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司马氏可为,吾如何不可为

第142章 涌动

   洛阳,廷尉府。    “子元,快坐。”    府堂内,身穿黑色官袍的高柔,面带微笑的招待着前来拜访的司马师。    “子元近来可好?”    “那大将军也挺好的?”    高柔随口寒暄着。    他虽已年过花甲,但并没有太多垂暮之态,甚至比司马懿看上去还要年轻,看这样子兴许还能再活个几十年?    几句寒暄后,司马师很快表明了来意。    “高公,小子冒昧叨扰是为家父带话而来。”    高柔挑了挑眉毛,“敢问大将军想要老夫做些什么吗?”    “高公误会了。”司马师拱手道,“家父知道高公平日里公务繁多,岂敢劳烦高公呢。实不相瞒,小子此次前来是想问一问高公的心意。”    心意?    高柔心里琢磨着,这司马懿在打什么盘算呢。    高柔作为魏国三朝老臣,多年以来兢兢业业,他之所以在曹叡即位后升至廷尉便是因为执法公平、不畏强权的做派。    说实话,他压根不想站队,也没这个必要。    就在他思考之时,司马师又一次开口:“家父听闻高公家中三子,令郎高宣茂(高光)通晓律法颇有高公您的风采,现如今令郎在朝任尚书郎两年有余了。”    高柔稍稍打断了司马师,“大将军这是这何意呢?”    司马师坦然道:“高公若是想让令郎外出历练,家父可尽微薄之力。”    高柔懂了,司马家果然是来示好的。    其实自已这小儿子也的确到了外出历练的时候,虽说高柔在政务上是一丝不苟,但在于家族兴旺这方面,他却免不了俗。    要知道,在九品中正制度下,士家子在出仕时便定好了品级。    虽说高门子弟一开始起点就很高,就比如他的儿子出仕便是在洛阳任尚书郎,但要知道,你到了这个地方,你就又跟其他士族子弟来到了同一个起点。    那之后的升迁方向就不是中正官们能决定的了。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朝臣们互相协作,你提携我的族子,我来推荐你的门生。    然而高柔却婉言拒绝了。    “子元啊,替我感谢大将军的美意,不是老夫不领这个情。实在是因为犬子光,才疏学浅,尚不足以担此大任。我是想让他再潜心学习几年再做考虑的。”    司马师自然是听出了高柔的意思,于是彬彬有礼地拱手道:“高公之意,小子知了。”    高柔捋着短须欣然点头,他觉得跟司马师这种聪明的晚辈谈事很是愉快。    就在司马师准备离去时,高柔却又忽然叫住了他。    司马师疑惑问道:“请问高公还是何事吗?”    高柔犹豫了一下,随即问道:“子元近来与夏侯泰初、何平叔他们....”    但想了想还是打住了,“算了,就当老夫没有问过吧,子元请自便吧。”    司马师拱手退去。    高柔则是陷入了短暂失神。    最近他听到了庙堂内的一些风声,说是董昭又一次向天子进言,要整治浮华之风。    他有预感,洛阳最近就会面临一场风波,毕竟这里面多为朝中重臣之子。    董昭说得倒是如此轻松,但真到那时候,案件审理的麻烦事不全压在自已这个廷尉身上了嘛...    这也正是他没有领司马懿这个情的直接原因。    也罢,在律法之事上,高柔坚信自已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    朝会上,不少朝臣面露喜色,因为今日之事终于是给这个诸事不顺的青龙元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公孙渊杀吴使降魏了。    公孙渊算是心里有点数,他自知吴国相距甚远不足以依靠,于是在一番权衡下斩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并将首级送往了洛阳。    听说,公孙渊还顺便吞并了吴国的兵马和诸多钱粮。    这事倒是值得警惕,但这并不妨碍魏国对其识时务之举的大肆封赏。    曹叡即刻颁布诏令,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为乐浪公。    退朝后,曹叡回到东堂,中书令孙资很快便应诏前来。    今日正是要商讨上党太守的任命一事。    当曹叡向孙资询问时,孙资似是早有准备,当即开口:“陛下,高廷尉家中三子高宣茂在朝任尚书郎两年,其人为人公正,通宵律法,颇有父风,陛下可察之。”    “嗯...”曹叡若有所思,“他虽没见过此子,但他深知其父高柔的做派。一句‘颇有父风’便是对此子极高的评价了。”    曹叡没有当即答应下来,只说自已会再思量。    他又和孙资谈了一些政务,说是关中都督夏侯楙提议将渭水的成国渠向东伸展一百多里,到泾水入渭附近。    别说孙资很惊讶,就连曹叡也是震惊不已。    这夏侯楙竟然还懂这些?    当然了,夏侯楙自然是不懂。这计划是之前邓艾的关中时就提出的,后来经过详细的规划,最终由夏侯楙上疏。    孙资也深知此事极为利好,故而并没有阻拦,如实汇报给了曹叡。    曹叡也深以为可,即刻让孙资代为批复了夏侯楙的奏表。    送走了孙资,曹叡并没急着回后宫,他又召见了一位官员。    此人正是王基王伯舆。    是的,王凌能拒绝庙堂一次,却不能一直挡着人家的升迁之路。    今年王基被诏回京,任中书议郎。    曹叡还是挺欣赏王基的,而且天天看着孙资、刘放那两张老脸,他其实也想换换口味。    否则他真不知道,这天子到底是姓曹还是姓孙、刘了。    王基脱下鞋履,缓缓上前,拜礼道:“臣王基,拜见陛下。”    “王卿免礼吧。”曹叡走下台阶,并未表现出高姿态,而是用一种请教的口气问道:“朕就直入主题了,如今上党郡太守空缺,王卿在青州、扬州为官多年,卿可有什么贤才推荐吗?”    王基显得有些犹豫,他低着头不敢言语。    其实前些日子王凌给他来过书信的,那信中的意思很直白,很明显。    他受王凌赏识提拔多年,可以说他是王凌一手栽培起来的,虽然他不太情愿,但对于王凌的小小请求,他实在是不好推辞。    过了一会儿,王基还是开口道:“禀陛下,令狐公治(令狐愚)在淮南多年,屡有战功,此人为人严重,治下有方,望陛下察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