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再造盛唐从扫平安史之乱开始

第183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这一刻,整个大殿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隆基和李恽身上。    看着白发苍苍的李隆基和年富力强的李恽,许多人都在心中感叹:“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人群中则还有些人却是如丧考妣,恨不得立即上前杀了李恽。    经过一系列繁琐庄重的仪式之后,李隆基亲自宣读了册封诏书,正式册封李恽为秦王。    “恽……封秦王,食邑两万户,赏王府一座……李恽妻李杨氏贤良淑德,特封秦王妃……”    随着李隆基念完最后一个字,整个大殿都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随后群臣齐皆拜见李恽。    “拜见秦王殿下……”    接着内侍们把象征王权的册、印、章绶等物品捧了上来。    这时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搀扶之下从龙椅上起身,把这些物品一件件的交到李恽手中。    到此仪式还没有结束,接下来李恽还需要前往太庙拜祭,以表达对先祖和皇帝的感激之情。    搞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李隆基下来在大明宫举行夜宵宴请群臣。    接着又下诏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李恽离开大明宫时已经是二更时分,出了宫门李宁带着人早就在迎候。    “请殿下蹬车!”    李宁兴奋的大呼一声,李恽封王,他竟然比李恽本人更开心。    李恽并没有返回自己原来的郡王府,而是直接前往李隆基刚刚赐给自己的秦王府。    这座秦王府李恽不但不陌生,反而相当熟悉。    因为这座府邸就是太宗皇帝登基前的一处别院。    李恽很清楚李隆基把这处别院赐给自己的目的。    这是欲捧杀自己,让自己在赞美声中沦落。    因为新的秦王府距离新庆宫不远,不过用了一刻钟就已经到了。    翌日杨国忠、高适、李白、李岫、仆固怀恩、李野、李样等人一大早就前来祝贺李恽封秦王。    随后长安各大小官员、还有返京的各家豪门也纷纷登门祝贺。    不管来的人地位高低,李恽皆是来者不拒。    最后前来祝贺之人竟然多达上千人,这还不算这些人带来的奴仆随从。    前来拜访的车辆甚至把临近的几条大街都堵成了停车场。    若非这座秦王府足够大,恐怕都不知该如何接待如此多的人。    这一天作为李恽衙将兼王府总管的李宁可是累的够呛,用他的话来说这比上阵杀敌还累。    不过他口中喊着累,但心中却是乐开了花,整个一天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这也难怪,他与旁人可不同,乃是信安王府真真正正的家生子。    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打上了信安王府的记号,与李恽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王上,什么时候接王妃和几位小王子、郡主回长安啊?”    宴会结束后李宁向李恽询问。    李恽摇了摇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李恽说话了,李宁自然也就不再询问。    当天夜里李恽躺在床上,脑海中却一直想着白日里杨国忠对自己说的话。    “你想好今后要走的路了吗?永王、虢王皆领兵在外,汝又打算如何处置!”    脑袋里想着这些问题,李恽如何还能睡的着。    他索性从床上爬了起来,随后取出自己秦王的大印。    看着手中的金印,李恽不由想到了太宗皇帝。    “当年太宗皇位面临的压力恐怕比我还大吧!”    “若现在太宗皇帝处于我现在的位置会如何做呢!”    想着想着,李恽也渐渐感觉疲惫,随后回到床上,沉沉睡去。    经过一夜的睡眠,李恽又变得神采奕奕。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恽如今被封为秦王,自然也算的上新官上任。    如今李恽已经真正拥有开府的权力,他首要的任务自然就是建立秦王幕府。    大唐王府官员的配置主要包括王府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功曹参军、仓曹参军、户曹参军、兵曹参军等职位。    王府长史是王府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司马则负责王府的军事事务。    录事参军负责处理王府的日常文书工作,功曹参军管理王府的人事事务,仓曹参军负责财务和仓库管理,户曹参军处理户籍和赋税问题,兵曹参军则负责军事组织和训练。    李恽此时要建立自己的王府之时,才发现自己夹带中的人才太少了。    因此他被封为秦王后所下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命高适、李岫、李白等人向自己举荐人才。    明眼人都知道,如今天下的局面,一旦入了秦王府,那前途可就不可限量。    