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 不耻下问的赖文光
赵苟对赖文光的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在他心中,赖文光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的最后一位名将。 在太平天国覆灭后,他率领太平军的残部继续与清军周旋,并在之后和捻军成功会师,更被推选为了新捻军的首领。 从此他开启了捻军与清军战斗的新篇章。 这新一轮的战斗,他又跟清军干了个四五年。 特别是他用他的游骑战术,横扫整个太原,将僧王率领的蒙古兵团玩得团团转,更是在山东菏泽高楼寨大败僧王率领的蒙古兵团。 僧王想化妆逃跑,最后藏到了一片高粱地里,结果被年仅十六岁的小兵张皮绠给发现了,清廷的一大猛将,国之栋梁就这样窝囊地死在了高粱地里。 赖文光甚至把后世尊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剃头打得狼狈不堪。 赖文光也用他引以为傲的游骑战术把曾剃头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方针打了个破碎,打得曾国藩束手无策。 曾剃头总结上次教训,并听取了刘铭传的一项策略后制定了一个更为精密的计划“聚兵防河,聚而歼之”。 这一战术妄图使捻军落入绝地,再由清军聚集力量歼灭,但捻军在赖文光的指挥之下,并非野蛮之徒,最终使曾剃头的计划再次破产。 曾剃头剿捻一年半,可以说毫无进展,饱受责难,心灰意冷,最后只能乖乖去当他的两江总督。 而新任钦差大臣的上任,才导致赖文光兵败垂成。 这个钦差大臣叫李鸿章,主要是他不止会阳谋,还会阴谋,这一点是曾剃头所不会的。 曾剃头只想战术上打垮捻军,而李鸿章则考虑到了人心这一层面。 回想到赖文光的游骑战术如此之厉害,赵苟决定等再回到苏常之时,就把赖文光交给傅忠信,让他继续发挥他的游骑本领。 面对赖文光的提问,赵苟反而向他问道: “那你觉得现在能真正消灭所有的敌人吗?” 赖文光这次没有丝毫犹豫地回道: “不能,因为清廷还在,他能死灰复燃。” 赵苟点了点头,对着所有士兵说道: “所以现在真正能消灭所有的敌人的唯一方式,那就是击败清廷,统一华夏。” 独立团的所有士兵皆闻言一振,一股热血之气从脚底涌到了天灵盖。 这个时候,只有赵苟才知道。 统一华夏,那不过是消灭所有敌人的第一步而已。 话说回来。 其实赖文光还有一个身份是赵苟所不知道的,那就是他是洪秀全的小舅子。 那为什么拥有“国舅”身份的赖文光会跑到东征军里面当小兵呢? 这其实是洪秀全的一招险棋。 当时北伐军和西征军统帅都是太平军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洪秀全想安插人进去掌控军队着实很难。 而当时的东征军是一支偏师,统帅只是一个区区监军,而且这支军队明显不是东王能够指挥的,于是他就把自已的小舅子安排在了东征军中。 这个赖文光也是运气好。 一开始他就跟着赵衣点混,经历过血腥的青城之战。 后来高桥镇赵衣点被割首,他是逃出去地少数幸运人之一,随后就跟随彭大顺一起守横塘。 最后在横塘,他又成为了少数幸运人之一。 经过数次战役,数次整编,他凭着优秀的战斗经历获得了现在独立团中的营长一职。 按道理来说,洪秀全的小舅子应该很多人都认识,奈何这个赖文光之前着实很低调,而且还被洪秀全关在屋里任文书,根本没有多少抛头露面的机会。 所以他在东征军中到现在没人发现,也实属正常。 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他已经完成了洪秀全交给他的任务,在东征军中慢慢掌握了实权。 最主要,他还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若干十年后,他在回忆录中写到: “他的游骑战术能够被世人所熟知,所赞叹。实际上跟华夏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许多都是他年轻时跟随华夏王所学的,华夏王曾用两百游骑大破清妖上万人,他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而他他那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排长。 自从那一战之后,他才开始升为营长。 再后来跟随傅大元帅身边南征北战学到了不少东西后。 这才有他独步天下的游骑战术,才慢慢成为到后面统兵一方的元帅。”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赵苟发现赖文光这个人的确非常聪明,自已所说的话,他都能迅速思考后做出反应。 而且往往都能问到关键之处。 对于不太懂的问题,也会当面提出来。 比如赵苟所说的什么手榴弹,什么地雷,什么tnt,什么三三制。 什么闪击战,什么狼群战术,什么跳岛战术,什么堑壕战,什么封锁战,什么渗透战,什么钳形战术,什么迂回包抄战术。 凡涉及之深,晦涩难懂之处,他必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