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的故事

第95章 讷亲的终点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3150 2024-12-19 03:15
   乾隆皇帝得知前线的惨败后,心中的怒火犹如火山爆发,但他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他知道,要想打赢这场仗,必须要有能人相助。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调回只会吹牛皮的庆复,换上了云贵总督张广泗。    张广泗可不是一般人,他是雍正朝的老将,曾经跟随鄂尔泰在云贵地区取得了改土归流的辉煌战绩。他的名字在西南一带几乎成了智慧和勇气的代名词。乾隆皇帝看中的正是张广泗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希望他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金川的问题。    张广泗一上任,就发现之前的庆复和纪山完全是瞎指挥,完全没有战略和战术可言。他心想:“这两位大人真是会玩,打仗竟然也能玩得这么随意。”于是,张广泗迅速调整了作战方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张广泗不仅在军事上做了充分准备,还巧妙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瓦解金川内部的团结。他派人四处活动,分化敌人的力量。特别是他对小金川头目良尔吉的策反,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良尔吉这个人,可谓是典型的双面间谍。表面上,他依然是莎罗奔的忠实下属,背地里却偷偷与张广泗保持着联系。张广泗对此心知肚明,但他认为利大于弊,暂时与良尔吉保持合作。他心想:“反正现在用得着,以后再慢慢收拾。”    在张广泗的精心策划下,清军逐渐取得了优势。他们先是收复了小金川的大部分地区,接着又在多个战场上取得了胜利。这一切都离不开张广泗的智慧和良尔吉的暗中支持。    正当张广泗在小金川取得一系列胜利,以为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大金川时,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当清军深入大金川腹地,面对那些依险而建的碉楼,他们发现自已就像是陷入了泥潭,动弹不得。张广泗几次尝试排兵布阵,分路袭击,但都以失败告终,甚至有一次差点全军覆没。这一连串的挫折让张广泗不禁感叹:“这大金川的碉楼,简直就是铜墙铁壁啊!”    面对如此窘境,乾隆皇帝却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他心想:“好不容易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他决定派出自已最为倚重的得力干将——首辅军机大臣讷亲,前往四川督战。乾隆皇帝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张广泗搞不定,那就派个更厉害的人去!    讷亲接到圣旨的时候,心里那个叫一个苦啊。虽然他是满洲将门之后,但本人从未亲历过战争,对军事一窍不通。他心里暗自嘀咕:“皇上这是要我送死吗?我可是文官出身啊!”但圣命难违,讷亲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苦差。    讷亲出发前,特意找了几本兵书恶补了一下,希望能有所收获。但他心里清楚,这些书上的东西到了战场上能不能用得上,还得两说着呢。他安慰自已:“至少看起来像个样子,总比什么都不懂强吧。”    讷亲带着一队人马,踏上了前往四川的征途。一路上,他不停地在心里默念兵书上的条条款款,希望自已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然而,当他真正到达战场,看到那一个个坚不可摧的碉楼时,讷亲的心彻底凉了半截。    他心想:“这碉楼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只巨大的乌龟壳,我们怎么攻得破啊?”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召集了将领们开会,商量对策。会议开了一整天,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没有一条能让讷亲满意。    讷亲一到四川前线,立刻展现出了自已的“领导魅力”。他心想:“既然我是皇上钦点的大臣,那就得拿出点魄力来。”于是,他一上任就下令清军必须在三天内攻克最难攻打的刮耳崖。讷亲自信满满地宣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攻不下的碉楼!”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清军在刮耳崖下遭遇了顽强的抵抗,不仅未能攻克碉楼,反而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几位主将在战斗中阵亡,无数士兵倒在了战场上。