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新都设计图
工匠们干劲十足,纷纷表态,不过杨帆的话还未说完,更劲爆的消息还在后面。 只听杨帆高声说道:“诸位来自天南海北,不知,是否有在北平安家的想法呢?” 之前那青年挠挠头,说道:“杨大人您这话说的,我等谁不想搬来京城?可新都的房子别说买了,就是租我们也租不起。” 蒯富亦轻声说道:“杨大人,京城米贵居大不易,我等都是赚得辛苦钱,能在家乡过好日子就不错了,新都?不敢想不敢想。” 杨帆微微一笑,道:“诸位都是我大明的巧匠,这巧匠建造了一辈子房屋,却难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本官心中不忍,故本官今日要与诸位做一个承诺,后续还会签订文书。” 工匠们互相看了看,没明白杨帆这话的意思,他莫不是还要将新都的房子给工匠们? 这念头不过一闪而过,毕竟,还没听说历朝历代给工匠送都城房子的。 墨翟是这群工匠里面最了解杨帆的人,他清楚杨帆对百姓,对工匠是发自内心的好。 墨翟琢磨片刻,说道:“大人,工匠这么多,新都的房子本就紧俏,恐怕……难以分配吧?” 杨帆微微颔首,说道:“尔等做工每十人为一组,每百人为一队,这百人一队本官做主,在你们建造的宅邸里面抽出一套来,作为百人一队的奖赏。” 一众工匠听到喜出望外,不过很快有人反应过来,他们百人怎么分一套宅子? 杨帆不急不缓地说道:“正如蒯师傅说的,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你们也不可能抛家舍业,离开原本的籍贯,故这一套宅子百人分,怎么分?就看买你们建造的宅子的人花多少钱,钱就分给你们!” 墨翟、蒯富、金豹等匠人傻眼了,纵观历朝历代,哪有这般好事啊? 京城的房子就算是民宅,那怎么说也要几百,上千两,一百人分能分到十两,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这下,工匠们简直将杨帆视若神明,赞美声感激声瞬间将杨帆给淹没。 杨帆挥挥手周遭的嘈杂声瞬间消失不见,他说道:“不过还是老规矩,若是诸位总是延误工期,建造的质量有问题,这抽签可就摊不上了。” 中都凤阳的情况,杨帆太清楚了,里面的监工肆无忌惮,百姓苦不堪言。 杨帆自然不会做吸血剥皮的“周扒皮”,但如何激励工匠与工役百姓,他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最终杨帆定下的策略就是“赏罚分明,让工匠自己来监督”。 监工的数量毕竟有限,而工匠的数量庞大,又懂得营造之法。 杨帆以利益来驱动,让工匠的利益与建造都城的质量、速度挂钩,这样工匠的积极性自然就起来了。 不过,杨帆还有一招没有用,那一招不止是为了工匠与都城,也为了大明日后百年的发展。 杨帆的一顿酒宴,令来到北平的匠人们无比振奋,很快将消息传播出去。 有些还在路上磨蹭的匠人,听说北平的待遇后,速度提升了不止一倍。 他们作为官营作坊的工匠,原本工钱就那么多,每日辛劳看不到未来,杨帆却给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待遇,最关键的是,银子发下来了! 任凭官员吹得天花乱坠,不见银子这人心终究是稳不下来,也不会信服杨帆,银子落了口袋,就是最好的招牌。 第二日,杨帆召集以墨翟、蒯富为首的工匠,开始规划北平城的建造图,即新都设计图。 杨府的后院被彻底清理出来打通,成为一个庞大的院落,供工匠商议、设计图纸。 墨翟对杨帆与朱棣道:“王爷,大人,历朝历代的都城,多以《周礼.考工记》为参考,这礼制不可乱,故新都的设计里都城用地、道路的宽度、城门的数目,还有城墙的高度等都不可乱。” 朱棣听得暗暗咋舌,说道:“既要维持礼制,又要与之前北平城的格局集合,墨师傅、蒯师傅,你们这规划新都,难度不小啊。” 