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搬石砸脚!
“好一个结果归因。”刘彻点了点头。 檀何一喜,暗道这是陛下赞同了他的说法,正准备继续说什么。 突然! 轰隆隆! 一道晴空霹雳,乍响而起。 “这是怎么了?”刘彻也是蹙眉望去,“天又要降下甘霖了吗?” “回陛下,并无。昨日下雨太多,今日还有云呢,应该是正常的晴天霹雳……”外面,很快有侍卫的声音响起。 刘彻暗自摇了摇头,昨日那场雨,让他连正常的天气变化都分不清了。 “不过……”只是突然,那侍卫的声音再度传来。 “不过什么?”刘彻问道: “景皇孙在外祭天,说要还愿!” “嗯?”刘彻蹙眉。 “陛下,这是越俎代庖。”檀何忙道:“该是让弗陵皇子去还愿的。” 刘彻伸出手,示意对方勿要多言。 如今废太子已成公认,今日这朝会在他看来,其实流程走的就差不多了,论功行赏也不急于一时。 “他如何祭天,如何还的愿?” “回陛下……景皇孙登高台,将当日如何告知苍天、降下甘霖的过程,讲给了军士和百姓。” “好像还专门写了一篇,向天还愿所用的《还愿疏》,正在外宣读。从太祖高皇帝起,全是溢美之词。” “哦?”刘彻惊讶无比。 那小子在面对自己时,可全是谩骂的诤言。怎么对祖宗,就如此恭敬? “陛下!这该是弗陵皇子向天还愿啊!”檀何却见此大急。 刚才他都说了,陛下也同意了。 现在要是让景皇孙,公然而然的宣读《还愿疏》,那不是坐实了吗? 万一如此,一个国祚,两个天意所钟的传闻!这不是埋下了隐患吗? 太子府甚至时刻有起复之机! 当下,他转念一想,毫不犹豫。 “陛下,应立刻中断其还愿,而是将其交给弗陵皇子来还愿!” “胡言乱语!”刘彻挥袖。 “陛下刚准备废除太子啊。”这时,御史章赣也立刻道:“岂能再由景皇孙去还愿?届时,若废太子,景皇孙又该处于何地?” “陛下,诚如檀何所言,《还愿疏》应让弗陵皇子来宣读于众。如此,也能坐实昨日祥瑞,乃弗陵皇子所为!” “弗陵才四岁!”刘彻斥道:“字都认不全。” “不妨,臣愿站立左右,弗陵皇子若有不认识的字,可来询问于臣。况且弗陵皇子天资聪慧,常用之字,早已熟读。无非几个生僻字而已!” 此刻,刘彻也不由得陷入沉默。 底下群臣心中所思,他又如何不知道。 只是取舍罢了。 “那景皇孙,又如何补偿?” 就在这时,一直站立旁侧的公孙卿不由得说道。 他本来不想参与其中。 更不想看到,如今群臣,瓜分“胜利”的欢宴! 但是,如此赤裸裸的抢夺景皇孙祈雨的功劳,他还是难以抑制心头之愤。然而他非常清楚,如今太子宫摇摇欲坠。 景皇孙身处其中,恐也有覆灭之祸。 不如趁此,以祥瑞之名换取一些好处,远离朝野,也能全了太子宫上下的性命。 毕竟,若是真的失去了争储的资格,那所谓的上天钟厚,就非钟厚,而是灾祸。 如果置换之下,陛下还有意庇护,群臣也不会在法理上步步紧逼。 一切都在“妥协”中圆满! “这……” “不如,给景皇孙封王如何?”突然,宗正刘长乐道。 皇子皇孙迟早都是要封王的,现在提前封也无不可。 而且,封王之后,按照规矩,其必须远离京城。 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彻底杜绝了再回中枢的可能性。刘长乐此举,其实也全着保留陛下嫡系血脉的心思。 而随着他说出口。 群臣之间,之前没有出声附和“刘屈氂”、“章赣”等人的臣子,此刻也不免在心中苦叹一声…… 也只能如此了。 “陛下,皇室子弟封王,确有可行之处。太子起兵时,史皇孙也参与其中。” “唯有景皇孙,在神明台。” 这些臣子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整个太子宫,只有一个景皇孙看似是清白的,可以保全已经坐定“谋逆”罪名的太子宫诸人。 当然,如果真的依法办事,别说事发之时,你在神明台。 就是不认识的三族,也是飞来横祸。 但天子血脉,长安城也未真的起刀兵之祸,百姓尚且安稳,天子尚未动真怒,岂可如此? “也罢……” 终于,刘彻徐徐点头,他的脑海里,回忆起昨日刘据与自己的对谈之景。 