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第316章 洪武十四年,征伐倭国

   一如往常,元旦朝会照旧有各类喜庆表演。    表演过后,依旧是一身明艳龙袍的朱元璋出面发表新年致辞。    朱元璋并不拖沓,只随口几句客套话走过流程,便提及正事道:    “此前咱有意编撰新史,现如今,《华夏通史》已经编撰完成,这本史籍,向世人诏告我大明乃中原正统,四夷乃我华夏支脉,我大明对四夷有着宗主血脉之间的关系!”    他这般说辞未免强词夺理,这书是你自己编的,当然是你爱怎么编就怎么编,不过对此,百官们并不在意,大明本身就是中原正统,而华夏通史的出炉更是佐证了这一点,至于与周边四夷之间的关系,这不是很正常吗?    在亚洲这块地,中原大国向来都是宗主国,周边的安南,高丽,倭国这些一直都想要融入其中,若是他们知道了这个事,恐怕是要鼓掌欢迎呢!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书一出,周边四邻自当感怀天恩,效忠我大明天朝!”    群臣齐声恭贺,哄得朱元璋乐不可支。    抬手止住殿中喧闹,朱元璋又高声道:“此书修成,韩国公李善长居功至伟,咱欲加封其为太师,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这话一出,堂下的李善长登时大喜,不过他并没有站出来,而是回头看了一圈,毕竟天子问的是百官的意见,总得看看其他人有没有说法。    “韩国公当此殊荣,臣等毫无意义!”对此,文武百官连忙说道,别说他们没有意见,就算有意见,也不可能在此刻提出来。    闻言,李善长这才放宽心来,当即站出来,跪地拱手谢恩。    得了这太师之职,他也算与徐达平起平坐,位列百官之尊。    封赏完李善长后,朱元璋并未收场,立马又开口道:“今日还有一事,要与诸卿议定。”    说是“议定”,其实只是“知会”,他朱元璋决定的事,朝臣们哪有资格说不?    朝臣们心中早无波澜,只老老实实听吩咐。    “今日咱所议之事,恰与这《华夏通史》有关。”    朱元璋随手将手中那本《华夏通史》扬了扬,介绍道:    “早在秦朝,始皇帝就曾派徐福东渡求药,抵达倭岛,后来徐福带着手下在倭岛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渐渐才有了倭国,也即是说,倭国岛民,本是我华夏血脉,乃我中原后裔。”    粗略将话题过度到倭国后,朱元璋又继续说道:    “再至东汉,倭国遣使中原,请求册封,而后历朝历代都遣使称臣,而我中原本承着大家都是华夏血脉的亲缘关系,对倭国大开友谊之门,将我中原文明倾囊相授,至此,倭国才走出蛮荒,沐猴而冠,像模像样起来。”    话说到这里,其实已有些轻鄙之意。    众朝臣慢慢品出味来,心下已有不妙猜测。    果如众朝臣所料,朱元璋随即脸色一冷道:“可到了如今,倭国不思报恩,竟然数典忘祖,忘恩负义,不但数次派出倭寇,劫掠骚扰我大明沿海,竟还杀害扣留我大明派去的使者。”    洪武二年,朱元璋派遣七位使者从应天出发,前往倭国,一是向倭国传达洪武皇帝登基的消息,二是谴责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的行为,要求倭国严加取缔并早日来朝称臣,否则将出兵讨伐。    却没想到倭国的怀良亲王非但没有理会大明的诏书,反而处死了其中五位使者,剩余两位也被关了两个多月才逃出。    朱元璋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想要派遣大军给倭国一个教训,可都被群臣所阻止,再加上当时北方元军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最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今日朱元璋重提旧事,显然打算翻老账。    “后来,倭国遣使谢罪解释,咱大明慈悲为怀,愿意给倭国一次机会,却没想,他竟不思悔改,变本加厉,如今倭国竟还勾结胡惟庸,派出刺客参与胡惟庸反叛之事,意图颠覆我大明!”说话间,朱元璋面带厉色,语含怒意。    这话一出,大殿中又是惊呼声一片,众臣虽然也都知道胡惟庸案涉及很广,但也没想到竟然还有倭国之人参与其中,怪不得朱元璋要在今日突然提起这倭国来由,恐怕打算借此生事。    “倭人如此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的行径,虽禽兽也无可比拟,故咱决意年后就派遣水师,远渡重洋,征伐倭国!”    话说到这份上,朱元璋已全然忘了先前所说的“议定”,这时的口气,压根就是命令。    朝臣们面面相觑,尽是不敢吱声。    事实上,中原并非没有征伐过倭国,早在前元时,就有两次远渡重洋,征讨倭国的经历,可那两次,都因不谙海事,又遭遇海上风浪,遭遇失败。    不光没能征服倭岛,连派去的士兵海船,都折损殆尽。    更可怕的事,为了征伐倭国,元朝耗费大量财赋,最终血本无归,而江南诸地因服徭造船,导致民怨四起,继而引发民乱。    既有前尘往事为鉴,此时再讨倭岛,岂不风险巨大?    朝臣们都担心,若这次事败,又会闹出笑话。    可虽有反对之心,却无上谏之胆气。    朱天子刚刚铺垫了那么多,就为了给打倭国找理由,可想而知,他早已打定了主意,费了番心思,这时候你再跳出去反对,那不是找死吗?    大多数人心怀畏惧,只默默不语,暗下担心,倒也有少部分人压根不担忧,他们更愿意看朱元璋的笑话,自然也不会出面反对。    众臣各怀心思,却无一人出面反对。    最终关于征讨倭国的“商议”,便在一派“和谐”的气氛中,“达成统一意见”。    “看来诸位都没有意见了?”    朱元璋自然乐见这场面,他当即笑了起来,点头道:“既是如此,征倭一事便此议定,咱的水师早已演练多时,海船也打制完毕,待新年一过,便既誓师天地,正式伐倭!”    皇命已定,再无变更余地,众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是无奈拱手。    “陛下圣明,愿我大明水师踏平倭岛,彰显天威!”    洪武十四年的大朝会,就此落幕。    且不论朝臣们怎么想,在朱元璋看来,这次朝会可算是圆满成功。    放眼新年,他已摩拳擦掌,期待又一场大胜。    一为报仇雪恨,倭国偿附庸胡惟庸造反之仇;二为告慰英灵,血倭寇荼毒沿海之耻。    征伐倭国之事一出,自然引得整个江南震动,对于倭人,江南的百姓们可是恨之入骨。    沿海倭患,早在元朝时就已经泛滥成灾,只可惜元廷两次伐倭失败后,就放弃了征伐倭国的念头,再后来,元朝廷迅速腐败,再顾不上汉人死活,以致倭寇烧杀抢掠,百姓生灵涂炭。    到了本朝,有了明军巡防保护,情况才得以好转。    可这世上,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即便明军的防御策略再完备,也架不住大明东南沿海一带海岸线太长。    倭寇隔三岔五钻个空子,便能偷偷登陆,烧杀抢掠一番,因此,民间对攻打倭国、永绝倭患的呼声,一直很高。    然而此前朝臣一直以元朝事例劝阻朱元璋,使得伐倭之事难以成行,一直等到今天,才等来朱元璋乾纲独断,促成伐倭大计。    百姓们的热情,可想而知。    一时间,整个江南都兴起了伐倭声讨,各地茶楼酒馆、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    如此盛况,陆羽又岂会不知道此事呢?    陆府内,小鼻涕正说得唾沫横飞,将他在酒馆见闻照搬回来道:“那些个老少爷们儿,喝得脸红脖子粗,个个撩着袖子便要投军,说是要跟着去打倭寇,还有人说起家人惨遭倭寇杀害,哭得稀里哗啦哩!”    