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有一座时空之城

第140章 历史上十大贤后9

   光幕接着介绍:“历史上十大贤后,唐朝,长孙皇后。   文德皇后长孙氏鲜卑族,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之皇后,唐高宗李治之母。   文德皇后自幼酷爱文史,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长孙皇后喜爱看书籍图传,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成为皇后后依然如此。经常与丈夫一起地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发表独特见解,对丈夫与朝政大有裨益。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向爱重,登基之后对长孙家族常常恩遇逾制,长孙皇后深以盈满为诫,说服胞兄让位,在太宗恩准下长孙无忌得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长孙皇后还利用自身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贤良,匡正丈夫的过失。长孙皇后一方面欣赏,庇护着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李世民要行仁政。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辅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现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大唐初期迎来了它令后世魂萦梦绕的理想境界“贞观之治”。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情旋即康复。   贞观九年长孙皇后病情旋即康复,皇太子李承乾纳妃苏氏。然而喜悦之后却连接着悲伤,此后接踵而来的生身母亲赵国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渊的驾崩。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对夫妻又一次沉重打击。   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了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次年,病势加重,药石皆不见效。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   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长孙皇后生性俭约,不喜欢浪费,所需的东西够用就可以,对于皇子要求也很严格,她经常训诫诸位皇子,要求他们以谦恭节俭为先,即便对于自己的亲生子女也不例外。   长孙皇后御下平和,从不无故令人有冤,调和直谅,抑制外戚。长孙皇后对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为鉴,临终前仍然不忘嘱托丈夫不要给予她的家族太多,长孙皇后对于家族的看法再联系日后之事,足见她非凡的远见和智慧。   长孙皇后甍逝,谥号文德皇后,葬于昭陵,史书上称其为千古贤后。文德皇后尝着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巜春游曲》一首。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后世有了一些不同看法,首先《女则》一书被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所不喜,这其中多数女性对历史不感兴趣,也很无知,而了解历史的人又有不同看法。   起因是宋朝至清朝对女性的不公,残害妇女的思想,诸如恶意弯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含义,大搞三从四德,女子缠足,立贞洁牌坊,更为过分的是禁止女子改嫁,导致女则这本书被批判,而事实上巜女则》只是长孙皇后规范后宫与朝廷贵妇,劝诫女子不要干预朝政,维护后宫或官员后宅安宁的书,却被别有用心的读书人利用了。   其二,认为长孙皇后太聪慧,有预见性,非常有心机。所谓打压外戚是其智慧的表现,从对长孙家族不同表现和手段上便知一二。   李世民努力在外建功立业,长孙氏在家帮衬,可以说李世民的成功离不开长孙氏。   登基之后李世民迅速封长孙氏为皇后,对长孙家族也非常看重,经常给出超出礼制的优待。   这个时候长孙安业出场了,长孙皇后不计前嫌让这位哥哥升职加薪,从右监门率变成右监门将军,但长孙安业有自己的想法。   贞观元年十二月三十,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人密谋借助禁军造反,长孙安业也参与进来了。   事情败露后,李孝常这一大票人都诶处死,长孙皇后跑去找李世民求情,长孙安业因此免除死罪被发配到四川的巂州。   长孙安业人品不行,还嗜酒如命,不务正业,居然还给他升官还给他求情,对比之下长孙皇后对正经的亲哥哥长孙无忌就很冷漠了。   长孙无忌从小就聪慧好学,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他和李世民很早就是好朋友,后来又成为李世民的大舅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李世民重用他是很自然的,但是长孙皇后却一次次对李世民说不要重用长孙无忌,李世民想让长孙无忌当宰相,长孙皇后言:“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李世民心想:我重用无忌看的是他的能力啊,如果为了避嫌就放弃这么好的人才那我不得累死哟。于是李世民无视了长孙皇后的话让长孙无忌去担任很重要的官职,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等等。   长孙皇后知道后劝其兄放弃一切官职,被妹妹压制的这段时间长孙无忌干了件大事,他和房玄龄等人重新修订法律,形成《贞观律》。这部法典的厉害之处在于长孙无忌等人后来以此为基础修订出了《唐律疏议》,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   直到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他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一起辅政,随着长孙无忌的权势越来越大,他的内心也开始越来越膨胀了。   几年后长孙无忌审理房遗爱谋反案,借机害死他的死对头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因为和长孙无忌不和被流放到岭南,终于长孙无忌成为了妹妹口中的外戚专政。   长孙安业无才无德,给他高官厚禄也掀不起多大的浪,只会让人觉得长孙家没有人才,因此也不树立政敌。但长孙无忌就不一样,他是真的有才,遮都遮不住的那种。   所以一旦让他当官掌权外戚专政是迟早的事,也一定会因此树立政敌,弄不好长孙家要被满门抄斩,不知道长孙无忌临死前有没有想起当初妹妹的话,相比之下长孙家最有心机的应该是妹妹观音婢。   历史没有如果,吴王李恪在后世百家讲坛中史学家,学者对唐朝吴恪评价颇高,文武双全,貌似太宗。甚至有观点认为李恪继承皇位,大唐或许不会出现武周代唐,武周还唐之事。   后世普遍认为,不论哪个皇子继承皇位,只要不是个废物,昏君,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都会成为皇权的威胁者,不论是谁当皇帝必除之!唯一不同的是死亡方式,体面的死去或悲催的死亡。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多个儿子,二十几位公主,结局一个比一个悲哀,可以讲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高宗时期,李世民儿女造反层出不穷,尤其是李恪被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诬陷冤杀,杨妃被逼死,李愔流放。   李承乾长子被废为庶人,后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除去早夭的,剩下的都好不到哪,十四个儿子不是被构陷而亡就是一句话:不争皇位就要死,争夺还有一线生机,在李世民贞观年儿子造反也成了常态。   其原因就在于李世民开了玄武门之变杀兄灭弟,囚父先河,后世调侃:李唐皇位都是竞争上岗。   根源还是在李世民本人,过分宠爱魏王李泰,导致李泰有了夺位之心,引发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太子李承乾,驸马杜荷,侯君集起兵谋反,齐王李佑谋反被诛牵连出了太子李承乾和汉王李元昌等人的谋反案。   第十四子李明,因反对武则天,因谋反被流放并逼死。   纵观唐太宗贞观一朝至唐高宗一朝,其背后是文官集团,武将集团,世家门阀,关陇集团利益之争,可以左右皇位继承,这也导致唐高宗李治用极端手段清理朝堂,关陇集团这颗存在几百年的毒瘤被清除,为大唐延续江山铺平了道路,而另一颗毒瘤世家门阀在唐朝末年被黄巢起义彻底清理干净。宋,明两朝无世家,归功于黄巢起义。   因此,唐朝文德皇后长孙氏料定外戚干政局面会出现,才会被后世称为千古贤后,其远见卓识令人敬佩。”   光幕播放完,整个大唐贞观时期,唐高宗时期的人都炸锅了。   唐太宗时期文臣武将全都跪下请罪,世家门阀吓到了,一句唐亡之后再无世家,他们岂有不慌的道理,心思比谁都明白原因。   光幕有些没有说,有些含杀摄影,聪明的人猜也能猜对几分。那么多期视频看下来再不明白原因那就是傻逼了。   喜欢我有一座时空之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