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见多识广

第六十三章 弥补缺口

见多识广 玩蛇怪 5455 2024-12-19 02:44
   小楼内,屋外寒风吹拂。   屋里朱云峰关上了阳台推拉门,又打开了桌子电烤炉功能,驱散了寒意。   此刻朱标、朱棣、朱云峰三人围坐在沙发边,烤着火。   朱标看着朱云峰做的简易思维图,在朱云峰的引导下,原本一团迷雾的大明官场,竟忽然觉得清澈如许。   原来是这样.......   朱标脑子里在飞速运转,迅速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跟朱棣不被允许插手朝堂不同,朱标虽然没有实权,但却能观政,朝堂上下格局也不是一无所知。   被朱云峰简简单单做的几个标签一引导,顿时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大哥,云峰,你们在说什么呢。”   朱棣看着朱标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便忍不住问道:“能说明白点吗?”   “明初官场上的格局,应该是以淮西文官和浙东文官集团为主吧。”   朱云峰问。   “是的。”   朱标点点头:“你这么分类我就懂了,李善长、胡惟庸,都是跟着父亲打天下的淮西文官。”   “但事实上,浙东文官集团势力也非常大,以刘基、章溢、叶琛、宋濂四人为首。”   朱云峰直接了当地说道:“他们被称为浙东四先生,也是跟着老祖宗打江山的功臣,虽然功劳比较靠后,远不如李善长,可也是浙东集团首脑。”   “随着刘伯温、章三益、叶景渊三位先生相继去世,朝堂上的浙东官员就只剩下太伯爷的老师宋濂能撑一撑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宋濂告老还乡,造成淮西文官集团在朝堂上已经呈现碾压的局势。”   “更要命的是,他们甚至还与淮西武将集团关系亲密。”   他看着朱棣说道:“二祖,你说说,如果你是老祖宗,看着自己打天下的那群文臣武将勾结在一起,把持了整个朝廷,你会怎么办?”   “当然是杀!”   朱棣毫不犹豫地道。   他现在也算是有点眉目了,知道其中的关键所在,也差不多有点明白为什么朱云峰说是跟明初党争有关系。   原来根源在此。   见到朱棣也已经有些清晰,朱云峰微微点头。   明初的官员主要分三个集团。   由于朱元璋搞过几年科举,但效果不理想,于是选择了察举制。   察举制最容易出现什么呢?   自然是乡党。   且朱元璋是淮西人,起家又是在淮西地区,造成了淮西人互相举荐,朝廷高官淮西人不胜枚举。   其中以胡惟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人就是淮西文官集团的首脑人物。   而为了防止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朱元璋就扶持浙东人把持监察权,以此进行制衡。   如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章溢为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宋濂更是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称为开国文官之首,皆委以重任。   但显然老朱失算了。   浙东集团倒得太快,跟着他的那些浙东文臣病死的病死,老得退休的退休,根本没能力和淮西集团抗衡。   于是老朱就只能亲自下场把威胁到他皇权的淮西文官集团杀个干净,并且还弄死几个与淮西文官集团关系亲密的淮西武将勋贵,以儆效尤。   胡惟庸其中一条罪名就是疑似下毒害死刘伯温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明证。   所以当中的逻辑就能一下子理清楚。   原本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抗衡,老朱还算放心,便渡过了安稳的明初十多年时间。   可随着浙东集团领军人物相继去世,最后一位宋濂也告老还乡,淮西集团一家独大,威胁到老朱皇权,便遭到了屠戮。   那么在这场政治风波当中首当其冲被波及的自然就是胡惟庸和李善长他们大量举荐的淮西文官集团。   现在朱云峰就把这个情况给他们具体化,以简易思维图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   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却简单易懂。   在这样的引导下,朱标脑子里迅速勾勒出一副画面。   显然。   