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高武大明:我娶妻赵敏,带飞朱家

第78章 分三路攻东瀛

   然而,一旦遭遇暴风雨,生死便只能听天由命。    朱樉不敢夸口这支拥有数百艘船只的舰队能无敌于海上。    但在大明海域内,确无他国能威胁此舰队。    放眼全球,亦无国家或势力敢言必胜。    因此,朱樉并不担心海上的敌船。    他所忧虑的,是变幻莫测的天气。    昔日蒙元征东瀛,动用兵力十余万。    虽失败原因众多,天气因素却不可忽视。    若无海洋阻隔,无变幻莫测的天气。    以蒙元之扩张能力,何止东瀛,即便十倍二十倍之地,亦难逃蒙元铁蹄。    若真遇暴风雨,即便朱樉与舰队中另两位天人武者联手,亦未必能保舰队安全。    朱樉瞥了杜克一眼,平静道:“命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有暴风雨迹象,即刻上报。”    “王爷放心,末将明白!”    杜克闻言,沉声回应。    幸运的是,朱樉等人所担忧之事并未发生。    天公作美,朱樉所在的舰队一路顺风顺水,抵达东瀛近海。    此次大明二十余万大军,分三路攻东瀛。    三路大军的登陆点与任务各有不同。    首先是中路军,以魏国公徐达为主将,率十万大军,自松江港出发,于东瀛西海岸筑紫岛登陆。    筑紫岛,即后世之倭国九州岛。    继而以筑紫岛为跳板,分兵两路。    一路攻倭国东瀛岛,一路则占据四国岛。    北路军与南路军则为奇兵,一北一南,直扑倭国京都与静冈。    换言之,朱樉所在的南路军舰队海上漂泊一月有余。    大明与倭国之战早已打响。    朱樉的任务是登陆静冈,切断倭国京都与关东的联系。    继而以静冈为中心,配合中路军与北路军,一举灭倭国南北朝。    大船穿越岛屿,依照朝廷绘制的东瀛地图指引,朱樉等人终于望见东瀛岛静冈县所在。    一名皮肤干燥发黑的老者此刻正微躬身,恭敬地向朱樉、李文忠等人道:“诸位大人,前方便是东瀛岛静冈海域。”    老者看似东瀛土著渔民,实则为大明朝廷潜伏于东瀛岛的暗卫之一。    数年过去,朝廷暗卫已将东瀛摸底清楚。    如果不是这样,这次对东瀛的征讨,大明也不会兵分三路,企图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举消灭倭国的南北朝。    朱樉透过望远镜观察了一番远处规模不大的893静冈港,面无表情,语气平淡地说:“既然已经到达,那就下令吧,本王今晚要在静冈县城过夜!”    朱樉轻描淡写地开口,似乎对远处的静冈县并不放在心上。    实际上,无论是静冈县还是静冈港,都远远不及大明的县城和港口。    尤其是静冈港,此时停泊的不过是一些渔船和几艘商船,根本没有真正的海上战舰。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会有敌人从这里发起攻击。    至于静冈县城,如果一个人口不足万人,城墙不足三米的地方也能被称为县城的话,那么朱樉就当什么都没说过。    整个县城的人口,甚至没有他手下的军队多。    如果不能轻易占领这个“县城”和“港口”,朱樉觉得,自己也没必要领军去消灭东瀛了,不如直接自尽算了。    静冈城!    作为京都和江北的交通要道,静冈城在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倭国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倭国北朝为了牢牢控制静冈城,特意派遣了一千大军驻守。    同时,负责守卫静冈城的将领,是倭国北朝中被誉为“名将”的织田广近!    一千人的军队,在大明不算什么,但在总人口不过二三百万的倭国南北朝中,所有兵力加起来也就七八万。    一千人马,已经算是大军了。    当然,这一千人并不是全部留在城中守城,还有三百人守护着静冈城附近的一座银山,监督奴隶开采石见银山,提炼金银。    所以静冈城中,真正的倭国守军,大约只有六七百人。    从远处看,静冈城就像是一个稍大的土围子,城墙高不过一丈五,整个城池方圆也就一二里地。    这样的城池如果放在大明,简直就是小城中的小城,随便一座县城的城墙都要比这座城高。    或者说,这样的城池放在大明境内,根本算不上城池,许多城镇的防护城墙都要比静冈城高。    而且,静冈城中的建筑大多是木质房屋,这一点在整个倭国都是一样的,到处都是一座座的木质房屋。    整个城池中,只有少数几座砖石结构的庭院。    这些砖石结构的庭院正是静冈城郡守府以及城中几位重要官员的府邸。    在静冈城的中心,有一座三进的院子,占地约有几亩方圆,乍一看颇有几分大明地主家的风格。    然而,这座院子正是统治整个静冈城的郡守府所在地。    此时,在静冈城郡守府内,倭国北朝的名将织田广近正坐在大厅中,与城中的几位北朝官员商议事务。    织田广近的目光落在坐在他左侧下首第一位的一位倭国文官打扮的中年人身上,问道:“陶家督,静冈银山那边情况如何,这个月能产多少银子?”    被尊称为陶家督的中年东瀛人听后,眉梢微扬,面露喜色地回应道:“禀告城主,上月的银产量已从静冈银矿运至仓库,总计白银一万二千三百两。”    织田广近轻轻点头。    这一数字并未超出他的预期。    静冈银矿在东瀛并不显赫,仅是一座规模中等的银矿,月产白银逾万两已属意外之喜。    当时,东瀛全国年产银量大约为五六百万两。    而静冈银矿月产约一万两,年产则为十万两白银,约占东瀛总产银量的百分之一至二。    当然,考虑到静冈城本身人口不足万,即便算上周边村落,也不过三五万人。    每月能产银一万两,已属难能可贵。    按常理,静冈城人口不多却坐拥银矿,应颇为富庶。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城内约有十分之一的居民被迫前往银矿冶炼。    至于其他人等,壮丁被迫成为北朝士兵,征召至战场。    或是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    或是在风雨中海上捕鱼。    这一现象在东瀛全国已是司空见惯,静冈城的状况只能算作平常。    数年战乱,东瀛南北朝已陷入混乱,双方争斗至死方休。    连年战事导致国内壮丁损失惨重。    田间已难见男性劳力。    连年战乱使东瀛民众苦不堪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