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二十八年前的旧案
武崇训与武继植出门之后,钦陵也让朗达玛在外面等候。 等到书房之内只剩下武三思与钦陵二人的时候,钦陵拍了拍手,门外的两名吐蕃侍卫抬进来了一口箱子。 等到侍卫转身离开,钦陵上前一步,打开箱子盖。 钦陵抵达梁王府的时候已经是申戌交会之时,夕阳西沉,天色有些暗了。 可当箱子盖打开的时候,武三思的双眼却感到一片绚烂夺目的光芒。 纵然武三思位高权重,富可敌国,可此时看到这满满一大箱的珠宝玉器,也是眼花缭乱,心跳加速。 过了许久,武三思这才平复了心情,他咽了一口唾液,不解的看着钦陵。 “吐蕃大相,你这是何意啊?” 钦陵淡淡一笑,“自然是为了酬谢咸亨元年梁王殿下为我吐蕃通风报信的义举啊?” “咸亨元年?”武三思听到钦陵的话先是一愣,忽然之间勃然大怒的瞪着钦陵,“你在威胁本王?” 高宗皇帝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钦陵亲自率军出征西域。 他分别攻占了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等安西四镇,切断了大唐到西北一线以至中亚的交通,对唐造成了极大威胁。 在此之前,吐蕃早将原居住在今青海西部的吐谷浑击溃,占据其地,进逼河湟。 此刻又占据安西四镇,唐王朝深感不安,于是以薛仁贵为逻逤(今拉萨)道行军大总管,以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帅,率兵五万前来青海,借护送吐谷浑主回国的名义,征伐吐蕃。 薛仁贵认为乌海地势险要毒气又多,唐军进必死之地,可谓是艰难险阻。 只有兵贵神速,他命郭待封在大非川修建两座营栅,把全部军需物资藏在营栅里,并给他留下一万人守卫。 薛仁贵自己亲率四万大军先行,至河口与吐蕃军遭遇。 薛仁贵原本就是智勇双全的猛将,他身先士卒杀入吐蕃军中,将吐蕃五万先锋军击溃,收获了万余头牛羊。 因为粮草不济,薛仁贵胜了一场之后回军至乌海城,并命令郭待封给大军运用辎重粮草。 郭待封运送粮草辎重前往乌海的时候,不知为何粮道被吐蕃发现,遭到了吐蕃二十余万大军围攻。 郭待封手中只有一万老弱病残,根本无法与吐蕃二十万大军对抗,只得抛弃了军粮辎重逃回大非川。 薛仁贵的粮草不济,无奈之下也只能退回大非川固守,然而他此时却被钦陵率领四十万大军衔尾追击。 纵使薛仁贵文武双全,智勇无双,但在人困马乏、粮草断绝的情况下,面对钦陵十倍于己方的围追堵截,也无能为力。 最终唐军大败,薛仁贵无奈只好与钦陵讲和,而钦陵知道,薛仁贵此番出征,虽然遭遇惨败,但对于大唐来说却无伤大雅。 可是自己所率领的四十万大军却是吐蕃倾国而出。 他已经占到便宜了,如果再对薛仁贵赶尽杀绝,怕是大唐如果下定决心与吐蕃一战,他也得不到好处, 因此,钦陵同意了薛仁贵的求和,将他和两万残军放回了大唐。 薛仁贵一生征战无数,鲜有败绩,这一次征讨吐蕃却大败而归,他自己的解释是今年是庚午年,降娄星当值,不应该到西方打仗。 可谁也不知道的是,若不是有人提前提醒吐蕃大唐派出薛仁贵率兵征讨,钦陵也不可能提前做出准备,征召了全国的兵力与之应对。 并且,郭待封的押运粮草的粮道被劫,这更是匪夷所思之事。 青海内蒙一地,原本就是茫茫的荒原,万余人的辎重粮队,要是没有有心人的指点,想要在这么大的一片地域内被发现无异于大海捞针。 可郭待封前脚带着辎重粮队从大非川出发,钦陵后脚就派出自己的二弟赞婆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去堵截。 这中间的原因绝不是用巧合二字就能解释的通的。 当年薛仁贵为何会莫名其妙战败,这一直是笼罩在所有参与过那场战役的那些唐军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 今天钦陵亲自来拜访武三思,这才解开了这个被隐藏了二十八年的谜团。 原来,造成薛仁贵惨败,数万唐军埋骨西域的罪魁祸首,正是当今权倾朝野的武三思。 那么武三思为什么要这么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犯下通敌卖国的勾当? 这就要从那个时候薛仁贵与武三思二人的出身说起了。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分别率领水、陆两军,进攻高句丽。 次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辽东安地战场上,被高句丽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 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 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从高句丽返回长安的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无人再能帮朕征战天下。 朕看了看身边的诸将,没有一个比的上你薛仁贵的。 得到辽东并不能让朕感到多么高兴,这一次远征辽东,得到你才是朕最大的收获。”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便将薛仁贵提拔为右军中郎将,专门负责镇守玄武门。 要知道李二当年就是在玄武门发动的政变而成为皇帝的,能被他派去戍守玄武门的人,一定是他最信任的心腹。 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至玄武门,守卫将士尽皆逃散。 薛仁贵愤怒道:“哪里有天子情况紧急,宿卫之人立即就怕死逃跑的?”然后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警示内宫,唐高宗李治因此得以避过灾难。 不久,大水淹没李治的寝宫,李治对薛仁贵感恩道:“幸亏是你啊,才避免被淹没,我才知道有忠臣啊。” 薛仁贵一生忠于唐室,太宗皇帝李世民与高宗皇帝李治都对他信任有加,这才与图谋已久想要谋朝篡位的武则天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