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世界的真相
就在云峥陷入刺杀危机的时候,一身男装的叶曦和水柔沁也跟随一支商队来到了大明贵州行省和播州宣慰司交界的山林地带。 此行,她的任务不仅仅是要重走叶天王走过的传说之路,为云峥争取一支制胜奇兵。 在她的心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探寻这个世界的秘密。 所谓的“这个世界”,指的不是这个由杨应龙制造出来的幻境世界,而是云峥和叶曦等人所处的现实世界。 云峥曾经和叶曦讲过“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那个世界没有武道、没有仙术、也没有魔法,但是历史走势却和叶曦所处的世界几乎一模一样——不仅事件相同,连人名都对得上。 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双无形的手,操控着一切,迫使其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 “莫非这世上真有天命?” 套用云峥的话说:两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如此之多的变量,却能够将历史事件推向同一个结果,而且过程大差不差,这只能解释为有一种人类所无法理解的力量,将所有人的命运都预先写好了结局。 叶曦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祖父叶天王亲笔所写的日记。 在日记的扉页,叶天王以“天命之人”自居,他坚信自己肩负着纠正被扭曲的历史潮流的使命。 然而,在这本承载着他心声的日记里,也不乏他流露出的无奈与无力感。 他常常写道,心中有许多渴望达成的愿景,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束缚,使他难以施展手脚,就像是被一条看不见的锁链紧紧牵制。 “也许在祖父尚且弱小的时候,这种波澜壮阔的人生对他而言是一种幸运,但是当他拥有可以改变很多既定轨迹的强大力量以后,‘天命人’的层层枷锁就会成为他的不幸。” 叶曦此行的目的,正是当年祖父叶啸天传奇人生的重要节点——药王谷。 药王谷,顾名思义,与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唐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动荡岁月里,播州曾经多次沦陷于南诏之手,成为了战乱频仍的焦点之一。 为此,深感忧虑的唐僖宗决定招募勇士进讨播州,收复失地。 太原人杨端与其舅谢将军入朝应诏,率领一支精兵强将,踏上了南征的征途。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们顺利地平息了南诏之乱。 战后,杨端自立为播州之主,这便是播州杨氏的由来。 而后,黄巢起兵反抗唐朝统治,军阀割据现象愈演愈烈,整个中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动荡。 在这场历史的大变革中,播州杨氏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于是大开方便之门,大肆吸纳这些流离失所的难民前来定居。 而这股难民潮中,便有一支来自中原的药王孙思邈的传人。 数百年的悠悠岁月,孙思邈在中原的正统传承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这些隐匿于山林间的旁系分支,却奇迹般地绵延至今,薪火相传。 神秘的药王谷,便是这一支传承的核心。 此时商队已经进入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一个建立在茂密山林边缘的城镇,他们将用山民缺少的食盐和粮食,与这些山民交换药草和毛皮。 叶曦注意到,这些山民派出的代表不但谈判技巧娴熟,出手也颇为阔绰,几乎将商队运来的商货尽数吃下。 (正如祖父日记中所记载的那样,这些依山林而建的城镇,与隐匿于崇山峻岭间的部落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相当于掌握着一条不为人知的销售脉络。因此这些看似淳朴的山民并不缺少和外界交流的经验。) 叶曦早在现实世界就利用叶天王传承下来的药王印接管了药王谷,因此她不仅获得了一批可靠的军医,还顺道实现了云峥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在贵州培植新型作物。没有这帮经验丰富的植物专家把关,云峥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驯服和培植辣椒、仙人掌等外来作物。 云家军已经很久没为缺钱的事情苦恼过了,这一点,叶曦居功至伟。 但是,这不代表叶曦可以在这个时代轻松找到药王谷。因为天启和崇祯年的药王谷,早已全员追随叶天王迁居到遵义府一带,因此地名意义上的药王谷,其实叶曦从未踏足过。 关于药王谷的位置,叶曦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故而,她需要亲自前往药王谷附近,确定药王谷的具体所在。 关于祖父当年踏上这条未知的冒险旅程的原因,叶曦如今身临其境,心中也出现了一丝明悟:“相比起云峥的家乡,我出生的这个大明,可能出现了一个不该出现的过于强大的杨应龙,也因此,‘天命人’叶啸天应运而生。” “之所以幻境里的杨应龙如此棘手,并不是杨应龙变强了,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叶啸天而已。” 这时,水柔沁带着一个淳朴的山民走向了叶曦:“大……少爷,这个山民已经应允,愿作我们的向导,带我们前往神秘的药王谷。” “既然如此,我们便即刻动身。” (果然这世上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钱解决,只要钱给够,这些常年在外界与深山之间架起桥梁的山民,便是最好的向导。) 叶曦知道,前方等待着自己的,还有更多的挑战。要知道,当年杨应龙为了积蓄实力,几乎将触手伸向了所有可以涉足的势力,这药王谷自然也不例外。 实际上,杨应龙几乎已经直接或间接控制了播州附近所有的茶叶和药材的渠道,这也是播州杨氏得以富甲西南的重要原因。只是像药王谷这种位居深山的部落,就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即便以杨应龙的气焰,也难以尽数掌握。 而当年叶天王便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不受杨应龙管辖的药农,组成了一支出人意料的奇兵,以此成功地挫败了杨应龙的诸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