讷亲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心中不禁一阵发凉。    原本轻敌的讷亲在这场战役后彻底崩溃了。他不仅不敢再提进攻,还把战败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了张广泗身上。张广泗自然不肯背这个黑锅,两人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讷亲给乾隆的奏折中,只字未提自已的失误,反而一味要求增兵派饷。乾隆收到奏折后,心里有些疑惑:“讷亲怎么这么急着要增兵呢?难道前线真的那么困难?”然而,很快就有密报传到了乾隆手中,揭露了讷亲和张广泗的真实情况。    得知真相的乾隆勃然大怒。他意识到自已被讷亲和张广泗愚弄了,一怒之下先斩杀了张广泗,接着又下令锁拿讷亲,准备亲自审问他。讷亲被拘禁后,四川巡抚和他的随员们害怕受到牵连,纷纷弹劾讷亲,揭露了他在前线的种种劣迹。    据弹劾者称,讷亲在前线不仅不敢应战,还整天饮酒作诗,听戏为乐。乾隆听后更是怒火中烧,认为金川战事不断失利的责任全在讷亲身上。他还提到讷亲在府中养狼狗的事情,指责他用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蒙骗自已。    当讷亲被押解到北京时,乾隆下令赐他自尽。令人唏嘘的是,用来结束讷亲生命的,竟是他爷爷遏必隆当年立下战功的遗刀。这把刀见证了讷亲家族的荣耀,如今却成了他生命的终结。    说来讷亲也是倒霉,初到四川前线,本以为可以大展身手,没想到刚上任没几天,就赶上清军攻碉失败。这场败仗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讷亲的雄心壮志。从此,他的名字便与这场失败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日后的一大罪状。    战事不利,讷亲与张广泗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张广泗主张稳扎稳打,讷亲则急于求成,两人经常因为战术问题争吵不休。前线毫无进展,后方将帅不和,金川之战的窘境可想而见。士兵们私下里都说:“这仗打得,比煮粥还慢。”    前线的困境最终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中。乾隆皇帝听闻后,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下令将讷亲和张广泗解职,张广泗被羁押回京,接受乾隆皇帝的亲自审讯。讷亲则连回京辩白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在半路上被乾隆皇帝下令自裁。    张广泗被押解回京后,乾隆皇帝亲自审讯他。张广泗虽然知道大势已去,但依然拒不承认贻误战机之罪。他坚定地说:“臣虽有错,但绝非有意贻误战机。”乾隆皇帝闻言,更加愤怒,最终还是将张广泗处斩。张广泗也算是硬骨头一条,临死前依然保持着尊严。    讷亲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甚至连回京辩白的机会都没有,就在半路上被乾隆皇帝下令自裁。更为残忍的是,讷亲自裁所用的,正是他父亲祖辈留下的宝刀“遏必隆刀”。这把刀见证了讷亲家族的荣耀,如今却成了他生命的终结。讷亲半生辉煌,却在金川之战中栽了跟头,令人扼腕叹息。    除了讷亲和张广泗,还有另一位大员庆复也没能逃过一劫。庆复在战事中毫无寸功,还谎报军情,最终也被乾隆皇帝勒令自尽。其实讷亲的死啊,纯是他自已作的,打的不咋样吧,还说怪话,他被捕的时候说这事太难根本就没法办,乾隆皇帝心想,小子,你终于把话说明白了,你的一说不就是说我这个事情是决策失误吗?你说你我派你去前线,你狗屁没干成不说你还在这给我说怪话,于是才有了遏必隆刀伺候。    乾隆皇帝因为第一次金川之战,“一口气”处死了三位大员,其中讷亲和庆复更是一等公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乾隆把一个不懂军事的大臣派到前线,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讷亲的失败,更多是因为他被置于了一个不适合他的位置上。乾隆因讷亲的失败而否定了他之前在防止腐败上所做的努力,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讷亲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长处和短处。把一个人放在不适合的位置上,不仅会毁了这个人,还会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乾隆的雷霆之怒虽然彰显了他的权威,但也暴露了他在用人方面的不足。希望后人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还有一句话就是,人知道自已不能干什么比知道自已能干什么还要有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