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梅花四首
“公主要罚我什么?” “罚你……” 公主看向窗外,见院子里的梅花开得正盛,便道: “罚你以梅花为题,即兴填词一首。” “要是作不出来,日后府中大小事务都要听本宫裁决,此生不得纳妾。” 额…… 又来! 怎么又是诗词歌赋? 包拯突觉以后的日子怕是艰难了。 面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妻子,以后的生活,免不了天天要和诗词对联打交道。 “我要是作出来了呢?” “那本宫以后都听你的!” “公主可不要反悔。”说到这里,包拯暗暗得意起来。 关于“梅花”的诗词,他会背的可不少。 “本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公主听好了。”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包拯一口气吟诵了四首词作,每一首都堪称精品佳作,把公主都惊得僵在了床上。 只见她美眸泛光,杏眼直勾勾地盯着包拯,半晌都回不过神来。 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和耳朵。 驸马的才华,太惊艳了。 多少人呕心沥血,方能做一首传世佳作,他却一口气作了四首。 而且每一首的风格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歌颂梅花。 立意高远,格局远大。 仿佛从几首词作中,便能窥探出包拯高尚雅致的品格。 “公主!”看着出神的公主,包拯轻声喊了一句。 公主回过神来,满脸倾慕:“驸马真乃旷世奇才!” “公主过誉了!”包拯得意一笑,“诗词不过小道而已。” 还好以前他不是学渣,会背几百首诗词,要不然的话,想在大宋混下去,就难了。 “公主,时候不早了,该去给嫂娘请安了!” “嗯!” 公主点点头,一面穿衣,一面问包拯为何称“嫂娘”。 包拯这才解释了一遍其中缘故。 公主道:“尊嫂真乃少有的贤良。” 心里也不由敬重。 随即穿戴整齐,打扮得花枝招展,和包拯一道来给吴妙真请安。 吴妙真先给公主行了人臣之礼,将公主请到房里。 公主又给吴妙真请安,只称“嫂嫂”。 看着公主端庄秀丽,又通情达理,并非想象中那般刁蛮任性,吴妙真心里欢喜不尽。 “公主,三儿没欺负你吧?” 公主腼腆一笑:“驸马待我很好,谢嫂嫂关心。” 吴妙真道:“那就好,三儿要是欺负你,你跟我说,我好好教训他。” 一家人有说有笑,包拯随即道:“嫂娘,你年纪大了,就别回去了。以后就留在府邸,让小弟好好尽孝。” 包拯做了官后,就多次派人去接嫂娘,可她不喜欢待在城里,包拯也是无奈。 然而这次,她却突然想通了,欣然答应留下。 包拯欢喜不尽。 吩咐包兴和丫鬟好生伺候。 随即,包拯又和公主去皇宫给太后请安。 不过李后担心的反而是包拯,有没有被公主欺负。 包拯笑道:“公主贤德淑良,没欺负臣。” “那便好!包卿若受了委屈,尽管来找哀家。” “谢太后!不过公主通情达理,绝非无理取闹之人。” 瞧着夫妻二人一唱一和,夫唱妇随,可见夫妻生活很是和谐,太后心里也很是高兴。 “包卿,你执掌开封府以来,辛苦非常。如今和公主成亲,理应多陪陪公主,增进增进感情。哀家去跟皇上说说,放你几天假,让你清闲几日。” “谢太后!” 的确,包拯也感觉为官以来,就很少有闲暇,他也想放松放松。 太后恩典,他欣然领受。 包拯这才得以和公主过了几天蜜月生活,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这天,公主独自回宫看望皇兄。 见皇妹和包拯夫妻生活和谐,赵祯心里高兴不已。 公主又将包拯所填的四首“梅花”,与皇上看了。 赵祯看罢,心中更是欣慰万分。 原本包拯不过是盗用名篇,可赵祯看了,却先入为主的以为,那是包拯的内心写照。 特别是两首《卜算子》! 第一首描绘了梅花的孤独,虽遭群芳嫉妒,更将风吹雨打,零落于尘泥之中,却依然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彰显了其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二首则展现了梅花在风雪中坚韧不拔,尽管遭受嫉妒,却保持不争不夺的姿态,以一种超然的心态笑对世间的风云变幻,展现其孤高的性格。 两首词相得益彰! “包卿真乃高洁之士,当为百官楷模。朕有他辅佐,何愁江山社稷不稳!” 赵祯由衷赞叹,若非心底无私之人,又如何能填出此等佳作。 次日上朝,百官上疏后,赵祯便将包拯所作四首梅花词与百官传看。 “真乃千古佳作!” “包大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这两首《卜算子》,立意高远,不输《青玉案》。” “一个‘笑’字,当真是神来之笔,包大人真乃旷世奇才。” 百官知道包拯现在是驸马爷,风头正盛,自然免不了拍马屁。 赵祯道:“朕希望各位卿家能以包卿为楷模,多为国家着想,莫要只知争权夺利。” 百官默然。 四首梅花词一经流传,青楼焦教坊争相传唱。 包拯的名头,在青楼都独占鳌头,和柳永并驾齐驱。 歌姬舞女们个个倾慕,恨不能一睹包拯的风采。 年轻后辈,如欧阳修、司马光、韩琦、富弼等,都纷纷慕名前往拜访,自称学生。 八贤王次子赵祥,也备了厚礼来拜谒,拜包拯为师。 以前包拯只是臣子,对皇家之人得恭恭敬敬。 不过现在他是驸马,地位不输任何亲王,自然无需再点头哈腰,而是平起平坐。 整个大宋朝,除了皇上和太后,已经没有人可以让他下跪。 包拯看着赵祥道:“小王爷要拜我为师,王爷和娘娘可知晓?” 赵祥道:“若非父王和母妃准允,我岂敢造次!” 包拯有些哭笑不得:“小王爷,我如今是驸马,你是小王爷,论辈分,你我同辈,如何做得你的师长?” 赵祥道:“孔夫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必在乎辈分!” 包拯见他坚持,只得收下他这个弟子。 多结交一些权贵,没有坏处。 只要不让皇上猜疑和忌惮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