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提出在安都试开科考
祁朝官员的数据是叶无唯问祁钰深的二妹夫王永清要的。 当初将王永清安排进吏部任吏部郎中,除了王永清性格合适外,另外就是在吏部安一颗钉子。 以前没有吏部时,朝廷文官的任免多控制在庄太傅和宇文太师手中,有了吏部后,吏部也成了庄太傅和宇文太师必争之地。 祁无双当初在吏部插不进手,因此干脆没推荐吏部尚书和侍郎,而是让祁太尉和祁钰深推荐了王永清任吏部郎中。 听叶无唯说了如此精准的官员人数后,大家都知道他是有备而来。而叶无唯还在继续往下说。 “朝廷七品及以上官员两千人,其中文官逾千人,这些文官中,真正听陛下话的不足两百人,你们让陛下下达的政令如何顺利执行? 所以,不开科举难道一直让你们架空陛下。” 叶无唯这话不算假。 虽然祁氏一派的官员表示支持祁无双,但那是因为祁无双如今施行的政令没有触及世家根本利益。 比如今天,一旦明白科举制会对世家不利,祁氏一派的礼部尚书立即反对。 吏部尚书冷对叶无唯: “叶侍郎说话不要危言耸听。 先帝在时朝廷就是这般配制,也没见祁朝如何。” 吏部尚书口中的先帝指前皇帝。 祁无双已正式登基,前皇帝成了先帝,官员们称祁无双的父皇则称他的谥号“景正”帝。 “所以先帝做了你们十几年傀儡。 先帝在位十三年,做过利国利民的事情没有? 没有! 先帝在位十三年,获利的只有你们这些世家。 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眼瞎耳聋,祁朝百姓如今的日子过得尚不如景正帝在位时。 祁朝如今暂时无事,可要是陛下再由着你们摆布十几年,祁朝一定会亡! 陛下身为祁氏子孙,不愿看到祁朝灭亡、想振兴祁朝没有错! 何况,太祖皇帝当年建立祁朝,虽说得了世家帮助,但当年对太祖皇帝帮助最大的是叶氏一族。 可如今,得利最大的却是庄氏和宇文氏,凭什么!” 叶无唯从来没想过能与庄氏和宇文氏和平相处,因此他话语间一点也不给庄氏和宇文氏留面子。 可偏偏叶无唯说的又是大实话,只是被他以一种“不要脸”的方式说了出来。 叶无唯一通“胡搅蛮缠”的话说得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都不知道要如何驳斥他。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庄氏和宇文氏的确是得利最大的世家,可这两家主打路线皆是“联姻”。 工部尚书看了眼不说话的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决定还是暂时做个缩头乌龟。 反正在内阁中,他的话语权一向最小。 现场诡异般安静下来。 小邓子看着“慷慨激昂”的叶无唯,再看向眼中全写着“你最厉害”的祁无双,心中又叹了一口气: 陛下这辈子想在言语上占上风是绝无可能了,只看能不能在床上占上风! 不过如今看来,陛下在床上还是占了上风! 在场之人均不知道小邓子此时脑中全是废料,见现场气氛僵持,祁广仁出来圆场。 “我也是祁氏子孙,自然希望祁朝能永久昌盛。 不知叶侍郎说的科举制准备如何实行?” 叶无唯的目的是帮助祁无双推行科举制,不是与几位尚书争口角胜负,自然很自然地接了祁广仁递过来的梯子。 “陛下虽然想要多些可用的人手,但他也想朝廷平稳。因此他决定先在安都推行科举制。” 听叶无唯这样说,三位尚书松了口气。 吏部尚书重新开口:“那陛下打算录多少人?” “第一届科举制只是试行,又只在安都甄选人才,因此定额也不能太多。 让我想想录多少人合适……” 叶无唯故作思考起来。 何长松看着叶无唯大为佩服! 叶侍郎真厉害! 不仅身手好、杀人如砍瓜切菜,口才同样好! 一番话将几位阁老说得哑口无言、无话驳斥。 就是这演戏的功夫也是一等一的好! 明明是早就与陛下商量好的事情,可被叶侍郎这一“演”,倒像是临时起意! 而且叶侍郎说了许多话,却故意漏了最重要的一点: 只要是安都户籍之人都可以参加科考。 哪怕这个安都户籍是临时获得的。 这心机…… 也不知道和楚首辅比,谁的心眼更多? 不像他,他进内阁只是为了替陛下占个位置,平时投票站队楚首辅,什么治国方案都拿不出来。 就连耍心眼都耍不过别人! 看来他还是更适合在军中耕耘他的一亩三分地。 等到陛下有了人才,他主动提出退出内阁,让有能力的人去勾心斗角! 叶无唯故作思考了一会后,道: “第一届科举录取人数不能太多,就录进士120人吧。” 吏部尚书紧接叶无唯的话:“那这120人如何安置?” “这一点我倒是想过。 都察院虽然建了部门,但其实是个空架子。 有了新录取的进士后,可以将都察院正式搭建起来。 在都察院增设监察御史职位,监管各州府官员。 让都察院真正行使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等职责。 除了增设监察御史职位外,还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六科。 六科负责监察六部,职责包括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之事。 六科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科设正七品都给事中;从七品左、右给事中和给事中。 六科属于一个独立的机构?,不隶属于其他衙门,直接向陛下汇报。” 说到这里,叶无唯还特意补充: “六科虽然是直接向陛下汇报,但可不是之前的绣衣卫。 六科主要作用是谏言、监察,纠其弊误,人员全在明,没有兵权,不能私闯民宅、在各府私自设眼线。” 叶无唯最后一句话意有所指。 不过听了叶无唯最后一句话,大家也放了心。 一直没开口说话的工部尚书很“合时宜”地问了一句: “六科的职责是不是与都察院类似?” 看在工部尚书一直纵容他在工部瞎折腾、没有为难过他的份上,叶无唯对工部尚书比对吏部尚书客气多了。 “你这样说也没错,他们的工作性质差不多。 只不过都察院是监察百官、而六科主要是监察六部的工作合不合规。” 听叶无唯这样细细解释,几位尚书倒也觉得六科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