都是一个个士兵的墓碑。 弄成皇帝级别的墓园。 当然了! 深肯定没有皇帝的挖得深。 第二轮军事改革,主要以完善家属福利为主,并且兼以对士兵进行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 以后…… 每个月,要定期举办一些演讲。 要告知他们,自己需要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士兵。 同时…… 也告知他们,福利绝对不会少。 由于福利是提前告知了他们的,然后退出是后面才告知他们的。 所以…… 这想退去的人,自然也是寥寥无几。 不过…… 有的人他天生就怕事,即便已经是经过了训练,也觉得自己不适合吃这口饭。 那就没办法了! 赵昕给他们放了十天的假,让他们回去跟家人商量清楚。 最后…… 赵昕还教了他们唱了一首新歌,《改革强军之歌》。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铁心向上’。 要统一行动,统一思想。 如此,这才把他们给放了回去。 这十天,那自然是无比煎熬的。 一方面,是自打人类历史以来,除了封侯拜相,从未有过的军队的高福利。 一方面,则是自己的小命,指不定哪一天就直接丢在战场之上了。 赵昕在放了他们回去以后,也是问赵珣道:“赵珣你说,他们会跑几个?” 赵珣也是回道:“臣也不知,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是绰绰有余了。” 赵珣所指的上,就是封侯拜相。 赵昕也是道:“以后吧,说不定有机会。可能还会有第三轮改革,第四轮改革。” 赵昕是想明白了,一共巅峰期就十年,自己干脆就把这十年拉满。 打完了拉倒。 你还想指望它运行五十年,一百年? 随着十天过后,士兵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三千人,跑了二百多个。 只能说还可以接受。 毕竟这还不到一成。 然后…… 紧接着,赵昕也是可以安排那些原本在河北受灾,已经活不下去的百姓,惨到要卖儿卖女的,去帮剩下的两千七百多人,去种地了。 一共八千一百多户受灾百姓,每户帮忙耕五十亩,就当作是租户了。 地里所产的粮食,交一半给黎元军。 而黎元军的家属这边,则是全都变成了小地主。 当然! 这不是固定的,搞不好有一天河北的灾情没那么严重了,这些租户就会回去,重新去种回自己家的土地了。 此次改革后,赵昕也是能明显地感觉到,黎元军的战斗力好像又提升了。 毕竟自家都直接小地主了,那能不卖力吗! 现如今…… 辽国赵昕都敢碰一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