自己父亲想要的结果无非就一个——把目前把持朝政的淮西文官集团处置干净!   难怪历史上父亲要以谋反为借口。   也只有这个借口才能够顺理成章把事态持续扩大。   如果他能够做到这一点,让父亲满意,未来施政权就能够握到手中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朱标想通之后,忍不住颤抖起来道:“岂不是说,中书省及六部、御史台、诸多淮西籍官员皆要杀戮?”   “嗯,所以老祖宗在胡惟庸案之后,就对这个权力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   朱云峰点点头。   明初的顶层权力架构最初沿用的是元朝旧制。   主要分为文官、军队、监察三种。   一是中书省,下统六部,职掌行政事务。   二为大都督府,统管军事。   三是御史台,职掌监察事务。   胡惟庸案,就是对文官集团的一次清洗。   中书省名义上最高长官李善长,实际最高主官胡惟庸。   六部尚书当中的三个,分别为兵部尚书赵本、吏部尚书陈煜、工部尚书余文昇都是淮西人。   加上六部侍郎、郎中、员外郎,以及御史台一些御史、江浙布政司衙门、转运使衙门、应天府衙门等等重要部门官员。   目前淮西籍的高官不能说是屈指可数吧,那也能算得上半壁江山。   可谓众正盈朝、群贤毕至了属于是。   而且关键不止是淮南籍官员被互相举荐担任高官,还有大量非淮南籍官员投靠。   如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刑部尚书吕宗艺、户部尚书任彬,乃至于之前的右丞相汪广洋都唯胡惟庸马首是瞻。   这么庞大的势力组成,即便皇帝自己也是淮西人当中的一员,可谁见了不怕?   所以现在朱标才知道自己接下胡惟庸这个摊子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得把整个淮西文官集团处置干净。   这能办得到?   朱标迟疑道:“那我该怎么办?要真是如此,我岂不是得像父亲那样了?”   “方法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吧。”   朱云峰说道。   “嗯,师出有名,得拿出办法,比如贪腐、不作为、无政绩,相继杀死或者罢黜这些人,以正当理由加强皇权,我记得很清楚。”   朱标迟疑道:“但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罢黜和杀死官员,我又该如何选拔继任者?我也不知道后来父亲是如何做到的。”   朱云峰笑道:“老祖宗还能怎么做呢,只能重用元末到明初那些科举入仕的官员。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之后,改革朝官,弄死了大批原胡惟庸党以及淮西籍文官,把那些元朝末年,也就是至正年间到洪武六年废置科举之前考中的举人、进士提拔上去。我之前查了一下,当时六部尚书以及各部郎中、员外郎之类的大多都是那个时候入仕的官员。”   “那效果如何?”   朱标忙问。   “不太理想。”   朱云峰摇摇头道:“老祖宗自己都说这些人多是舞文弄墨之徒,对于国家大事的帮助极为有限,不然也不会在洪武六年废置科举。直到洪武十五年,发现朝廷被他杀得实在没什么官员,剩下的都是没什么能力的人,被迫才恢复科举制度,甚至还一度引发了后来的南北榜案。”   “我该怎么办?”   朱标皱眉道:“我虽然不想大造杀戮,但按照父亲的意思,即便是那些没有罪责的官员我也得罢黜,如此大的缺口,我也要学父亲那样提拔那些舞文弄墨之徒?”   “当然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   “这就又涉及到另外一个群体——故元文官集团。”   朱云峰在纸上写着故元文官集团的位置点了两下,笑着说道:“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但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他们?”   朱标看着这个集团陷入了沉思。   故元文官集团。   在朱云峰没有给他们设立标签之前,朱标甚至都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个集团存在。   然而当朱云峰设立了这个标签之后,朱标就明悟了过来。   原来大明还有这个庞大的群体。   事实上由于明初朱元璋的文官集团班底不够雄厚,且选拔人才不管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都不让他满意,因此各地的地方管理并没有被朱元璋大换血。   各地的县令、知府以及县、府佐官很多都是以前在元朝时期就担任官员的人。   