墨翟与蒯富对视一眼,蒯富恭敬地说道:“王爷,都城布局之中皇城居中,宫城又位于皇城之内,象征陛下至高无上,我等认为可以在燕王府之上营建西内,然后再仿造应天皇宫,进行扩展营造。” 蒯富担心朱棣误会,解释道:“非草民等要故意毁坏燕王府,而是燕王府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好,这才……这才如此设计,燕王殿下,您看?” 朱棣与杨帆对视一眼,仰面而笑:“本王说今日杨先生怎么非拉着本王来这里,原来是要将燕王府也囊括进皇城,好,本王当然没有意见。” 新都定在北平,朱棣这个燕王势必要去别的地方,加上他已经给镇守云南的沐英去了书信,待都城建造走上正轨,朱棣等不及要前往云南、广西,出兵安南。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燕王府乃是殿下的府邸,岂有不与殿下商议的道理?殿下高风亮节,杨帆佩服,佩服!” 朱棣忍不住哈哈大笑:“杨先生休要揶揄本王,两位师傅,你们继续说。” 见朱棣首肯,还乐乐呵呵的,蒯富与墨翟都松了口气,他们听说朱棣经常行走于军中,行伍气很重,万一发起火他们可担待不起。 于是,蒯富继续说道:“都城在旧北平城的基础上营造宫城、皇城,然后再以‘井田制区’规划为基础,营造新都的其他地方,所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各种区域要做的分明,功能也各不相同。” 在蒯富等人的初步规划之后,还要在新都外,新设村、镇等新的区域。 北平成为都城,围绕着北平谋生的人增多,肯定会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周边的活力。 到时候,聚集的人多了,就可在新的村、镇落脚,新都的周边也会更加繁华。 杨帆与朱棣还是第一次接触这都城的营建,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的学问,尤其是皇城之内,还要映照祖庙与社稷坛等,祭祀祖先与天地神明,缺一不可。 待墨翟与蒯富解释完之后,已经过了一个多时辰,朱棣听得头昏脑涨。 杨帆则观察着桌上那初步绘制的草图,道:“两位师傅估计,这都城的绘制图纸,要多久能完成?本官需要把这都城设计图送往应天,有大用。” 蒯富与墨翟商量了片刻,墨翟小心翼翼地说道:“既然大人要急用,吾等当加快进度,在不影响成品的前提下,最少要半个月时间。” 半个月? 杨帆眉毛微微一挑,说道:“居然要这么久?” 墨翟苦笑,说道:“这还是我等在路上查阅古籍,准备万全,且人手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半个月完成,若是我等不提前准备,大人您又没能让这些工匠都斗志昂扬,一个月都出不来。” 杨帆闻言也不好再强求,说道:“既然如此,你们安心绘制新都设计图就好,一定要保证品质,能一遍通过应天那边的审核,此事,至关重要。” 应天,夏。 入夏后,应天的气温越来越高,热气灼人。 皇宫奉天殿内,趁着朱皇帝还未临朝,官员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闲聊。 吏部尚书詹同故作忧虑,道:“诸位大人,北平可是不安生,本官已经得到消息,杨帆擅自提高工匠们的月钱,还要给工役百姓也发工钱,按照他这般折腾,朝廷有多少银两够他折腾的?” 说着詹同望向了户部尚书楼覃,楼覃眉头微皱,说道:“此事属实,今日有从北平来的人,进献‘新都设计图’,本官自会说这件事,国库里的钱帛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岂可这般浪费铺张?” 刑部尚书周帧揣着手,忍着笑意:“本官可听说工部的赵大人自从到了北平,就没有消停过,一直在忙于勘探地形,忙得晕头转向,每日回去关起门来饮酒,都要痛骂杨帆。” 