因此几人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每天登门拜访的人皆是络绎不绝。    众人因为是第一次大规模的举荐人才,因此也都很是谨慎,众人也知道这方面李恽的眼中可揉不得沙子,并不敢随意举荐。    而且李恽也提前向几人透露了,举荐上来的人都会经过一番考核,谁也不想自己举荐的人垫底。    几人很快向李恽举荐了数十人,这其中最让李恽没有想到的是李白竟然举荐了王维。    谁都知道王维与他可是有过节的,甚至有传言两人还是情敌。    在李恽印象中王维不过是一个百无一用的文人而已。    因此当他看到这个名字时,第一反应是提起笔准备把他的名字划掉。    正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司马相如。    在没有真正了解这人的经历之前,他对司马相如人的印象也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最大的用处不过就是装饰一下太平盛世。    真正了解过才知道,司马相如真正的功绩是征服了西南夷,为大汉拓地数千里。把后世的云南、贵州、上缅甸、老挝、泰国北部地区纳入华夏。    难道王维也是如司马相如或者是岑参一样的人物。    想到这里,李恽放下了笔,把李样叫了过来。    “殿下!”    “李样可有王维的资料!”    “有!”    “给孤取一份来!”    “诺!”    很快李样就把王维的资料取了过来。    李恽打发走李样后,仔细看了起来。    王维在安禄山叛乱之前的情况与李恽所知没什么区别。    区别就在于其在安禄山叛乱之后的表现。    这一世因为李恽的关系,叛军攻陷长安的时间足足比原历史晚了一个半月。    因此王维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他不但没有被叛军俘虏,反而跟随杨国忠一起撤退到了朔方。    因为人才匮乏,王维竟然也被任命担任了一县县令。    当时任命王维为县令不过是赶鸭子上架,没想到他做的竟然不错。    在他的治理的一年多时间,县令不但完成了征兵,增粮的计划。    他还在县内大办乡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成立了七所乡学,而且办的还不错。    最让李恽欣赏的是,王维并没有在县内推行儒家和法家那一套弱民之道,反而与李白一样是以道家强民之道为核心。    “难怪李白会推荐王维,没想到这两人竟然才是同道中人,难怪会是情敌!”    李恽想着想着心中却是起了玩味之心。    ……    这日王维正在县衙公房处理事务    “明府,长安有使者到了!”    一名文书前来禀报。    “长安!”    听到这个名字王维也不禁感觉有些恍惚。    这个名字竟然让他有一种遥远又陌生的感觉,但那却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离开长安算起来也不过一年多。    这就是“觉今是而昨非”的感觉吧!    他晃了晃头,压下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可知是什么事!”    “看那使者之意是要明府入京!”    “入京!”    王维皱了皱眉,如今的他只想好好做点有用的事情,内心并不想回长安。    “知道了,汝且安排使者休息,某忙完这些就去!”    “明府,这使者可是秦王府派来的,如此慢待怕是不好吧!”    “让你去,你就去,没什么不妥的!”    “是!”    那文书离开后,王维继续忙着手中的事,眼看就要春播了,县中水渠还没有完成疏浚工作,这让他如何能不急。    当他忙完这些,安排好各项事务已经是一个时辰以后。    这时他才前去见使者。    “可是王摩诘当面!”    那使者看见王维却是主动站了起来,面上也颇为恭谨。    王维回了一礼,“不知使者如何称呼,可有要事!”    “下吏乃是缇骑司队正蔡环,这次是奉命接先生去秦王府参加考核!”    王维闻言面露诧异之色。    蔡环见状解释道:“是御史大夫李太白举荐公为秦王府录事参军!”    左右之人闻言皆是面露羡慕之色。    “恭喜明府,贺喜明府!”    “明府总算是可以一展胸中所学……”    王维听着周围人的恭贺之声只是笑笑。    如果是年轻时候他自然是欣喜若狂了,但如今他已然是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头子了,许多事也已经看开了。    “多谢使者!”    “不知明府何时可以动身?”    蔡环恭敬的问道。    王维沉吟片刻后道:“三日后可行?”    蔡环面露难为之色,“不知可否提前一日!”    王维点了点头,“那如此就两日后吧,麻烦君了!”    “郭正,带蔡队正前去休息!”    蔡环离开之后,周围的小吏们又是一阵祝贺。    “好了好了,大家赶紧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吧,今晚某请大家喝酒!”    经过长安城陷落后的那一段逃难经历,王维如今也越来越接地气。    “怎么能让明府破费了,该咱们设宴为明府庆贺才是!”    “就是就是,明晚春风楼,咱们为明府……”    众人笑闹了一番,很快又各司其职忙碌了起来。    王维这时也带上几名捕快差役出了门前去巡视水工。    两天时间,转眼就过。    王维也带上几名随从跟着蔡环启程前往长安。    同样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也一样在上演。    