其中甚至不止是汉人,还存在有蒙古人、色目人。   比如目前山西左参政偰斯、凤阳府六安州判官晏琥、翰林院编修霍庄(蒙古名火你赤)、番禺县令道同、潞州判官苏琦(蒙古名孛只只斤)、侍仪使溥博等等。   然而经历过元末的朱元璋见识了太多当时的故元官员如何对底层百姓盘剥,导致他天然对这些故元官员没有任何好感。   像番禺县令道同是个很好的官员,开国功勋之一的朱亮祖去广州后为非作歹。道同不畏强权,为民作主,即便被朱亮祖凌辱殴打也是依旧顽强不屈。   结果朱亮祖先发制人,跟朱元璋诬告道同,朱元璋都懒得派人去查清楚情况,直接把道同赐死,事后知道真相才追悔莫及。   还有空印案基本上就是大量处置故元那些中下层直接负责治理民间的官员,杀死牵连数万人之多。   这足以见得朱元璋对这些人毫无信任可言。   因此在明初的高层政治舞台上以前在元朝做过官的官员分量非常轻。   但他们又是广大基层官员,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朱云峰提起他们,让朱标思索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我用他们来填补缺口?”   “不错。”   朱云峰点点头道:“不止是他们,还有目前有点能力,且非胡惟庸党羽的官员来弥补,哪怕是胡惟庸党羽,只要不作恶,为官有成绩,也能够继续留任。”   “但父亲那边......”   朱标皱起眉头。   老朱对这个群体可是更加提防来着。   然而朱云峰却说道:“别搞身份政治,他们以前确实当过元朝的官员,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坏的官员。事实上他们在地方为官,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迅速帮助大明稳定江山。老祖宗在建立大明之后,能够很快稳住局面,这些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贪官污吏要杀,那些治理有功的也要奖,奖罚分明才能服众。”   “嗯,有道理。”   朱标认同。   “虽然在前朝做过官或许算是污点,但只要是没有为非作歹的清官,为民请命的好官,也不是不能容忍,毕竟在我看来,为百姓做实事才是真理。”   朱云峰说道:“你想想大汉取代大秦,大唐取代大隋,清朝取代大明,都是接纳了大量前朝官员的。包括我国建国初期,同样接纳了很多敌人官员。大明在这方面其实就没有做好,前朝官员也非一无是处,只要没有为非作歹的劣迹,只要有治理和执行能力,那么提拔又如何呢?英雄不问出处嘛。”   历朝历代,新朝取代旧朝的时候,由于打破了旧有秩序,导致旧有体系崩塌。   而新朝刚开始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官员选拔机制,在官员培养上也不像旧朝那样已经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所以大多数基层官员还是需要前朝官员继续留任。   包括我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龙云、卫立煌、程潜、张治中、傅作义等人,甚至达到了副国级。   不过我军人才储备还是相当优秀,不像古代新建立的封建王朝那么尴尬,接纳敌人往往是因为统战的因素,因而在这方面我军比古代封建强了千倍万倍不止。   但现在大明的情况特殊,老朱对前朝官员不信任,导致前朝官员即便非常有能力,也很难到达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因此朱云峰的意思很简单,改变固有观念,学大汉、大唐那样,接纳前朝官员,让这部分人提拔到中央,以弥补以后胡惟庸案后缺失的中央官员。   “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与父亲商议。”   朱标点点头。   朱云峰笑道:“而且这也你是插手六部的机会。”   “我插手六部?”   朱标纳闷。   “你的背后其实依旧是宋濂为首的浙东文官集团,你的老师宋濂虽然告老还乡,但门生故吏不少,提拔提拔也是正常的事情嘛。”   朱云峰丝毫没有避讳朱棣的意思,淡淡地说道。   朱标眼里闪烁过一丝顾虑,但片刻后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嘟嘟嘟!”   就在这个时候,朱云峰手机响了起来。   同时外面传来汽车鸣笛声。   朱云峰接了电话,是货车司机打来的,告诉他货已经到门口了。   “走吧,搬东西去吧。”   朱云峰从沙发上坐起来,伸了个懒腰道:“这10多吨的东西,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