赵俊这倒霉蛋心里对杨帆一百个不满意,但他身为工部尚书,执行朝廷的政令绝对不含糊。 墨翟、蒯富等工匠,能在半个月之内就完成设计图,与赵俊紧锣密鼓地勘探地形有直接关系。 礼部尚书李原名一直安静听着,待他们说完,才开口:“诸位大人,本官倒是听说了一些更详细的消息,据说那杨帆在北平,搞出了一个什么‘预售制’来。” 预售制? 其他几位尚书还想仔细询问,朱元璋就来了,他们不再多说,向朱元璋例行山呼行礼。 今日的早朝议政持续了一个半时辰才结束,朱元璋往下方望了一眼,说道:“今日从北平来的人在殿上否?” 毛骧在一旁轻声说道:“陛下,曹国公带着图纸,就在殿外候着。” 朱元璋挥挥手,让李景隆入内,片刻后,得了命令的李景隆抱着锦盒走入正殿。 “臣李景隆,参见陛下!” 李景隆颇有其父李文忠年轻时候的风采,器宇轩昂一表人才。 朱元璋满面笑容,说道:“咱以为新都的设计图还要等些时日才能完成,杨帆这速度倒是快,不过质量可得有保证!” 李景隆微微颔首,将锦盒打开取出设计图呈递上去道:“陛下,此设计图经过工部尚书赵大人、钦天监监正李大人,还有蒯富、墨翟等十二位匠作大师一起耗费半个月绘制,以上诸位都认可此图。” 毛骧、云奇将设计图缓缓地展开,朱元璋举目望去,就见设计图上的标注密密麻麻,一个个建筑事无巨细地都被标记起来。 朱皇帝哪里懂建筑?戴着眼镜装模作样地端详了一会儿,朱皇帝笑着说道:“好,好,将此图送往工部审核。” 顿了顿,朱元璋说道:“从各地前往北平的工匠、劳役,如今已经去了多少了?” 李景隆对答如流,道:“启禀陛下,各地的工匠已经到了九千人,工役也到了两万余人,全部安置下来,只待通过朝廷的审核,基础部分就可以动工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杨帆等人在北平的筹备很是满意。 正当朱元璋夸赞杨帆、李景隆等人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正是户部尚书楼覃。 只听楼覃高声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朱元璋的笑意淡了些,说道:“楼爱卿有什么事?” 楼覃瞥了李景隆一眼,说道:“臣要参奏杨帆及麾下李景隆、纪纲等人,在北平肆意挥霍朝廷银两,将银两都发给了工匠,还要给参与工役的百姓工钱!” 朱元璋微微一怔,看向李景隆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景隆犹豫片刻,说道:“陛下,杨大人为激励来自各地的工匠,的确给工匠发了些银两,迄今为止,已经发出去五万两银子了……” 朝中的官员闻言瞬间来了精神,楼覃痛心疾首地说道:“营造新都乃是一件大事,更是要延绵数年的大事,杨大人才去了北平多久?就花费了五万两银子给工匠们,这是要做什么?掏空国库?” 朱元璋的脸色有些不好看,看向李景隆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不提前向朝廷请命?” 朱皇帝心里是有些生气的,杨帆与李景隆他们差事办得好不假,但也不能这么损耗钱财,否则大明为了建造新都,恐怕得耗费一个天文数字。 华盖殿大学士邵质亦站出来,抨击杨帆,道:“陛下,国库的钱每一份都要用在刀刃上,参与建造的匠人们本身就有工钱,杨大人却耗费五万两给他们发银子,这还只是第一个月,以后呢?” 邵质“痛心疾首”地说道:“杨大人这是要用国库的银子,全了他自己的名声,不可让他继续这么下去啊,陛下!”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喊道:“百姓每年缴纳赋税,背着负担,难道是让杨帆这般滥用的?陛下,臣觉得杨帆已经不适合营造新都,他用心不良啊!” 邵质、宋讷开头,后续又有多位大臣陆续出来抨击杨帆,一时间朝堂成了批驳杨帆的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