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落魄世家却拥有最多的底牌
“这是……” “现代世界的图画!” 苏夙感叹着,语气喃喃。 眼前的画卷由中间的裂缝,分为两部分。 深深的镶嵌在头顶的“天花板”上。 “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 她开始思索着,自己和手机世界连通的巧合性。 因为身处画卷之中的一位女子,在古今城市交界的地方,身着着现代服饰。 苏夙想要看清她的面容,却觉得每当自己专注集中在画上某个点的时候,可视的地方就会模糊不清。 “你能看清吗?” 苏夙尝试了几次后无奈放弃,只能将目光转移到苏瑾尚的身上。 “我……” “好像是能看到具体画面的,却形容不出。” 苏瑾尚眸中存疑,他也觉得有些蹊跷。 按理说,这里应当只有建造时,才开启过一次。 而他在传承了这个秘密后,从未听祖父说起有这样一副神奇的画。 “不过日后可以请画师来临摹,到时姑娘或许就能判断出了。” 苏夙心底有些失落,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自己的脑海中呼之欲出了,却被迷雾遮挡着看不清前路。 接下来的时间里,苏夙抛弃了疑惑,按照先前和苏瑾尚计划好的,将这里的财宝隔空装进自己家里。 只是在分批运输之下,她的屋子明显不太够。 只好买下了对门正准备低价出售的仓库。 连通邻居打包出售的那间房子,加在一起,有两千平加一百五十平的面积。 苏夙在提出全款买下的时候,双方都生怕对面反悔,所以交接的过程极快。 原本至少需要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却只花了一个下午。 苏夙的脑海中,有种突然变成暴发户的不真实感。 而且……这也实在太多了些。 算上宽和高的面积,整个仓库都被堆砌的满满当当。 但为了以防万一,苏夙特意在大门处留了一处空隙,用隔板遮挡着,在搬运之前,先请了安装师傅,安了一道坚实无比的暗门。 打开这两道门后,才可窥见这里的全貌。 为仓库安全性多了一重保障。 毕竟苏夙从未想过真正拥有这些财宝,只是答应下来代为保管。 在苏家开始起家的时候,便说什么也会全是返还。 因为她在心底想着,那时应当也到自己离开这里,返还现代世界的时候了了。 这些于她而言,只是一个阶段而已。 再次回到平原上的时候,苏瑾尚看到的便是她眼底闪烁流光,正在皱眉思索着的小姑娘。 他一时之间竟有种时间暂停的念头。 想要将目之所及的这份笑容,铭记的再久一点。 “这一趟耽搁的时间比想象中节省了不少。” “多亏了苏姑娘足智多谋。” 苏瑾尚顺着她的语气接了句。 苏夙难得认真的看向对方。 “不是什么苏姑娘,是苏夙——” 她有些无奈的重复着,还拖了拖长音。 苏夙发现这人有时候就像榆木脑袋,一点儿也不懂变通。 就连如画都改口了,他却还是整日里姑娘姑娘的唤着。 就好像……隔着很远的距离。 苏瑾尚眉眼间晕开了一丝惊喜。 连带着原本平静的面容,都泛起笑容。 “那多谢你了,阿夙。” “我……我可以这样称呼吗?” 苏夙眸中闪过惊讶,不过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能当做称呼的了。 “好。” “现在回去,应该刚好赶得上那个方位。” 苏夙向西南方向看去,那里虽是一片坦途,但比这边的绿植要丰富些。 应该是中原的中心地带了。 两人一边沿着回归队伍的方向走去,一边交谈着。 苏夙的脑海中,此时也有些疑惑。 “既然苏家有如此底蕴,为何不早些拿出来,或是将金库建在离定国公府近一些的地方呢?” 岭南之地,简直和原本的京都,是南辕北辙的差距。 将如此重要的根基储藏在这里,在苏夙看来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苏瑾尚闻言陷入回忆,嘴角牵起的笑意不只是无奈还是苦涩。 “其实此处在当年祖父与元帝开国时,便一同开始准备了。” “元帝对于祖父十分信任,为人也广施仁义。” 苏苏瑾尚犹记得自己年幼时,曾看到过的,祖父和元帝一同在校场点兵的风姿。 只是因为先前在征战中落了伤,又在处理国事上耗尽了心血,元帝没过几年就离世了。” 苏夙认真的侧目听对方说着,对这件事也了解了个大概。 “后来元帝的长子登基,维持了几年的太平盛世。” “只是好景不长,前年传出安帝在公中暴毙的消息。” “后来便由安帝的二子,淮安王接管了皇权。” “也就是当今的新帝。” “纵使他机关算尽,也难料到其实苏家还有这一重保障。” 后来的事,苏夙就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 她日有所思的垂眸,心底亦是有些无奈。 在苏夙的认知中,元帝应当算是史册中那种善与调兵遣将的英雄角色了,也难怪可以成为开国帝王。 单凭他对苏老太爷重情重义,甚至将对方当做兄弟一般看待的做法,就已经让苏夙觉得有些敬佩。 但没想到还不止如此,安帝怕自己会有不成器的后代,在自己死后,对苏老太爷和苏家不利。 特意为苏家准备了最后的底牌。 将半数国库的底蕴,都一并交到了苏家的手上。 虽然也是有些私心的。 元帝送给苏家那根木簪,也是希望苏老太爷看在他的面子上,辅佐帝王家。 今后若是元帝的后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错事,也希望苏家凭此放他们一马。 “在元帝的心中,一直牵挂着当初和祖父一起安邦定国的日子,所以从来都将天下看做是与苏家共有的一份。” 说完时,看出了苏夙的情绪,他又添了句。 “初听祖父同我说起这件事时,我亦是觉得震撼。” “何止啊?!” 这不妥妥的就是史册上都形容不出的那种明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