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拆分宗族
一直以来,百姓登记户籍都是按宗族合并登记的,也即是说,整个宗族都是登记在同一户籍册子里,算作一户人家。 如此不分家,在征发徭役和缴纳赋税上,就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有六七个儿子的大家族,往往只有老大有个正式的名字,剩下的都叫小二,这六七个儿子,共用两个名字,自然就只交两笔人丁税了。 而明初的里甲徭役,是以家庭为单位出人,这大家族几十号人,却只需出一个丁壮,自然比小家庭要占便宜。 原本,这宗族合家利大于弊,一直很稳固。 可坏就坏在,最近朝廷拆迁,出了个新政策——要根据户籍发放拆迁款。 这样一来,便有人想出个发财的好路子。 分家! 只要将大家庭拆分成数个小家,原本二三十口人的大家族,拆分成三口、四口一家的小家庭,能领到好几份补偿款,待到新城建好,这些小家庭再重新集结,也无碍宗族团结。 而此刻,正在争吵的刘氏宗族,正是采用了这种手段。 这刘大、刘二兄弟,本属刘氏宗族大家庭,这次分家后,他们兄弟二人各得到五十贯拆迁款,原本这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可拿到钱后,事情出了变故。 刘氏族长要求,兄弟二人各拿出十贯钱出来,修缮宗族祠堂,这一下子,俩兄弟不干了。 双方争执不休,这才闹到衙门来。 “两个不肖子孙,你们还有脸姓刘?今日若不拿钱,便将你们革除宗族,日后不许你们再姓刘!” 此刻,老族长刘洋依旧骂骂咧咧,他的口气倒是不小,动辄便要开除族籍。 刘家兄弟也不依不饶:“那么多人都得到了拆迁款,凭啥只让俺们拿钱修宗祠?当初俺家娃儿都要饿死了,求族里给点吃的,你们是怎么对俺的?如今这拆迁款是给俺们家的,凭什么上交?” 为了这拆迁款,双方剑拔弩张,哪还有半点宗族团结的样子? 局面一团乱麻,杨士奇等一众弟子急得满头大汗,而朱家兄弟则恼得直蹙眉头,却唯独陆羽看在眼中,心下暗暗高兴。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宗族礼法在民间的影响力,远胜朝廷王法,但这一次,为了这补偿款,百姓自发地将宗族拆分。 而像刘大、刘二这种人,尝到了单门独户的好处后,已主动与宗族切割。 照这般发展下去,宗族势力再不能集结,对朝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也正是这个原因,当陆羽向朱元璋提出分户补偿拆迁款时,朱元璋欣然同意,虽然多花了点钱,但能将妨碍朝廷律法的宗族制度瓦解,这对朱元璋来说很是值得。 故而当下发生的一切,自早在陆羽计划之中。 “都给我住口!” 眼看双方争执不休,陆羽怒声高喝,随即挺步上前道:“刘大、刘二既已分家,那笔拆迁款就属于他们个人,与宗族无关,既是如此,宗族绝不能强抢私财,否则莫怪律法无情,拿你法办!” 既要打破宗族结蒂,自要维护小家庭的利益。 听到陆羽这声宣判,刘家兄弟感激涕零,连忙跪地再三磕头谢恩,而刘洋却显然不服,却又不敢明言,直兀自咬牙切齿作闷闷不悦状。 对这案子做完宣判,陆羽当即打发三人退去。 而后,他转身看向朱棡道:“殿下,在锦衣卫中待了那么久,想是该学会如何散布消息吧?” 朱棡心领神会道:“放心吧先生,包在我身上了!” …… 刘家原本只是洛阳城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宗族,刘洋和刘大、刘二兄弟的争执,在洛阳城这汪洋大海中,更激不起半点波澜,可不知是怎的,这场风波竟悄然流传出去,迅速传遍整个洛阳城。 而随着这消息漫散,自然也引发不少议论。 “听见了没,分家能多分拆迁款,还不用再受宗族管教了,再不用给族里上交例钱哩!” “那哪行,敢脱离族里,怕要被开除族籍哩!” “管他呢,朝廷都支持咱们和宗族切割,还怕个啥?” “宗族再大,能大过朝廷?” 这时,百姓们才恍然醒悟,既然分家能多分到拆迁款,还不用再受宗族礼法约束,何必再守着那宗族旧制? 不知不觉间,洛阳城中又有不少宗族分家。 这一切悄然发生,伴随着拆迁和搬迁,时间一晃来到五月。 五月中旬,搬迁工作已基本完成,而这时已过农忙时节,百姓也都清闲下来,关于徭役的准备工作已做得差不多了。 便在这时,陆羽正式向各县发布最后通令,让他们依照自己所说的要求,开始征发徭役! 消息一传达下去,各县衙怨声一片。 可埋怨归埋怨,上头的命令还得执行。 于是乎,县衙又分派人手,下乡入村,开始征召役户。 这一下,洛阳周边各乡各镇,都炸开了锅。 …… “又要服役?前些日子不是已服过役了吗?” 洛阳周边的寿安县临渠村,一个中年汉子看着前来征发徭役的里长,满脸的不可思议。 对于寻常百姓说,服役就等于坐牢,非但拿不到什么报酬,家中还要损失一个壮年劳动力。 就这,还算是最幸运的情况,毕竟没病没灾,平平安安熬到徭役结束,还有很多人,服苦役时累死病死,抑或是摔伤摔死,最终没能平安回家。 是以,百姓们对于徭役,是深恶痛绝。 而今年中年人家里已服过徭役,自是不愿再摊上这灾事。 “大山,这次可不是寻常里甲役,这是朝廷新开的杂役,咱洛阳城被定作新都了,要重新修建,皇帝特地新批了徭役,如今咱洛阳周边的百姓都得服役!” 前来劝说的里长苦口婆心,但话语间底气并不很足。 这倒也没办法,谁叫村里百姓大多都已服过役了,这次再重复征役,本就名不正言不顺。 可他一个里长又有什么办法,县里派人知会下来,说是征不齐人要重罚。 没办法,只能挨家挨户,一个一个劝呗。 可劝到哪一家,都得听一顿牢骚埋怨,说不得还得挨一顿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