这一次仅仅是关中、朔方两地就举荐了上百人,加上河东、河北、剑南、陇右之地举荐的人才更是高达七百人。    为了保证这些人才路上的安全,缇骑司可以说是用尽了全力。    李恽计划于天宝十七载四二十六日在自己的秦王府举行了安禄山叛乱之后的第一场选拔人才的考试。    按照计划这一次李恽将会录取四十八人入秦王府。    至于其他人才李恽也不打算放过,李恽已经奏请李隆基在礼部之外设置一个教化司。    这个教化司将专门负责建立,管理各地的县、乡之学,并负责编写统一的教材。同时也负责宣传工作。    这个司的主事计划由李白担任,李岫担任其副手。品级定的也很高乃是从四品上。    此次选拔被淘汰的人将全部纳入教化司。    王维到了长安,高适、李白、杜甫、岑参几人都是亲自前往迎接。    李白更是热情的邀请王维前往自己府邸。    不过王维却是婉拒了他的邀请,只是答应考核之后,前往参加饮宴。    李白想了想也明白了其中道理,这其实是为了避嫌。    “好,那就等摩诘兄高中之后,咱们再一起畅饮!”    王维虽然出发的比较晚,不过因为朔方距离长安比较近,因此反而是来的比较早的。    他入住驿馆时,馆舍还是比较充裕的,高适让人给他安排了一座不错的小院。    当晚众人在李白的府邸举行了一场诗会,在京有点名气的墨客都受邀参加了这次诗会。    诗会结束之后,王维就直接回到了驿馆。    接下来的几日,王维都没有再出门。    转眼之间已然到了正式考核的这一天,一大早王维就在蔡环的护卫下出了驿馆前往秦王府。    为了表示对这次考核的重视,李恽也亲自来的了现场。    在考场中等待考核开始的王维看见李恽,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他尤记得第一次见李恽的场面,那还是天宝元年,当年还只有十七岁的李恽受邀前往玉真公众在其终南别院举行的诗会。    当年自己乃是评判官,如今却成了应试之人,当年的毛头小子如今却已经是能够决定天下兴亡的人物。    想到这些,王维不禁摇了摇头,脸上却是露出了微笑。    李恽这时也注意到了王维,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此时在他心中不管是王维还是杜甫都不过是普通人罢了。    诗文不过是小道而已,能治国安邦强国富民的才是大道,才值得去追捧。    大唐不同于后世文弱的宋明,就连考试也大为不同。    所考察的内容并不只是四书五经,实际上在宋之前,很少有皇帝会真的用儒家之说来治理国家的。    实在是汉元帝、汉成帝、汉灵帝的前车之鉴实在是让人记忆深刻,用儒家治国不过是亡国之道而已。    儒家学说真正的用处是粉饰太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非是治理国家。    李恽主持的这次考核分为三场,第一场乃是文试,主要考核的是策论和算学。    第二轮是武式,武式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骑马射箭,而是兵法策略。    最后一场则是面试,面试由高适、李岫和王思礼三人负责。    ……    就在李恽忙着为自己的秦王府选拔人才之时。    永王李璘却是在东南方闹起了幺蛾子。    得知李隆基还朝的消息后,李璘当即召集自己手下的谋士们进行了一场紧急会议。    李璘其实原本只不过是一个养在深宫中的废物而已。    不过这也正常,李隆基对自己的儿子们其实一直都有堤防之心的,其诸子皆与李璘差不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养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    原本李璘也以为自己这辈子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命。不过安禄山的叛军却给了他机会。    安禄山叛乱,李亨发动哗变,让李隆基把希望寄托在了其余诸子之上。    这其中最被李隆基看重的就是李巨和李璘。    当时李隆基不顾所有人反对,下诏让李璘总领四道节度使,镇守江陵。    当时江陵可是大唐在南方最重要的节点城市。    江淮所有的租赋都集中在江璘,财大气粗的李璘依靠这些财富迅速招募了近十万大军。    在左右之人的鼓动下,李璘也对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产生了野心。    李隆基返回长安前,李璘就派自己的儿子李玚前往成都与韦涉、房琯等人联络,希望让李隆基立自己为太子。    韦涉、房琯等人也确实向李隆基提出了立太子之事,不过李隆基年纪虽老,但政治敏感性还在,因此果断拒接了。    后面李璘又准备收买其他人向李隆基进言立自己为太子。    不过就在他以为一切顺利之时,李恽收复了长安,并派人前来成都迎李隆基回京。    李璘收买的这些人本就是墙头草,属于“有奶便是娘”的投机分子。    如今见李恽势大,如何还肯为李璘效力,不过李璘又如何会甘心。    “诸公,如今李恽挟天子以令诸侯,孤当如何是好!”    “殿下,如今正如同那汉末之时,李恽就是那曹操……咱们如今或许可效仿东吴!”    “薛公还请细言!”    “殿下,如今叛军据有中原,李恽据有北方之地……我等如今唯有控制南方方可与此两贼抗衡……”    “如今殿下握有四镇大军,只要能够灭了李峘,就可以如同当年的东晋一般至少握有半壁江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