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商讨对策
群臣屏息静听,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对策。 而李瑁得知消息之后,同时召集心腹商议对策。 “殿下,此刻正是反击良机,为何不乘胜追击?”心中不解的随从忍不住问道。 李瑁平静地摇摇头,目光冷峻:“兵行险招,需权衡利弊。今时之局,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为上策。” 而在北方,安禄山已经调动起他的铁骑大军,浩浩荡荡直攻向长安。 “越是艰难,越须勇往直前。何以畏惧迎战!”安禄山豪迈呐喊,鼓舞三军士气。 …… 宫殿里,李亨正和几位重要大臣密议,他们的面前摊开着详细的地图,地图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旗,标示着各方势力和战局的动向。 “太子殿下,目前安禄山与李瑁似有联系,需谨防其里应外合。”宰相高适在奏折上写下这样的字句后,神情间透着忧虑。 李亨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权衡着策略。 长安城唇亡齿寒,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覆巢之祸。 “吾已密遣信使,联系各地节度使,务必先稳住大局,等待进一步的动向。”李亨目光坚毅,显然下了某种决心。 “安禄山来势汹汹,如果单凭长安城兵力,恐难以抗衡。”一旁的将军忧心忡忡地补充道。 “所以更需分化敌人,瓦解他们的同盟。”李亨看向众人,“同时决不能贸然出击,稳固内防才是首要。” 这时,宫中的护卫前来通报,外面有信使紧急求见。 李亨示意放行,一个全身披尘的信使匆忙步入,将一封信呈交于李亨手中。 展开信纸,李亨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封来自徐州节度使的密信,透露出安禄山军中出现裂痕的迹象。 “看来,这些叛军也并非铁板一块。”李亨冷静地将这一新情报分享给身边的大臣们。 众人一阵议论纷纷,借此机会迅速调整部署,现在要争取更多的外部援助…… 与此同时,李瑁府中,气氛同样紧张。 尽管他下令暂缓行动,但同时心里也很清楚安禄山的野心。 “殿下,安大人进展迅速,若他攻下长安,您又该如何自处?”幕僚小心问道,显然为局势忧心忡忡。 李瑁默默凝视着眼前的烛火,脸上分不出喜怒。 他深知与虎谋皮的危险,但眼下既已共乘一舟,唯有步步为营。 “不必担忧,我已做好了必要的应对策略。”李瑁冷冷说道。 长安城外,安禄山的军队正在紧锣密鼓地集结。 “安大人,大军即将就位,是否按计划直取长安?”他的一个心腹副将请示道,语气中难掩振奋之情。 安禄山眯起眼睛,脑海中不断的思量着进攻路线。 “不可操之过急,先观其变。多方设法搜集长安内部消息,摸清敌情后,再做定论。”他语重心长地告诫着。 而在边陲关口,唐军与安军刀枪相见之声响彻夜空。 时光流转,攻守之势不断反复,战火随时可能烧至长安城下。 李亨夜不能寐,站在长安城墙之上,凝望着漆黑的远方。 他知道大唐尚未垮塌,还有千千万万的将士在为了家国浴血奋战。 晨曦微露。 安禄山的军队在几日的休整后,正集结在不远处的山峦之间,随时准备进击。 在宫中,李亨刚从残梦中醒来。 “召诸将入御书房议事。”李亨简单梳洗后,沉声吩咐。 不过片刻,几位将领悉数到齐,他们个个神色凝重。 面对安禄山虎视眈眈的态势,他们皆感到了无形的压力。 “各位爱卿,目前敌军驻扎距此百里之外,此时正是我们反击的良机。”李亨目光如炬,直视众人。 “我们必须分散敌军兵力,逐个击破。”李亨开始布置细节,一番筹划已经在他脑海浮现多时。 “陛下,李瑁似在暗中观望,倘若他意图不轨...”张九龄忧心地提醒道,此时若不处置隐患,恐怕后顾之忧难免。 “他与安禄山关系密切,需多方查探。”李亨叹了口气。 他深知此战不仅需要打败外敌,更需理清内部关系。 而在另一边的秘密府邸中,李瑁在靠窗之处踱步。 “大哥的行动我们需密切关注,一旦有变,我等须立机而动。”李瑁喃喃自语。 他身边的谋士面露难色,思忖片刻后开口:“殿下,但愿长安无虞,毕竟安危在此间悬而未决。” 李瑁没有回答,却是流露出一抹复杂的神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的军队已经开始调动,继而不断向长安逼近。 但就在此时,安禄山麾下两大将领之间的矛盾也浮出水面。 陈将与冯将各自意见不一,陈将主张尽快攻打,要以迅雷之势占领长安,而冯将则趋向于稳步推进,以免因仓促而出兵不利。 “如果长安还未能全面掌控,冒然进攻未免过于鲁莽,后果难以预料。”冯将语气中满是谨慎,他更倾向于谨慎行事。 “然则军心士气正盛,当锐不可挡。”陈将揣测安禄山之意,眉毛一扬,显得颇为不满。 面对这种纷争,安禄山也感到有些为难。 他知道自己不能片面失去任何一个重要将领的支持,必须要统筹兼顾。 “我们不能被长安的眼前短暂的胜利蒙蔽双眼,需从长计议。”安禄山语重心长地告诫两位将军。 而在长安城中,李亨则通过多方情报迅速知晓敌军内部的不和谐的声音。 “若能善用此机,或有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李亨暗自思忖,他的头脑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冷静。 随着日出东方。 李亨早早地便召集大臣们共议对策。 军机阁内燃着淡淡的沉香,地图上,标示着敌军动向的小旗一直占据着他们全部的注意力。 “安禄山的军队目前已有所动作,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李亨正色道,眼神略显疲惫。 “殿下,昨晚我们收到内线传来的消息,敌军内部甚至出现了些许矛盾,是否可以趁机而动?”高适提议,显然已经思考良久。 此言一出,引来殿内一阵轻声讨论。 大家心中均清楚,在此紧要关头,一步谋划的成败,可能影响整个战局。 “我们须细作分析,虽然敌方有隙,但他军规模仍不可小觑,误判会让我们陷入更险的境地。”李亨冷静分析道。 就在争论不休之际,忽然一名信使疾步而入,面带疲惫,但眼神中的急切却无可掩饰。 “回禀太子,这是北方最新的军情,请您过目。”他上前抱拳,将一封信递了上去。 打开密信,李亨紧紧皱起眉头。信中清楚简明地写道,陈将突发变故,率一部分将士撤出了安军主力,局势更见复杂。 “他们竟然撤兵?”众臣纷纷交头接耳,面露惊疑。 对于敌军的突然变动,实在是难以猜测其用意。 “这或许是我们分化敌军的良机。”李亨目光坚定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