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请武曌退位

第43章 浙江第一位状元贺知章

大唐:请武曌退位 长安柳月 2700 2024-12-19 03:01
   数日之后,四月底的长安,已经是一城锦绣,遍地花开。   天气已经有少许的炎热了,在路上若是疾走几步,便会有些薄汗从额头渗出。   此时国子监祭酒宋璟的公房之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人群中有身穿白色棉布襕袍的学子,也有穿戴着青色、绿色官袍的低级官员。   这些人将宋璟公房的大门堵的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的密不透风。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此刻正昂首挺胸的站在国子监祭酒宋璟的面前。   宋璟眉看一眼手中的告身和金鱼袋,的抬起头,眉头紧蹙的看着眼前的这几个人。   为首的一个,穿着一份蜀锦制成的翻领胡服,胡服是粉红色的,头上的幞头旁,插着一朵碗口大的牡丹花。   他虽然面容清秀,但脸上的笑容和眼神总让人感到有些轻浮。   他的身侧,站着一个书童打扮的少年,这少年长得尖嘴猴腮,贼眉鼠眼不说,两只眼睛还一左一右的撇着,没人知道他真正看的方向是什么。   他们二人的身后,站着两个黑脸虬髯大汉,这两个大汉敞着前襟,露出胸前一片浓密的胸毛。   这四个人,正是李重润、封常清与程氏兄弟。   今天是他第一天来国子监报到的日子,谁想到刚一走进国子监,他们四人便在国子监引起了轰动。   外面看热闹的学子与国子监的官员们看着李重润四人也是忍俊不禁。   时不时的有人在低声议论着:   “这一位就是庐陵王的世子啊,怎么看上去如此的粗鄙。”   “嘘......小声一点,你没听说吗?他从三岁起便被囚禁在了掖庭,缺少管教也是正常。”   “你们听说了吗?就是这一位,前几天高阳郡王去拜访他的时候,被他用五谷轮回之物泼了一身?”   宋璟听到门外人群中的议论纷纷,心中更加烦闷。   圣皇陛下让庐陵王世子李重润前来国子监学习的事情他十天之前便已经知道了。   原本他的心中对于这位李唐一族的宗室子弟有些同情,可这些天长安城内沸沸扬扬的传闻却让他对李重润的印象大为改变。   当街与新安王武崇烈协斗,在高阳郡王、魏王世子前去拜访的时候用污秽之物攻击。   宋璟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的进士,他金榜题名的时候年仅十七岁。   在十几年间分别做过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等官职,因他为人严谨,满腹经纶,在去年被武则天任命为国子监祭酒,一步迈入紫袍高官的行列。   宋璟虽然只有三十七岁,但他的性格比较古板,对于李重润的种种行为颇有些看不惯。   而今天李重润这一身夸张穿着打扮,更让宋璟看得一阵头疼。   捻着颔下的胡须,深吸了一口气宋璟,平息了心中的情绪,这才扭头看向身边一名绿袍录事。   “姚录事,你去请一下韦司业!”   半刻钟之后,身穿绯袍的韦承庆来到宋璟公房的门口。   “都围在这里做什么?散了,都散了,再不散去,我就差人去请裴监丞了。”   “裴监丞......”   围在门外的学子与青袍、绿袍官员轰的一声四散而开。   没办法,裴粹裴监丞在他们心中实在是太让人恐惧了,那可是管着绳愆厅的监丞啊,他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让这些学子与低阶官员生不如死。   “宋祭酒。”韦承庆冲着宋璟躬身行了个礼。   “韦司业,”宋璟冲着韦承庆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李重润,“庐陵王世子,这位便是分管国子学与太学的韦司业。   你父王你是朝廷的亲王,三品以上,按照规定你可以进入国子学学习。   你后面的事情就听从韦司业的安排吧。”   “诺!”   “诺!”   李重润与韦承庆异口同声的对宋璟行了一个插手礼,宋璟便不再说话,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二人离去。   韦承庆与李重润一同走出宋璟的公房,他看向李重润问道:“世子殿下可曾读过什么书吗?”   李重润摇了摇头,“不曾,只是跟着掖庭的一些罪官们认识一些字。”   “本官知道了!”   韦承庆想了想,回到公房内拿出一个札子写了几个字,交给跟着他们二人一起出来的姚录事。   “姚录事,你拿着本官的札子,去找崇志堂的贺博士,以后世子殿下就跟着他吧。”   跟在这名姓姚的录事身后,李重润跟他闲聊着,“姚录事,不知该如何称呼您啊?”   “世子殿下不必客气,”姚录事转头看了一眼李重润,苦笑着,“下官姚汝能,忝为国子监从九品录事。”   姚汝能?李重润的心中一动,姚崇的孙子,后来李亨的右卫率,《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个怂货?   姚汝能在史上的名气不大,他最大的成就便是著有《安禄山事迹》共三策,为后来研究安史之乱留下重要的史料依据。   “哪位贺博士?”   李重润向姚汝能打听着自己未来要面对的授业恩师,他想知道这个人好不好相处。   “你说贺博士啊?”姚汝能笑了笑,“贺博士名讳贺知章,说起来他可是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贺知章?李重润的脸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可是他那个年代所有孩童启蒙时都背过的唐诗啊。   不过目前这首诗还没被写出来,他是在天宝三年告老还乡时,在灞河畔十里长亭与长安的朋友告别时,看到灞河沿岸的柳树有感而发,这才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咏柳》。   姚汝能并不知道李重润心里的想法,他接着说道:“他是证圣元年(695年)的状元郎,被圣皇陛下擢拔为四门博士,在国子监内教学。”   没错,李重润此时也想起来了,贺知章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浙江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世子殿下,”姚汝能有些羡慕的看着李重润,一脸感慨的感叹,“能跟在贺博士学习,这是莫大的福气啊!”   跟在姚汝能的身后,李重润来到一处教室外面,隔着窗户,他便听到里面传出来杂乱无章、有气无力的读书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贺博士,”姚汝能站在教室的门口,对里面正在授课的红袍官员行礼道:“奉圣皇陛下谕旨,庐陵王世子今日起来国子监读书,韦司业命我将他送到您这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