他说得起劲,却没料陆羽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此刻的陆羽,正一个人埋头思虑,他眉头紧拧,眼中思绪万千,神情显得极为凝重,他这般郑重,吓得小鼻涕也闭上嘴,老老实实站到一旁。    静默思绪许久,陆羽忽地抬起头,语声低沉:    “小鼻涕,你现在也已十三岁了,算是半个成年人了,倘若没有我在身边,你能否照顾好自己?”    他眼含不舍,面带忧思,倒真有股即将分离时的离愁别绪。    小鼻涕一听这话,登时吓得心脏扑扑乱跳道:“老大,你什么意思?我最近是吃得多了些,可也干了不少活啊!”    他听陆羽那意思,似乎要让他自力更生。    这不是赶他走嘛!    跟了陆羽五年,他可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要离开陆羽。    正自焦急解释,陆羽却抬手打住他道:“你误会了,我可不是赶你出门,是我有事要出门一趟,许是要在外面待一段时日,我希望你能照顾好自己,同时帮我料理好府内事务。”    小鼻涕这才长舒口气,正自拍着胸口,忽又一惊:“老大你要出远门?去哪?”    陆羽沉吟片刻道:“我打算请求陛下,让我随军出征倭国。”他的神情沉稳镇定,可说出的话又是那么骇人听闻。    每个后世的华夏子孙,都对倭国充满了不喜,都有过马踏东京赏樱花的想法,可惜没法实现,但现在自己有机会,自然想着一偿夙愿。    “什么?”    小鼻涕一听便惊坏了,连忙说道:“倭国离咱们远着呢,听说大海上还有大风大浪,以前的元朝就有大船在海里翻没了,这可是卖命的事,老大你千万莫要犯傻啊!”    陆羽却显然已抱定主意道:“你放心吧,这一趟伐倭之行定会顺遂,我先进宫请求陛下,这倭国我是去定了!”    诚如当下百姓对倭寇的厌恨,陆羽对于征踏倭国有格外情愫。    每每想起后世那段悲惨历史,想起多少国人死在倭国枪炮下,他便恨上心头,这种愤恨早已刻骨入血,即便再世为人,也难以忘怀,既有机会出征倭岛,他岂能错过?    但陆羽也知道,自己想要跟随大军一起出征也必须要朱元璋同意才行。    匆忙赶到武英殿,只见朱标和朱元璋正凑在一起商量着什么。    趁进殿行礼的工夫,陆羽偷眼瞧见二人身前的桌子上,正摆着倭国地图,他立马顺势道出来意,听到这话,朱家父子当场傻眼了。    “你……你要跟随大军一起去征伐倭国?”朱元璋张大了嘴,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    而朱标则立马皱起眉头来,关切说道:“陆先生,战场上刀枪无眼,你何必冒这风险?”    陆羽却是神情坚毅道:“这是我由来已久的心愿,还望陛下恩准!”    看他如此坚决,朱家父子立刻联想到他此前所提后世倭国入侵之事,事关国仇,朱元璋倒也不好劝阻,可想到陆羽身份贵重,贸然放其冒险似也不大合适。    朱元璋正自纠结,陆羽却又郑重拱起手来,他语出真挚道:“陛下,这些年虽承您照顾,但我也为大明出力不少,来此大明一趟,我从未向您求过什么,只这一次,还请您务必准允!”    不待朱元璋反应,他又继续道:“况且,此次出征,我也并非亲自上战场,只是跟着大军一道,坐镇后方,帮着出出主意,绝不会有生命危险,陛下既愿意让秦王出征,为何不肯答应我呢?”    话已说到这份上,的确不好推辞。    “也罢!”朱元璋慎重思索,终是点了点头,同意了此事。    朱标见状,赶忙凑上来拉住陆羽道:“陆先生万要注意安全,切不可贸然涉险,于孤看来,先生的安危,比伐倭大业更为紧要!”    陆羽自也点头应下道:“请陛下和太子殿下放心,此行定顺风顺水,平安归来!”    取得朱元璋同意,陆羽心中踏实不少。    当然,回府之后,少不了又挨徐妙云一顿唠叨。    徐妙云虽是幽怨凄楚,抹了不少眼泪,可她毕竟是有眼界学识的女子,稍一规劝便也老实下来,而后,陆羽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伐倭大计的准备工作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