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教书
其实傅南寻也就只是确认自己没有危险之后,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这日,她又发现一个看书的好地方。 庄子里是有好些个秋千的,本来是庄子里那些农人做给他们的孩子玩的,她既然喜欢,农人们都是庄子里签了契约的家奴,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只小心的叫她注意点,别伤着自己,要是哪里伤着了,他们可是担当不了的。 傅南寻好笑,却也正经的让他们放心,舒舒服服的晃着秋千看着手里的书。 庄子里的孩子们本来还小心翼翼的,不敢得罪了主子,但和她相处了一会儿,就都变得不怕人了。 她坐在秋千上看书,他们就在周边乱跑,嬉笑打闹,还采了一些花来送给傅南寻。 没有随着家里人喊姑娘,而是一口一个大姐姐,显得很是亲热。 傅南寻毕竟不属于这个世代,没有那么多规矩,也乐意他们和自己亲热,接过那朵野花来,压进书里,告诉他们,“这个叫书签,等干了之后也很好看的。” 孩子们懵里懵懂的,其实连书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多大的概念,歪着脑袋表达同意,就又像是撒欢的小狗崽一样闹腾去了。 傅南寻兴致盎然的看了他们一阵,本想要继续看书的,可却有些看不进脑子里了,忽然想到刚才的一幕,突发奇想。 知道他们这个阶层的人都不会去读书的,否则读书人也不会那么的受尊重。 哪怕不是中了状元,只要能有个秀才的功名,这辈子都很有荣光了。 心里不由得有些怜悯,也真心实意的想要稍微的改变一下。 哪怕影响不大,至少也不是个目不识丁的。 她对自己的本事还是有数的,能改变几个人,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了。 想到就去干,因为没有东西来教,她还苦恼了一阵,发觉手下来了,便立刻兴致勃勃的,“能不能麻烦你一件事?” 手下跟着南荣辰逸,性情方面也是相似的,不然也不会把人好好地带来庄子里,听她这么说,开口道,“姑娘有什么尽管说就是。” 傅南寻对这里了解不深,但也略微有个概念。 不光是书本贵重,连笔墨纸砚也都不是寻常人家能负担的,买得起一些浆纸就很是不错。 自学就很难,更别提找先生还需要交束脩之类的。 读书,算是很多人心里的渴望了。 所以她开口也有些小心,“就是想让你找些笔墨纸砚来,还有一些浅显些的书本,我想教这些孩子们识字读书。” 手下愣了一下。 傅南寻还以为不可以,“不行的话就算了吧。” 手下摇头,“没什么不行的。我之后便把这些送过来。” 只是太过惊讶了,这个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奇女子,被人关到这里不算,她还有闲心当教书的先生了? 傅南寻没去想这些,等东西到了,第二天就召集孩子们过来。 孩子们都是家生子,这时候还小,等大了才会帮着干活的,每天除了玩就是玩,不过有时候也会帮着挑挑水什么的。 知道大姐姐要教他们写自己的名字,小孩子们都很是快活。 因为平时里大字都不认得一个,还是挺羡慕能去上学堂的人的,只是一个个都不说,小小年纪,也知道自己和人家的差距。 傅南寻没有浪费笔墨纸张,先是让他们在地上用树枝划来划去,然后再让他们捏着笔,在纸上写下,都有些歪曲扭八的,但他们都非常的兴奋,很有学习的劲头。 傅南寻本就是做大学老师的,对于教书育人十分的有一套,也很欣慰孩子们这样的态度,心里还默默的有些心疼。 有些事情,真的是有对比的,那些被送去学堂里的,每日都唉声叹气,这些这辈子恐怕都不能学习的,反倒是珍惜到了极点。 学习了写他们自己的名字,傅南寻就打算教习一些简单的东西,才第一天开始,不用教太难的。 想了一下,就想到了一首诗:悯农。 这也很适合庄子里的环境,虽说是不用伺候人的,但是整日面朝黄土,也是很辛苦的。 她原本去翻阅那些诗篇,可半晌,才想起,这个完全不存在的时代,怎么会存在这首诗呢? 不过她没有觉得麻烦,反倒觉得又是一种幸运,正是因为这个朝代是不存在于历史的,有些东西,她就可以灵活的运用了。 比起那些她陌生的诗人,还是那些被后世写于教材的比较朗朗上口,也具有意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跟着读,还把全诗都给背了下来。 傅南寻又给他们解释其中的意思,其实字面上就很能理会了,也让这些孩子们觉得他们的劳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农人们辛苦的劳作回来,一身的疲惫,但远远的听见孩子们朗朗上口的诗句,再看见他们排排坐着,上课的样子,心里一阵惊异。 “爹!” “爹娘!我们在读书呢!” 孩子们兴奋的去围住回来的爹娘,一个个都很得意的炫耀,“我还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呢!大姐姐教的比学堂的先生还好!” “娘,我背诗给你听!” 农人们一个个都很惊喜,欣慰,没想到竟然还能在庄子里读上书了。 如果能识字,以后大了,也就不用和他们一样种地,可以去有钱人家做奴才了。 傅南寻心里复杂,但也知道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为人上人的。 如果也算是帮上他们,也不枉做这些事。 “没事的,我也只是闲着无聊,要是你们愿意,孩子们每天都可以跟着我继续读书的。” 见傅南寻如此谦虚温和,农人们心里的感谢更重。 种地和去府里做奴才,那可是天差地别。 毕竟他们都是带着奴籍的,也就跟到大公司上班和打工的区别差不多了。 想通这点,傅南寻就不多纠结了。 晚上,农人让孩子悄悄送来一些他们摘来的野蜜,傅南寻不好意思收,但也不好拒绝,决定更用心的教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