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扫平海盗,剑指倭国
温陵侯李旦说道:“臣必将粉身碎骨以报陛下。” 天启一脸正色道:“温陵侯和国姓爷,朕保留两家全部家财,所属战船兵丁,明年二月在福建泉州接受朝廷海军整编,三月一同迎战红夷人,所属商船全部编入大明皇家远洋商社。卿等可愿意?” 李旦,郑芝龙则是立马跪地拜服:“臣遵旨。”天启一脸欣喜的说道:“曰甲,可听闻霍去病?” 郑芝龙听到皇帝叫自己的表字,感动异常随即行礼道:“微臣年少,父亲教导臣下过,霍去病乃大汉冠军侯,击破匈奴封狼居胥,为我汉家男儿楷模。” 天启随即高举酒杯,对着郑芝龙说道:“朕愿曰甲替朕平台湾,征服倭国,尽收南洋之地入大明,与诸夷争锋海上,成为朕的海上冠军侯,将来打到佛朗机人,红衣人的老巢,成就另一番封狼居胥的美谈,卿可愿否?” 就在此时,天启帝立刻起身,对着王安说道:“把坤舆万国全图搬上来。” 王安和一众宫人的推着一副巨大坤舆万国图来到了大堂之中,然而当所有人的仔细端详的全图后才发现这里只是整个华夏,南洋,日本在内的疆域图。 随后天启帝拿着天子剑说道:“未来2年之内,大明境内将实行新政,而军政院所布局的战略是,天启二年一战击败红夷人后,清扫台湾,澎湖至安南航线上的全部海盗,为期一年完成。” 天启目光扫视着整个大厅内的群臣然后斩钉截铁的说道:“第一年先进行海盗清扫,与此同时军政院会同温陵侯李旦,国姓爷郑芝龙全力布局对倭国的情报收集。” 天启顿了顿看向李旦,温和的目光中都是期许的说道:“李爱卿,朕听闻你旅居倭国,明年开始对倭国全面的情报收集,你可是当仁不让呀。”李旦信誓旦旦出列道:“臣必当鞠躬尽瘁。” 天启又看向了孙承宗说道:“军政院收集情报和制定天启三年突袭倭国的方案,其一,倭国与我大明有世仇,另外倭国资源丰富应该造福大明子民。” “朕听闻倭国有银山三座,金山一座,另外铜山三座,一座金山每年光金就能产出5万两黄金,银子每年能产生差不多500万两白银;还有数不清的铜铁。” 李旦此刻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倭国的石见银山,佐摩银山,别子银山,佐渡金山都为倭国领主大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可能比陛下预计的还要多的多。” 国姓爷郑芝龙也说道:“陛下,倭国贫瘠,但是各个地方诸侯大名手里都有金山,银山,可以跟诸夷人进行交易紧缺的物资,所以他们战国期间各个领主都可以持续进行百年的战争。” 瞬间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军政院副主席孙承宗相视一笑,毕自严是喜上眉梢,打下日本以后国库里面就不缺银子了呀。 孙承宗则暗暗道:“陛下这招太妙了,扫平东南沿海后就可以控制日本,增加贸易线。以后日本,南洋,台湾岛都会成为我大明海疆上攻不破的防线。” 天启看着郑芝龙说道:“2月份袁可立作为海军都督,携皇家海军第一舰队南下,李爱卿,郑爱卿你们集结全部战舰一起围歼红夷人的舰队,所有红夷人给朕抓回来,我要红夷人赔偿5000万白银,作为我军消灭海盗和后续征伐日本的军费。” 一旁的袁可立,李旦,郑芝龙即刻出列,行礼后大声道:“臣遵旨。”天启顿了顿说道:“朕要毕其功于一役,此战务必全歼来犯之敌,随后海军第一舰队和李旦战船混编,组成海军第一舰队和海军第二舰队。” 天启对着袁可立郑重说道:“第一舰队往安南方向肃清海盗,保护皇家远洋商社船队往返于天津的塘沽,松江府的青龙港,需要将安南的稻米,甘蔗,香料,运回大明。” 天启看着郑芝龙说道:“第二舰队我打算交给你,曰甲,替朕拿回蚝境,随后清扫东南沿海的海盗,还有就是倭国到台湾和东南的航线上的海盗。曰甲可有信心全部扫除?” 郑芝龙随即热血上涌抱拳道:“陛下,臣必不辱使命。”天启乐呵呵的说道:“李爱卿你总理对倭国情报战和后续灭国战方略,天启三年一战灭倭。”所有军政院和内阁大臣都高呼:“一战灭倭,大明万岁。” 大明未来2-3年的海洋战略基本确定下来,扫灭东南沿海海盗。然后就是东征日本,打造大明整个沿海防御圈,将所有敌人拒之国门之外。 为了整个雄心勃勃的海洋战略,海军扩军计划也将展开,天启帝在辽东葫芦岛县,福建泉州,广东的广州,松江府上海县,开启三个皇家造船厂。 原有的登莱造船厂,清江都造船厂,目前大明合计6个大明造船厂,开始大规模进行海船和战舰的建造。 帝国海军三年战略规划就是第一代定远级战列舰数量达到200艘,各类商船数量达到5000艘,基本满足向倭国,朝鲜,南洋,安南四个海线大规模物资流转的需求。 当然呀,现在进行的设计第二代风帆级战列舰靖远级是绝密,但是预计天启三年开始量产。 就当大家都在讨论海军战略时候,天启却是话锋一转对着宋应星说道:“农科院即刻安排人带着流泪树的种子前往琼州,广西,云南,进行大范围种植,这个树成熟期大概需要3-5年,必须要天启三年时候批量收割此树的汁液。” 天启从怀中拿出了一本图册,天启指着图册说道:“这是锦衣卫花费重金从西夷人那里了解到的详细种植和收获办法,这个流泪树需要大范围在琼州,广西,云南种植,这是和火药,铁矿,铜矿,银矿一样重要的资源,这些都是帝国的战略资源。” 宋应星在众人注视中行礼后从皇帝手中接过了手册,微微躬身说道:“陛下,臣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