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校场上整编右内率
接下来的日子,钱仁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忙碌起来。 他每日盯着工匠们修建工坊,建造房屋,还要招收各类工匠。 郭敬之自从那日住进了别院行在之后也是更加积极了。 李重润给他了十天的时间,不到五天他便将裁汰士卒的名单交给了李重润。 裁撤下来的老弱李重润让郭敬之征询他们自己的想法。 对于想要返回原籍者,李重润让郭敬之发给他们一缗钱作为返家的费用。 若是愿意留在尚林苑的,李重润则是给他们安排了住的房子,并派人前往他们所在的折冲府将他们的家眷接来。 裁撤之后的右内率大约还剩下四百余人,这些人不仅身强力壮,并且也都曾经在战场上磨砺过。 李重润让郭敬之召集剩余的士卒在校场上集结起来。 校场的中央,四百名士卒挺胸抬头的排成一个方阵,李重润面对着方阵傲然而立。 李林随侍在他的身后,郭敬之、李承训和王无择站在他的左侧,哥舒翰与程氏兄弟站在他的右侧。 钱仁带着两名四库胥吏抬着一个大箱子来到李重润的面前,李重润点了点头,钱仁打开箱子,里面放着满满一箱的钱。 士卒们看到钱仁的举动都有些莫名其妙,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弟兄们,”李重润接过李林递给他的一个用铁皮做的喇叭,对着士卒们大声说道:“此番右内率整编,你们都是被留下来的好汉。 我知道你们都是折冲府的府兵,在家乡有田地和家眷。 所以今天我要与你们商量一件事情。” ‘轰......’方阵内的士卒们顿时发出乱哄哄的惊呼。 在他们的眼中,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至极的府兵士卒,而李重润却是高高在上的庐陵王世子。 他能有什么事情要与自己商量,这些士卒们心中充满了不敢置信。 等到议论的声音逐渐平息下去,李重润这才接着说道:“如今我打算在右内率中募兵。 而你们,原本就是有内率的士卒,自然是我第一批招募的对象。” “募兵?”方阵之中的士卒们再一次纷乱起来,他们脸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表情。 大唐自开国之初,便是以府兵立国。 虽然如今也有募兵,但那都是天子直接掌控的北衙六军。 至于其他那些王公贵族、天潢贵胄,或许会招募一些家丁,但人数也不过几十人左右。 而李重润此番竟然想要将整个右内率变成募兵,这个消息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甚至有些心怀叵测的人,对李重润的心思开始进行恶意的揣测。 大部分的士卒脸上露出了惶恐的神色,也有一小部分士卒,知道募兵的待遇颇丰,不仅没有惊恐,反而是跃跃欲试的期待。 不给士卒们思考的时间,李重润接着说道:“你们也都知道,北衙六军的募兵,一年的粮饷大约是十三缗。 我决定,你们之中若是有人愿意留下,每人每年的粮饷为二十五缗,并发给十缗钱的安家费。” ‘轰......’,站在方阵内的士卒一片哗然,这一次是因为兴奋,因为李重润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太丰厚了。 若是愿意留下来,他们一年的粮饷已经与一般的正九品县丞相仿,更何况李重润还给他们每人十缗钱的安家费。 士卒们的议论之声久久不能平息,很多人的脸上的表情十分挣扎。 “安静!”看到士卒们不断的喧哗,郭敬之大喝了一声,校场上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看到士卒们安静下来,李重润接着说道:“未来的右内率十人一火,火长一年的粮饷为三十缗; 五火为一队,队正一年的粮饷为四十缗; 五队为一团,团长的粮饷为六十缗。 立功者,按照大、中、小、杂划分,除了可以积功升迁之外,大功奖励五十缗,中功奖励二十五缗,小功奖励十缗,杂功奖励二至五缗。 受伤者,轻伤给予十缗抚慰金,重伤给予二十缗抚慰金,若肢体残缺者给予五十缗抚慰金。 若战死沙场,一次给予抚恤金两百缗。” ‘轰......’,整个校场顿时沸腾了。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对于伤亡的抚恤制度,在李靖所著《卫公兵法》中,有关于受伤及阵亡士兵的抚慰有明确的要求。 其中规定,将领要每日统计军营中的伤兵,派出军医随时医治,并且依据伤者伤情轻重,给予随从或负重牲畜。 对于那些不认真照顾伤员的人,甚至将伤者弃之不顾的人,是要斩首示众的。 而因为这个时代的士卒大多数以府兵为主。 因此在《卫公兵法》中,阵亡的士兵则是将其送回家乡,由县令安排埋葬,并将他的田地变为永业田。 但这些抚慰政策,和李重润宣布的右内率抚慰制度相比,可谓是不值一提。 “还有,”等到士卒们再一次安静下来,李重润继续说着:“除此之外,我还会在尚林苑内设置一座公塾,延请名师前来教授。 以后右内率所有人的子弟,皆可以在公塾内免费读书。” 李重润一口气说完了右内率士卒们可以享受到的待遇,校场内的士卒们的面色都是激动不已。 特别是最后一条,唐朝的军户子弟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的。 李重润不仅给他们丰厚的待遇,考虑到他们负伤或者阵亡之后的家人生计,甚至还替他们的子孙后代进行了考虑。 “当然,”李重润最后又说道:“你们若是不愿意留下,我也不强求。 若是想要离去的,现在便从钱典府这里领取两缗钱的遣散费之后,就可以自行离去了。” 这句话说完,李重润便不再说话,他静立在方阵的前面,不动声色的看着眼前的这些士卒。 士卒们议论了一阵,终于,陆续有一些人走了出来。 这些人的脸上或遗憾,或羞愧,从钱仁的手中接过两串铜钱,对着李重润躬身行礼后,便返回自己的住处去收拾衣服了。 对于这些离开的人,李重润的心中毫无芥蒂,因为他也知道,并非每个人都有舍生忘死的勇气。 很多人都会眷恋故土和平稳的生活,这些府兵虽然也需要奔赴沙场,但他们上番之后,只要侥幸不死,便可以返回家乡。 可是一旦成为了募兵,他们便要义无反顾的与李重润同仇敌忾,面对一切危险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