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一触即发

第68章 三路合围,兵临城下(上架了,求订阅。)

一触即发 敲击金币 2775 2024-12-19 03:15
   槐安城人口达到两万之后,人口增长的速度渐渐放缓下来。   附近村子的人,差不多被吸光了。   再远一些的,要么就是没有得到消息,不知道槐安城这里有吃的;要么就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也不知道真假。   这年月,来了就有饭吃……天下哪有这好事?   倒是听说槐安城那边闹了贼寇,杀人放火。城里不少士绅都逃出来了,拖家带口的,一路跑过去,十分可怜。   官兵也正在调集兵马,要征剿贼寇。   乱七八糟的消息满天飞,谁敢这时候往槐安城跑?怕是不要命了。   城中两万人,每天吃喝消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实行以工代赈之后,流民们每天修城墙,修路……干的都是体力活。   因为缺少油水,每天只吃土豆,干重体力活,食量就噌噌往上涨。   赵清玄给出的伙食定额,是每人每顿饭两斤土豆……流民们竟然吃不饱。   这伙食定额,如果再减的话,怕是干重体力活,要出人命了。   饶是如此,一天三顿饭,也要消耗十几万斤土豆。   赵清玄手里有钱,家里屯着一批古董。   但有钱也不能这样花啊。   “土豆四五毛一斤,还是有点贵了。”   赵清玄上网搜最便宜的食物。   他本来想买点豆粕。   豆粕是大豆榨油之后,剩下的东西。   现代人用来喂猪,其实这东西营养价值不低。   在困难时期,都是用来蒸干粮,也是人吃的。   但赵清玄找到货源,打电话问了一下,一吨豆粕,竟然要三千左右。   太贵了。   赵清玄立刻放弃。   “稻谷糠挺便宜。”   赵清玄找到一家卖稻谷糠的,货源充足,每斤只要两毛钱。   糠的营养价值,不能跟土豆和豆粕比,但饥荒年,没那么多讲究,有东西能饱腹,能保证饿不死人,这就行了。   赵清玄订了一千吨稻谷糠。   因为订单量大,那家公司商定交货周期一个月。赵清玄则是要求在价格方面稍作优惠,谈定三十六万,送货上门。   同时,赵清玄打电话,催严洋在内蒙和河北一带加大力度,到田间地头,多收购土豆。   第一批稻谷糠到了之后,赵清玄直接投送到榆树湾村。   并且叮嘱陈婉儿,这些稻谷糠,是给后加入的流民吃的。   榆树湾村原住民,和最初汇聚在槐安城的那一万余饥民,以前吃什么,现在还吃什么。   赵清玄作为众人眼中的神仙,说话自然是要算数的。   他跟那一批人说过,只要干活,土豆管饱。   而且,赵清玄对榆树湾统治区的构想,是百姓们的日子,要越过越好。   这样,大家才有奔头,才能发自内心地爱榆树湾。   之前吃土豆,现在突然改吃糠……那肯定是不行的。   ……   官兵的效率,比想象中还要低。   他们不来围攻槐安城,赵清玄就继续做准备。   现在槐安城中的主要装备,是赵清玄之前投送过去的那一万两千根螺纹钢。   那批螺纹钢,强度很高,很锋利,但长度只有一米。   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长矛之类的长兵器效果更好。   赵清玄之前之所以选择螺纹钢,是因为螺纹钢要多少有多少,很容易买到。而且非常安全,不会引人关注。   长矛的话,先不说订制需要时间。   在现代背景下,赵清玄也不敢订制那么大批量的长矛。   现在槐安城中又来了一批人,兵器数量不足。   赵清玄一琢磨,直接订购了一批六七米长的竹竿。   竹竿顶部削尖了,就是很好的武器。   尤其在守城战中,守城一方居高临下,用六七米的竹竿往下捅,敌人很难攻上城来。   更重要的是,城中饥民或许根本就没有短兵相接的勇气。   让他们站在城头,用长竹竿往下捅,可以减少他们心中恐惧,不至于溃散。   赵清玄订购了两万根竹竿,投送过去。   另外还订购了一大批户外灯、太阳能电池板、户外电池……   赵清玄手里的钱,都变换成了物资,投送到榆树湾村。   然后,又被运输队运送到槐安城。   每过一天,槐安城中的物资就更多一些,榆树湾防卫团的战士们就更训练有素一些,槐安城中的饥民们也更有组织、有纪律一些……   在第一次槐安城之战后的第十九天,一路官兵从庆阳府方向过来了,浩浩荡荡,气势迫人。   ……   三三两两的骑兵,在槐安城下纵横疾驰,耀武扬威。   这些,都是明军的夜不收。   所谓夜不收,就是晚上也不归营,三五成群,互相配合着,可以放出上百里远,探查敌情。   如果遇到敌军的哨探,也会展开搏杀,解决掉对方。   他们都是千挑万选,最精锐的士卒,骑术精湛,擅长射术和各种搏杀。   夜不收们靠近槐安城之后,借着马速,一箭射出,利箭飞上城头。   后面列阵的明军,顿时发出一阵欢呼叫好声。   叶承光大马金刀,坐在阵前。   夜不收们耀武扬威,用意显然是在他面前表现。   守备环庆都指挥使叶承光,是庆阳府武将中的最官。   如果能入得他的眼,得到他的青睐,他随便一句话,就能给那些卫所兵们一辈子的前程。   叶承光面带微笑,不时点评几句。   他也乐得见到如此。   夜不收们耀武扬威,提振的是将士们的士气。   叶承光并不急着攻城。   他在等另外两路兵马。   这次,他们兵分三路,合围槐安城。   第一路,是他叶承光亲自率领六千卫所兵,其中包括各将领手下家丁一千二百人。   这一路从庆阳府出发,北上到槐安城。   第二路,是中路游击将军雍彬,率领三千卫所兵,从环县出发,一路向东,进逼槐安城。   第三路,指挥同知计瑞,同样率三千卫所兵,从安边所出发,沿太白山下走,之后南下围困槐安城。   在叶承光的计划中,这三路大军齐出,就把槐安城围得跟铁桶一般,定不能叫贼酋走脱。   从庆阳府城到槐安城,距离虽然不是最近,但一路过来都是大路,行军速度快,他倒是第一个到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