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命令不容违抗
“桓漪将军他们应该已经尝试进攻了吧。”赵烈笑了笑。 “桓漪、王翦两位上将军已经尝试进攻了数次,但每次都铩羽而归,损失惨重,只要大军攻城,代城防守的赵军就猛烈抵抗,哪怕是我大秦弓箭能够压制,他们就以盾牌防御,避而不战,只要我大秦军队靠近城关,两侧的赵军就会杀出。”任嚣接着说道。 “此局。” “确实是无解之局。” “若欲取胜,唯有一计,那便是以死相拼,全力攻占代城。”赵烈语气沉重地说道。 可以这样说。 李牧守卫的代地,就如赵烈曾经守卫的邯郸城,但相比之下,李牧的防守更为坚固,兵力更为雄厚,而且代地是平原地带,更适合骑兵作战。 他如此精心布防,就是为了与秦国决一死战,以保住赵国最后的土地。 然后寻找机会重新振兴赵国。 “上将军,现在邯郸已经完全平定。” “十五万赵国的降兵也全部被安排看管,我们的军队是否应该北上,与桓漪和王翦两位上将军一起对抗李牧?”屠睢恭敬地询问。 “这次灭赵的功劳我们已经获得了不少,如果我们要夺取代地的功劳,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我们的军队确实要去,但不是这样直接去。”赵烈语气沉重地说道。 桓漪和王翦带领的军队总共有六十万,除去守卫赵地各地的十几万,还有近五十万的兵力,如此庞大的军队攻打代地已经是非常惊人了。 而且李牧是灭赵的最后一战。 如果赵烈北上,或许桓漪和王翦心中不会有太多想法,但是那些渴望战功的士兵们就不会这么想了。 对于赵烈来说。 去是可以的。 但绝不能这样鲁莽地去。 听到赵烈的话。 回想起赵烈之前对他们所说的忌讳,众将也都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报告。” 就在这时。 一名亲卫快步走进大殿。 手中拿着一封军事报告。 “来了。” 赵烈看着亲卫手中的军事报告,似乎想到了什么,微微一笑。 “什么事?”赵烈问道。 “回上将军。” “来自北境代地,王翦上将军的书信。” “说明他恳请上将军带领军队北上,一起商讨攻破代地的军事策略。”亲卫恭敬地说道。 听到这个消息。 屠睢等将领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神色。 “上将军,这就是你所说的合适的时机,出兵的机会?”屠睢和其他将领兴奋地问道。 “如果我贸然出兵北上,会有抢夺功劳的嫌疑,但如果是王翦或者桓漪两位将军邀请,那情况就不同了。”赵烈微微一笑。 “末将请求出战。” 屠睢、章邯、任嚣齐声说道。 “这次在代地集结的大军有五十万,而我们的军队还需要看管十几万赵国的降兵,自然不能全力以赴。” “屠睢,你挑选五万骑兵,和我一起前往代地。” “章邯,任嚣。” “你们率领你们的部队守卫邯郸,看管降兵。” 赵烈威严地命令道。 “遵命,上将军。” 三位将领立刻回应。 在军队中,命令是至高无上的。 即使章邯和任嚣都想前往北境,但赵烈已经做出了决定,命令不容违抗。 代地,代城。 作为代地与赵地相连的城市,这座城市非常重要。 须知。 昔日的代地并非赵国的版图,而是在赵武灵王赵雍的统治下被纳入赵国的。 由于赵国的政策,赵地与代地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隔阂。 代地的居民在赵国朝廷中难以获得重用,并且经常受到排斥。 以李牧为例。 在赵国,他可能是权势显赫、手握重兵的上将军,但在朝廷中也面临着针对。 他指挥的军队主要由代地人组成,并非纯粹的赵国人。 因此,长期以来。 李牧一直驻守在相对贫瘠的边境代地,抵御外敌。 而廉颇、庞煖等人则可以在赵国富饶的中心地带担任将领。 赵地与代地之间的裂痕,即使经过多年也未能愈合,归根结底是因为赵国的权贵乃至民间的排斥,从未将代地视为赵国的核心,不断进行打压。 现在。 在代城之外,仅数里之遥。 无数的营帐连绵不绝,但这些营帐被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蓝田大营的营地。 另一部分是函谷大营的营地。 大秦的两位将领各自指挥一支军队,自然不能混为一谈,否则会扰乱军队的编制。 但在讨论如何进攻代地,攻破代城的问题上,王翦和桓漪则是共同商议。 在蓝田大营的中军大帐内。 王翦、桓漪。 以及他们麾下的众多将领都聚集在此。 但能够进入这个大帐讨论军事机密的都是指挥十万大军的主帅。 “我们的军队已经抵达代地近一个月了,前后发起了不下十余次进攻,但每次都无功而返,损失惨重。” “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 王翦凝视着赵国的地图,目光集中在代城,寻找破解僵局的方法,却感到无能为力。 “代城,是攻占代地的唯一通道,想要控制代地,必须先攻破代城。”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哪怕是绕过代城,但李牧麾下的骑兵可以轻易出击,李牧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打算在代城与我大秦进行持久战。” “在这里想要攻破代城,或许只有两个方法,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决一死战。” “或者与李牧的军队对峙,依靠我大秦国力拖垮李牧,以代地的粮食和物资,绝对无法与我大秦国力相抗衡,只要切断他们的粮食和物资,他们的军心自然会崩溃。”桓漪沉声说道。 “这两种方法对我大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听到桓漪的话,王翦却摇了摇头。 “为什么?”桓漪惊讶地问。 “现在赵国只剩下代地了,而我大秦已经灭了韩国,这已经让同样是三晋的赵魏两国感到恐慌,如今国力强盛的赵国也即将被我大秦所灭,你以为其他国家还会袖手旁观吗?” “代地与燕国接壤,如果我大秦要与李牧进行消耗战,难道燕国会坐视不理?齐国会坐视不理?” “这是唇亡齿寒的道理。” “李牧驻扎在代城后,似乎已经洞悉了我大秦对他采取行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