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守城其实也不行
这也引起了其他三位大贝勒的不满,但这次对明朝的征伐却证明了黄台吉的明智。 除了战斗的顺利进行之外,投降的明朝人也帮助打开了大部分城池的城门,这也证明了黄台吉优待投降者是正确的。 在三年三月十三日的清晨,察哈喇一大早就派遣白甲护卫去召集牛录中的士兵、旗丁和古蒙骑兵。 昨日,遵化城中的后金士兵们都知道城外来了一群“肥羊”。 女真人还好,但城中的古蒙人却叫嚣着要赶紧出城去对付这股入侵的明军。 今天早晨,大家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热烈地讨论这次能够抢夺多少匹马,又能增加多少阿哈。 此时后金尚未组建古蒙八旗,他们与后金保持着盟友的关系,有事时招呼一声,他们愿意就来,不愿意则依旧在草原上放牧。 通常女真人和古蒙人不吃早饭,但出战时例外,必须要吃饱了才有力气。 察哈喇将红甲护卫和行营兵各分出十人,由他们带领五十名无甲士兵和投降的士兵一起协助范文程守城。 对于这件事,察哈喇也很有意见。 这次对明朝的征伐实在是太顺利了,以至于让谁留下来守城都不愿意,尽管守城的人也会按照战果分配战利品,但军功是没有的。 被选中的护卫、士兵虽然很不高兴,但察哈喇是他们的主人,除了脸色阴沉,谁也不敢对主人说怪话。 察哈喇也没有办法,这都是大汗的严格命令要求的,无论如何都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配合文臣守城。 女真人攻城不行,同样的道理,守城其实也不行。 但要让古蒙人守城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大家是盟友,但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如果要求他们守城,他们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萨满在城内为士兵们施法,察哈喇看着满脸兴奋的旗丁们也不由暗自感叹,这两年大家的士气都比较低迷。 在宁远、锦州屡次受挫,明国人躲在城墙里面再也不出来了,让大家居然抢无可抢。 好在大汗英明,本来三大贝勒都是不同意对明朝征伐的,明朝毕竟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大汗选择进攻的地方竟然是他们的京师。 虽然小贝勒们极力支持,但其实自从破口以后大家都非常害怕,直到德胜门和永定门两战,八旗、古蒙军队心中的恐惧一扫而空。 今天也是一样,随着萨满念出最后几个长音,大家也跟着一起祈愿,这时候上下众人想的都是能有多少战利品、抓到多少阿哈。 城门打开,古蒙骑兵们最先出去,毕竟外面的明军全是骑兵,古蒙骑兵要出去为八旗精锐们开辟一块安全的集结场地。 探马不停地进出穿梭,汇报对面那支明军的消息,城外远处也随时可见明军的游骑、夜不收们在穿梭。 “咦,敌军出城了,兵力几何?”张佑对敌军的狂妄一无所知,原本预计要进行一场攻城战,然而侦察兵回报称敌军约有一千五百人离开城池。 “我下令,独立团立刻撤退,骑兵分两队护送回营,随后再集结于战场。 通知步兵,在距离敌军三里处下马布阵,然后步行至战场,命骑兵确保步兵两翼安全。” 既然敌军出城,这场战斗就变得简单了,张佑迅速下达了指令,参谋们用铅笔在小本子上快速记录下他口述的命令,待他签字后,便安排传令兵传达下去。 建州女真的核心战力实际上是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射,重装步兵自不必多言,但他们的轻装步射才是当时的致命武器。 步射者均为出色的猎手,能够用两石强弓将重约二两(约80克)的箭矢射至五十步(约八十米)之外,这样的箭矢几乎能穿透三层重甲。 “大人,明军在三里外下马布阵,骑兵约五百人,另有约两百骑兵护送一队不明身份之人似乎要返回营地。” 听到侦察兵的报告,察哈喇不以为意,认为明军不可能全员都是骑兵,再说他们的重要人物在战斗前逃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继续侦查。”他挥手让侦察兵继续监视明军的动向。 重达四百二十七千克的十磅炮,以当时的运输能力而言并不算特别困难,困难的是这个大家伙的装卸工作。 木工大师雷全为陆上火药的装卸特别设计了一套装置,说起来也很简单,三根成人手臂粗细的原木搭建成支架,两套滑轮组用于吊装。 若四人动作迅速,两分钟内便能搭建好支架并完成一门火炮的装卸,此时夏国陆上火药因装卸问题而轻松解决,炮车又用油毡覆盖,四匹挽马在华北冰冷坚硬的地面上行进自如。 “报告,大人,三十里外又出现一支明军,大约五百人左右。” 后金的侦察骑兵通常侦查范围为三十里,侯世禄派出的这一队人马很清楚这一点,因此昨天并未敢跟随楠京团进入后金三十里的侦察范围。 “哈,明军倒是会挑时候啊,知道我们闲了一个多月又来送礼物了?先不理他们,你们继续监视,等击溃这波明军再对付他们也不迟。” 察哈喇其实很高兴,这分明是来送战功的!当初选择留守关内四城的主将时,各旗主子们争得几乎要打起来,谁都清楚留在关内肯定战功不断。 “遵命!属下明白。”侦察兵首领行礼后转身离去。 古蒙骑兵在两翼,察哈喇率领本部兵马位于中军,所有人都骑马缓缓向明军进发。 此时后金遇到明军已经没有战术可言了,反正都是一拥而上,也从未遇到过一拥而上解决不了的情况,察哈喇依旧准备发动一拥而上的战术。 虽说是一拥而上,但还是要讲究主攻方向,古蒙骑兵冲击阵型是不行的,他们依旧被安排冲击两翼,只有无敌的八旗精锐才有能力冲击明军中军,并且一击必杀。 随着两军逐渐接近,拥有望远镜的一方先看到了敌军的阵型,张佑也很高兴,果然敌军还是采用了一拥而上的战术。 侯世禄长期与建奴交锋,宣镇的军队也常被调往辽镇参战,最近他还与建奴军队有过两次交锋。 在与侯世禄取得联系后,张佑与他讨论最多的便是建奴的战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