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没有必要去刻意抹黑
打吗?不敢打啊……如果以几年前的那场战斗来衡量金州军的战斗力,黄台吉心中暗自估算,没有十万兵力一点把握也没有。 问题在于十万兵力规模的战斗后金也不是没有组织过。 但与其他大明的军队不同,浑河血战给后金造成的损失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这支金州军队的战斗力据估计比浙军和白杆兵加起来还要强。 即使发动全国之力一战将金州击败,如果自身损失超过一半甚至更多,这样的战斗又有什么意义?一战击败金州,自己也差不多垮了。 十六大臣议事时,义州被金州军占领的消息也传了回来,说是十六大臣议事,但此时还有三个固山以及贝勒在关内。 除了莽古尔泰坚决要求发兵攻打金州军,后金的其他贵族没有一个同意。 朱樉这场战斗也很有意思,似乎真的只是为了获取土地,除非顽强抵抗的建奴被杀,凡是逃跑的一概不追究。 后金的大臣们仔细一算,这次除了失去土地,人员居然没有多少伤亡。 后金此时一点也不缺少土地,他们缺少的是能够供养八旗诸申的人口。 这次不仅是豪格,连代善也对莽古尔泰的无理取闹感到厌烦,说出了和豪格一样的话,要打正蓝旗自己去打…… 在朝臣们均不支持自己的情况下,莽古尔泰只得收起自己的主张,但很快在战利品分配的问题上又掀起了波澜,因为从账面上看,这次金州所占领的土地中,正蓝旗的损失最为惨重。 黄台吉也感到颇为无奈,原本一场针对明朝的“九四三”战役让他在声势上超越了其他三大贝勒,然而金州的介入使得这场大胜的光彩顿时黯淡了一半。 再加上莽古尔泰的无理取闹,原本和谐的“战利品分配大会”瞬间变成了“分配不均”的大会,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众人不欢而散。 东江镇的刘兴治,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辽东开源,家中有五位兄弟,因为家人被后金俘虏,大哥刘兴祚表面上归顺了后金。 偏偏刘兴祚还深受黄台吉的赏识,不断得到封赏,后金对明朝的征战中,刘兴祚又回归了大明,但不幸在与后金军队的战斗中牺牲。 暂且不提这些曲折的故事,大明朝廷的表现却显得有些可笑,因为无法弄清楚刘兴祚究竟做了什么,大明朝廷索性装作不知情,对刘兴祚的行为不予置评。 情报的滞后并不是问题,但刘兴祚确实是在与后金的战斗中牺牲的,更何况他的弟弟刘兴治现在是东江镇排名第二的重要人物,无论真相如何,至少为了安抚刘兴治,应该给刘兴祚一个明确的答复。 大明的现状使得人们对确切的赏赐不再抱有期望,但至少应该给予刘兴治一个名义上的交代。 然而,不!对于我不清楚的事情,我就可以装作不知道,从大臣到皇帝都是这种态度,连一个虚名都不愿意给予。 于是,刘兴祚在后金多年的秘密行动就这样白白牺牲了,这还不算,连刘兴治也受到了怀疑。 刘兴治几乎是在东江镇成立之初就带着开源的一群逃难者来到这里,怎么说都是东江的元老,这些年来也积累了不少功绩,成为了游击。 在东江镇,除了毛文龙的几个义子,刘兴治的威望并不低,袁督师先是将东江镇分成了四协,后来发现不行又改组成左右两协,分别由陈继盛和刘兴治领导。 刘兴祚牺牲的时候,正是刘兴治和陈继盛各自领导左右协,陈继盛代理东江镇的时候,东江镇的防区覆盖了整个辽东,刘兴祚的牺牲是由东江镇上报请求封赏的。 朝廷的犹豫被刘兴治认为是陈继盛在背后捣鬼,没有将刘兴祚回归大明后与后金作战的事情说清楚,加上陈继盛原本是从宣府调任到东江的,因此他认为陈继盛没有如实向朝廷报告。 陈继盛也感到非常冤枉,那时候朝廷上下都在关注着建奴和遵永四城的事务,哪有心思去关注其他事情? 海岸结冰,消息传递变得非常困难,原本可以从天津或登州传递的消息,因为结冰的缘故需要绕道南直才能传到京师。 他知道自己在东江镇的地位并不稳固,但被袁督师推上了这个位置,绝没有自己主动退缩的道理,刘兴祚牺牲的消息,陈继盛这里是得到了确切消息的。 因为刘兴祚的反叛在后金内部已经传开,为此后金的重要文臣,满文编纂者之一的库尔缠还因为替刘兴祚说话而得罪了黄台吉。 对于这样一个对陈继盛构不成威胁的人,他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抹黑。 但朝廷就是不愿意给刘兴祚一个正式的名分和封赏,他能有什么办法?不过是一纸诏书的问题,连金银财宝都不需要,朝廷就这样不愿意给予…… 除了刘兴祚之外,刘兴治和其他三位兄弟都在东江镇担任军官。 由于刘兴祚向东江提供了情报,使得刘家在东江的四位兄弟多次获得战功,因而在东江镇中享有一定声望。 正是由于这些微不足道的纷争,使得刘兴治对陈继盛始终抱有敌意,尽管他们都在皮岛,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如同水火。 尽管黄台吉在外征战,但他始终不愿相信刘兴祚会背叛后金。 即使在刘兴祚战死之后,后金也没有立即对刘家的百余口人采取行动。 当黄台吉带领主力返回沈阳的途中,他得知了刘兴祚的背叛和死亡的消息,但他并未下令处决刘家在后金的妇女和儿童,而是亲自写信劝降刘兴治,并承诺给予他丰厚的待遇。 经过几番权衡,大明连为一个已故之人正名都不愿意付出,而后金却愿意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刘兴治,使得刘兴治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他考虑带领东江镇一起投降后金。 在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大明的京城正在举行遵永大捷的盛大庆典,城内各处装饰着彩灯,主要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民众。 今天,取得大捷的将领们将向皇帝献上胜利的果实,皇帝朱由检也早早地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午门城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