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494章 天子亲临
公孙度堂堂燕王,此刻直接从马背上跌了下去,顿时摔破了脑袋,血流如注! 公孙康等子嗣赶紧围在一旁,继续痛哭。 而简位居此刻也双目无神,只是静静看着一众人,不做反应。 败了。 不是暂时性的失利,而是彻底没了翻盘的希望。 就连老巢都被汉军占去,难不成还真要躲到深山老林中吗? 所有人、牲畜此刻全部停在原地,四顾茫然。 “尔等休走!” 刚才还不见踪影的黄忠此刻也不知从哪钻了出来,立即将所有人控制住。 稍后, 田豫也从喜都赶到此处。 见到是黄忠,田豫两人当即相视一笑。 “自此,辽东公孙彻底平定!” …… 青州,临淄。 辽东的情报经汇总后,终于全部呈递到了天子的桌案前。 其实在得知司马懿顺利将火药运到辽东的时候,刘协便将辽东战事放在了一边。 “公孙度,必亡。” “但是孔明竟然能够判断出襄平附近有煤矿?” 刘协摸着下巴。 如果刘协没有记错的话,那里确实是有着目前最大的露天煤矿。 开采简单,成色也不错。 若是真的能够发展,毫无疑问能够彻底点燃辽东这块被冻土覆盖许久的土地。 “但在那之前,先要将辽东之事彻底理顺……” 刘协看向桌案的另一侧。 是从长安发来的一封书信。 刘协要封邦建国,自然还是要经过中枢商议。 长安所在的三省六部,才是大汉如今真正的心脏。 虽然以刘协如今的威望,完全可以甩开长安单独做事,或者先上车后补票,但是一旦如此,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制度也将会变得一文不名。 这种自己捅自己三刀的事情,刘协可做不来。 刘协打开信件,信件由中书令贾诩书写,并附上众多中枢官吏的意见。 尚书令荀彧,对封邦建国的态度最为坚决,表示反对。 但吏部尚书钟繇却表达了赞同。 此外,其余群臣也各有看法。 单单是信中观点的复杂,便能猜测到这些人在长安究竟吵成了什么样。 如果天子再不回去,他们怕是要直接跑来青州和天子当面理论了…… 不过最令刘协在意的贾诩却并未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看法。 可不表达看法,本质上便已经是一种看法…… “看来朝中阻力很大……” 刘协摇头,随即就将目光放到第二封信件上。 相比于长安群臣对于封邦建国的争论,第二封信件倒是和谐了许多—— “拆封幽州!” 公孙度在辽东的割据,已经彰显出了辽东之地的价值。 以大辽水东,割出辽州,下设辽东、玄菟、乐浪等郡,加强辽东和中枢的联系。 还有辽东郡北面,也就是扶余、高句丽曾经的故土,肯定都要设立郡县。 还有位于乐浪郡南的三韩之地。 以及与三韩之地隔海相望的倭国…… 刘协思索了一番,慢慢将辽东的事情理顺。 “给曹操、孙策发令,让他二人尽快前往乐浪,攻破朝鲜,将袁谭给朕揪出来。” “至于孔明,就让他继续留在襄平,与徐荣一起,探寻搭建煤矿。” “其余人,包括被俘的公孙度、扶余王、高句丽王,都来到三山浦,朕会亲自前往接见。” “另外,让人通知三韩和倭国,让他们的酋长国主亲自前来……若是不愿意来,那就永远不用来了。” 刘协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前往一趟辽东。 哪怕仅仅是抵达三山浦,也足以给辽东留下震慑! …… 公孙度战败! 天子亲临辽东! 这两个消息犹如狂风一般,刮过辽东这片沉寂了千年的土地。 辽东郡内豪族、官吏都是忐忑不安,不知天子要如何对待他们。 袁谭在得知公孙度战败后,便直接趴在王修怀中哭泣,而王修也只能叹气:“早知如此,当时何必要撤离青州呢?” 若是袁谭当初愿意留在青州,那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守住。 但如今公孙度一败,天下之大,又有谁能再庇护他呢? 袁谭见到王修这般,便绝望的回到屋舍中,终日以饮酒度日,不愿见人。 消息传到三韩。 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韩三个部落联盟。 其中又以马韩最为强大,故此其首领也被推举为辰王。 “大汉的天子,竟然要踏上辽东的土地吗?” 之前公孙度和袁谭相王之时,便让三韩前去观礼。 但三韩因为路途遥远,公孙度和袁谭又急于迎敌,便没有等待辰王前往。 辰王本就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对公孙度和袁谭心中起了埋怨。 如今听到公孙度被擒,袁谭惨败,自然觉得心胸舒畅,决定立即启程赶往三山浦。 相比于三韩的果断,倭国却显得犹豫不决。 但最终,被选为倭国共主,同时也是邪马台女王的卑弥呼还是决定前往三山浦。 “大汉天子的怒火,不是我们能够承受的。” 当大汉天子发出声音,其他人最好都老老实实的俯首聆听。 尤其是如今,那一直远在天边的大汉天子竟然要踏上辽东的土地。 既然都已经踏上辽东了,那往东再走一些,抵达朝鲜,抵达三韩,甚至抵达倭国,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襄平的扶余王简位居、高句丽王高延优。 三韩的辰王。 倭国的卑弥呼。 …… 哪怕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协仅仅是发出一道口谕,甚至连正式的诏令都没有发布,但他们都十分默契的一并赶往三山浦。 而在天子身边的那些西域小国的使者,还有掸国、骠国的两位国主,雍华和卑蔑,更是在这一刻真正明白了大汉天子的尊贵。 扶余、高句丽。 这样的国家,无论扔到西域还是西南夷,都将成为当地一霸。 但在天子手中,却不用吹灰之力就被轻松瓦解…… 其余三韩、倭国这样的极东之国,更是在天子一道口谕下,便令其国主亲自赶来朝见。 “吾等今日,方知大汉天子之贵!” 这些西域使者还有两名国主此刻对于大汉天子的敬畏,赫然是已经达到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