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三十二章:孔曰仁,孟曰义,周曰礼

   太子,是储君的敬称。   同时也是一个职位。   其权力并不是来源于帝王,因为其本身就代表着权力,是权力的象征。   就好比一个领导职位,它就在那儿空着,不管是有人担任还是没人担任,只要这个职位,不管是谁上去,他都能行使该职位的权力。   太子就是如此。   但要想成为太子,必须要经过皇帝的册封,并且还是皇嫡长子的身份,才有资格。   李承乾是李二册封的皇太子,是没错。   他是按照李二这个现任皇帝,依照法定程序确认,所册封的皇位继承人。   无可争议,没有任何瑕疵,天下心服。   也就相当于天下人,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世家门阀,又或者是底层百姓。   他们对册封李承乾为太子,是没有任何意见以及反对态度的。   他们认为,册封皇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是合理合情,符合礼法制度的。   但同样。   哪怕李承乾不贤明,没有成为皇帝继任者该有的能力,就算他还有足疾,只要李承乾无错。   李二就没有任何理由去废除。   要废?   首先要过的就是群臣这一关。   就问群臣会不会答应。   纵观历朝皇帝废太子,哪次不是太子有重大过错,才有足够令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废黜的。   汉景帝刘启废皇太子刘荣,为什么母亲栗姬失宠,刘启随便就把刘荣给废了?   因为,他刘荣就根本不是皇嫡长子。   不是皇嫡长子,群臣反对的意见再激烈,皇帝也能一意孤行。   ……   李二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要废太子的话。   也没有在公开场合暗示过要废太子。   当他说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他册封后的。   暗示废太子,有了。   群臣几乎都听出来,话里的意思。   一个个的还如何坐的住?   公然暗示要废太子。   这还得了?   这天下还要不要了?   “陛……!”   话音落下,当即就有许多人举起笏板,准备站起来说话。   魏征最是急切。   可他再急切也没用,因为李承乾说话了。   “孤闻,孔曰仁,孟曰义,周曰礼。”   李承乾望着朝中诸公,缓缓开口。   他一开口,群臣几乎都是一愣。   就连李二也是露出错愕之色。   这是什么展开?   只见李承乾继续开口,语气沉稳,不徐不疾:“孤乃高祖嫡长孙,陛下嫡长子。”   “册封孤为太子,名正且言顺,符合礼制,天经地义。”   他微微偏头,余光看向李二,问道:“陛下,你说这话,是在警告孤,还是在威胁孤?”   此话一出。   群臣惊骇,莫不震惊。   太子疯了不成?   敢这么对陛下说话。   群臣敏锐抓住李承乾话中的字眼。   太子先前对陛下,是自称臣的。   眼下却转变,自称‘孤’。   这是代表什么。   细思极恐,不敢想,他们真的不敢想。   文武百官彻底的失态了。   他们想不明白,不过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大朝议,为何硬生生走向这等地步。   “太子!”   李二眼神冷漠,平静的说道:“你是在提醒朕吗?”   “陛下!”   李承乾背着对李二,并不想跟李二有正面的对视,他沉声,道:“陛下是认为孤的太子之位,不该册封的吗?”   “还是说……。”   他在文武百官身上一一扫过,“群臣也是觉得孤的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   “太……!”   有人想要开口,李承乾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了当的点名,“申国公,你觉得呢?”   “臣……。”   申国公高士廉没想到会点到自己,他心头一慌,根本不想掺和进此事。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太子点名,他还是要回答的,你不回答,是不是默认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的?   在这个关头,默认就是大罪。   可他没想到,自己刚要开口,李承乾却不给他机会。   李承乾再点一人。   “宋国公,你以为呢?”   高士廉急的要疯了,太子给我说话的机会,给我啊。   宋国公萧瑀也没想到,火给烧到自己,太子第二个点名的就是他。   “臣……。”   “莒国公,你怎么看的?”   李承乾也没给萧瑀开口的机会,点名下一个。   这下好了。   急急王国大将,再添一人。   两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只能是伸着身子,保持要开口的姿态。   莒国公唐俭不出意料,也跟高士廉,萧瑀两人一样。   李承乾点了,却不让他们回答。   “梁国公。”   “孤这太子之位,是不是有非议?”   房玄龄屁股跟有弹簧一下,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殿下……。”   没下文。   李承乾又点了其他人,马周,岑文本,褚遂良,一个都没跑掉。   他们全是站立,不敢坐下。   谁敢坐。   谁坐的安心啊。   这坐下来,不就认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那不是全完蛋了。   直接是把他们架在火上烤啊。   很快,他们发现人一多,似乎没有那么恐怖了。   不明白太子为何不让他们说话,但法不责众,这么多人,难道太子真的要他们全撂翻了?   根本不可能的。   这会儿。   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   他们逐渐发觉,有两个无比重要的人,却不在太子的点名之中。   太子点的都是文官。   武官那边不在此列是正常的。   但有两个人,太子迟迟没有点他们,按照爵位高低,该有他们的。   这两个人。   不是别人。   一人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一人是郑国公,魏征。   魏征,他们还能够理解,能想明白其中的缘故,真要点他,肯定会答话的。   再说,这会儿魏征肃穆严整,仪态正经,一点也不着急,一看就是心里有数。   反观某个人。   这会儿隐隐在冒冷汗了。   有些事情,谁不在谁尴尬,处境就越微妙。   长孙无忌作为太子的亲舅舅,之前太子设立太子亲军,却不通知长孙无忌。   当时,就引得群臣猜测。   如今。   这等场合,点了几乎朝中主要大臣,却不点他。   这是为什么?   房玄龄,萧瑀等人,几乎在慌乱之后,马上就回过味来了。   太子点的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要维护太子地位的。   那没被点到的,除了魏征,那个人在太子心目中,岂不就是反对的嘛。   太子讲礼。   他们这些人是守礼之人,那个人不就是不守礼之人。   换句话,就是不支持嫡长子继承制的。   一些地位不及的官员,看向长孙无忌的目光,很是耐人寻味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