到底是嫡子、是长子,他曾经给予了其厚重希望。 按照这些臣子所言,让刘靖“自愿放弃”天意所钟的名头,将祈雨功劳让给“尧”。 如此一来,太子一脉算是彻底断绝再回中枢的可能。 但相应的,太子起兵一事,就可以大事化小,借着给刘靖封王,让他们彻底远离长安。 算是两全。 只是,那个皇孙会退一步,答应群臣吗? 刘彻也不知道,已经年老的他,因为昨日与太子相谈,加上一晚都在这大殿之中并未歇息,此刻脑子里一团乱麻。 他现在,也不知道去如何去处理太子! “罢了,让弗陵去吧……” “诺!” …… 同一时间。 刘靖站在高台之上,此刻,《还愿疏》已经被自己打开。 最开始写的上半篇。 从刘邦到吕后,到文景二帝,已经念了小一半。 下方的军士和百姓,听得也是连连点头,从太祖高皇帝立国之日起,汉室传承,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而就在他准备继续念下去,同时也思考着,怎么让建章宫和此地产生联系的时候…… 突然。 “停!” 建章宫处,御史章赣走在前列,在其身旁,还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娃娃。 而群臣这时候,也纷纷随着走了出来,刘彻远在其后。 “是陛下!是陛下!” 此地的军士,已经早早的发现了。 连连狂呼,激动不已。 对于汉室的军卒以及百姓而言,天子刘彻的名字,响彻了五十余年! 其如同屹立在高天之上的神明! 此刻见到真身,又如何不振奋。 而正当刘靖心中一动,正愁你们不来的时候,却见那章赣匆匆走近。 “景皇孙,陛下有令,《还愿疏》应交给弗陵皇子来念。” 没有解释,只有轻飘飘的讥笑。 下方,围看的军士以及百姓,纷纷愕然。 旋即想到什么,表情顿时愤懑起来。 “经过陛下身边的上巫推算,昨日那场雨,并非景皇孙在神明台所为,而是弗陵皇子于深宫,感动上天。” 章赣脸部红心不跳的说完这句话。 “你说什么?不是景皇孙?” “开什么玩笑,不是说景皇孙在神明台求雨吗?” “现在这是干什么?抢功?” 人群惊呼连连,章赣脸色一变。 他却是没想到,下方的军士能如此义愤填膺?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在大营之内的期门军和羽林卫,还有在上林苑的羽林孤儿。 而那些百姓,倒不足为惧,跟着太子一起谋反的人罢了,迟早也是一刀的命。 但光是激发其羽林孤儿的愤懑,就足以让他胆战心惊了。 “肃静!” “此乃上巫所测算,不是谁在神明台,谁就能祈雨!” 章赣高呼。 随即看向刘靖,声音变小,“景皇孙,退后一步,或可封王!太子宫一应,也可保全。” 刘靖眯眼,忽然一笑。 他想起了昨夜少傅石德给自己说的话,果不其然,真要封王? 不过,他可是说,宁要封侯,不要封王。 先不去管这些,刘靖盯着手中的《还愿疏》,心中暗笑,这是功劳还是过错,你们真的知道吗? 还有…… 刘靖又看向刘弗陵,话说上次那祥瑞神龟,是不是也是他们坑的这倒霉孩子? 谁让刘弗陵去念那上面的四句诗歌来着? 刘靖看向章赣,“真的让他来?” 章赣见刘靖有松动之意,连忙点头,“这是陛下的旨意!” “是吗?” 刘靖看向远方,略微思索,就已经有了决定,“可他不识字。” “弗陵皇子天生聪慧,常用字早已经熟识。”章赣笑眯眯道:“更何况,臣可在一旁,帮其认字。” 刘靖收起手中的《还愿疏》,冷声道:“你滚下去,我在上面看,让他念。” 章赣顿时脸色一变。 “否则……”刘靖指了指上空还未消散的云层,“天怒之!” “尔等可欺上瞒下,但骗不了真正的天。” “这……” 章赣转身,看向后方。 心有不定,只能悄悄传话身旁之人,让其去传话陛下。 远处刘彻听到后,只是稍作犹豫,便微微点头。 章赣得到消息,忽的牙齿一咬。 “也罢!我便在这台下看着……你需站在弗陵皇子之后。” 刘靖心中冷笑,但面上却有愤慨之意。 “这可是你们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