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朝廷反应
京城的大街上,一名传令兵一边疯狂摇铃,一边高喊:“让开!边关八百里加急,不可挡路!” 百姓们纷纷侧目,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这又是咋啦?难道边关又出事了?” “看着方向,是从朝阳门进来的。” “唉,怕是那后金又来入侵了,这可如何是好?” “希望朝廷能有应对之策,保佑咱们太平啊。” 传令兵一路疾驰,很快来到了皇宫城门前。 ... 此时,奉天殿内,庆武帝正在与大臣们商议国事。殿外的喧嚣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庆武帝皱起眉头,问道:“外面为何如此喧闹?” 身旁的太监夏守忠赶忙说道:“陛下,老奴这就派人前去查看。” 不一会儿,夏守忠带着气喘吁吁的传令兵进入殿内。 传令兵来不及行礼,便急忙禀报:“陛下,边关八百里加急!” 庆武帝神色一凛,赶忙说道:“快,将情报呈上来。” 夏守忠接过情报,迅速打开,尖声念道:“启奏陛下,后金伪帝努尔哈赤亲率十六万兵马扣关,三万先锋军已至辽河,广宁城危在旦夕山海关总兵史鼐已派往援军支援广宁城!” 庆武帝听后,脸色大变,猛拍龙椅:“这后金竟然如此猖獗!”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神色紧张,开始纷纷进言。 “陛下,当速速派兵增援。” “还需筹备粮草,以防战事持久。” “此时切不可慌乱,需从长计议。” 庆武帝目光扫过众人,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爱卿,此事关系重大,当如何应对,都细细说来。” 一时间,朝堂上众人各抒已见,气氛紧张而凝重。 户部尚书王宽出列说道:“陛下,去年陕北一带干旱,用于赈灾,如今国库空虚,粮草供应难以支撑长时间大战,恐怕只能维持短期作战之需。” 兵部尚书李毅立刻反驳道:“王尚书此言差矣,国难当头,岂能因粮草问题退缩?当速速调兵遣将,增援广宁。” 户部尚书王宽也只是看了一眼李毅,也不再言语,默默退回。 庆武帝只觉得头脑生疼,问道:“如今整个辽东,包括山海关总兵府,共有多少兵力?” 兵部尚书李毅拱手回答:“陛下,算上广宁城、山海关总兵府以及周边卫所驻军,兵力总共约十万余人。” 庆武帝面色凝重,再次问道:“那众爱卿,谁愿意担任援军主将出战?” 朝堂上一时陷入沉默,武将们面面相觑,虽有报国之心,但又担心战局不利,自身难保。 这时,忠靖侯史鼎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末将愿往!” 见此,又是一人站出来:“陛下,末将愿往!” 庆武帝凝眸定睛一看,原是那新晋将领,担着备武营都指挥使之职的陈守年,以及统领练武营的忠靖侯史鼎,心中这才稍觉宽慰。 但仍有大臣提出异议:“忠靖侯与陈将军固然英勇,可此次后金来势汹汹,仅靠二位将军,恐怕兵力不足啊。” 庆武帝微微颔首,说道:“诸位爱卿所言不无道理。那依众卿之见,当如何调配兵力?” 一位老将军出列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可从京城周边卫所抽调部分兵力,再加上山海关总兵府现有兵力,凑足五万,交由忠靖侯与陈将军统领,方可一战。” 兵部尚书李毅却道:“抽调京城周边卫所兵力,京城防务恐有疏漏,还需谨慎行事。” 这时,作为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站不住了,赶忙也跟着上前。 “陛下,天京城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如若调遣京城周边卫所,只会使天京城周边防线空虚,不可轻举妄动。” “竟然如此,那王爱卿说说该如何是好!?” “陛下,以微臣看,应当派遣两营京营外加五万民夫前往辽东支援即可,加之辽东十万大军,足以抵挡后金南下。” 听到这话,庆武帝眼神都开始犯冷,呵!为什么是两营京营,因为都知道我手上唯一忠于我的京营就只有两营。 好啊你!这种时候你还给我来阴的! 庆武帝强忍着心中怒火看着低头谏言的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王子腾,你放屁,此次后金建奴可是兴兵十六万,遥想当年沈阳一战三十万大军败于六万兵力的建奴努尔哈赤之手,你出如此狂言,简直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陈守年自从回到京城统领奋武营,早就忍这王子腾很久了,如今到这种关键时刻,还想着打压他们新皇武将一脉,已经是怒火中烧! 王子腾却面不改色,冷哼一声说道:“哼!你懂什么?如今局势虽危,但我军也并非毫无胜算。只要战术得当,将士用命,未必不能击退后金。” 这时,又有一位文臣站出来说道:“王大人,你莫要纸上谈兵。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岂是你几句空话就能扭转的?” 王子腾反驳道:“我并非空话,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如今我们当集中兵力,扼守要冲,以逸待劳。” 众人又陷入争论之中,庆武帝眉头紧锁,心中愈加不爽,扬起手中玉玺狠狠砸下。 “碰!” 瞬间百官肃静! “都莫要争了,朕意已决,从京城周边卫所抽调两万兵力,加之备武营、练武营二营,共计五万兵马,外调遣五万民夫号十万大军支援辽东。 忠靖侯史鼎为援军主将、陈守年担任副将,即刻出发增援广宁。” 忠靖侯与陈将军齐声应道:“末将遵旨,定当不辱使命!” 庆武帝又道:“户部务必保障粮草军需供应,兵部做好统筹调度,其余各部也要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凡涉及此次北援辽东一事,均不可懈怠,若有者,抄家灭族!” 众臣皆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