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珩家里就剩下爷爷,母亲那边的亲戚他不打算联系,这一点提前跟杨诚说好。 村里人都算他长辈,这次除却他爷爷以外,王婶会出面。 杨诚他们倾向于在家里吃饭,人少,距离也有些远,刚好一起把现在的情况都看看。 沈珩家在村里是有一套楼房的,因为他爸突然出事的缘故,还没有完全装修。 B市的房子自不用说,那个价位按照一般律师的工资来算,沈珩最少需要十五年以上才能买得起。 这十五年里,他还得省吃俭用,不附加其他额外支出。 这里沈珩也跟季落沟通过,因为主要的朋友亲人都在江城,季落未来即使是在B市发展,也主要是在江城这边扎根。 沈珩后续是准备在江城这边买房,老家的房子会整体修缮后再装修。 初次过去,带的东西不多,计划是吃过饭,歇一晚再离开。 杨诚路上还是跟沈珩嘀嘀咕咕,两人好像有很多话要说。 前面是季落在开车,杨思思坐在副驾驶。 她拿着手机跟人聊天,本来还想插话,但后排两人都默契的放低了声音,车子行驶途中,怎么也有一些噪音在,她努力好久,没有听清楚,索性放弃。 手机上原墨问她暑假在干嘛。 杨思思老实说:“准备去乡下,我闺蜜要见家长了。” 原墨:“你闺蜜多大了?” 杨思思说:“满十九岁了,明年就二十了。” 她也想到,高三那年,季落生日简单过的。 大一时本来说大家聚聚,结果发生了卷入了抄袭风波,也跟着只是走了个流程,没有什么仪式感。 在下一个红绿灯时,她跟季落搭话:“暑假要么还是出去玩玩?” 季落现在变得太过上进了,放假也有一堆事情缠身,没有放松过。 季落对她还是很宽容宠溺的,问道:“想去哪儿玩?” 杨思思想想,江城这里,她们其实也没有逛完。 早两年的时候,季落只在学校附近玩,去过最多的地方是夜场十字街。 毕业以后又提前去了B市,因为沈珩在那边的缘故,他们会定期约会,去打卡一个景点,或者约好去吃某个小吃,生活还算丰富。 杨思思说:“我查查江城有什么好玩的。” 手机上原墨也给她回复了消息:“你闺蜜这么早见家长啊?” 杨思思就跟他解释说这两人虽然才谈,但是高中就在一起了,加上男方家庭成员少,现在爷爷是见一次少一次,所以先见,反正也不是订婚,就过个明路。 她现在跟原墨说话,已经不会跟以前一样那么紧张了,至少在网上时不会,偶尔还会跟人斗图开玩笑。 现实里遇见又是另一回事了,她还是会怂成一只鹌鹑。 所以季落问她跟原墨的进度,她是真的不知道,也难以说清楚,甚至觉得现在这个距离也挺好的。 自己开车,会少去等车时间,高速上下来,不到二十分钟,就进到了镇上。 季落熟门熟路往山里开,杨诚跟沈珩两人也及时结束了谈话。 进村以后,季落还是把车子停在了村口王婶家的院子里,带人下车。 今天会过来地消息已经传出去,还在村里的人都热情的过来打招呼。 杨诚也是从小村子里出去的,本身人也八面玲珑,一路也不见外认生,像都认识了很久一样,还能个人聊上几句。 王婶匆忙从沈珩家里赶过来的时候,还佯怒地瞪了沈珩一眼:“说了快到了给我打个电话,这人都进来了,你消息都没有一个!” 沈珩就是笑,“忘记了。” 王婶作为妇联主任,跟人打交道的事情也干得多,跟杨诚互相自我介绍了一下,就引着人往沈珩家里走。 “今天饭就在沈珩家里吃,我早上叫了两个嫂子帮忙准备饭菜的,买了一些,也有我们这里的山珍野草,吃个鲜味儿。” 杨思思回头看看季落跟沈珩,稍稍一犹豫,还是决定跟上杨诚的步伐,先一步走了。 后面沈珩跟季落聊着天,这件事已经定下,两人就此国通过半个月,未来的规划沈珩有,季落也有,两个人步调一致,都想要一个好前程,事到临头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反复提及惹人厌烦。 他问季落等下要不要去果园看看:“现在果园里也热闹的很。” 他们村果园在山上,这个季节成熟的果子不多,主要是瓜果类,什么西瓜、甜瓜的。 桃子也有,但因为不耐放,所以种植不多。 “可以啊,试试做果酱吧。” “嗯,我教你!” 山里有条小溪,运气好的话也能插到鱼。 沈珩想要是下午能撞见,也可以带她野炊一回。 野外就地烤出来的鱼很鲜嫩,配上果浆,别有一番滋味。 到家时,帮厨的人已经离开。 沈爷爷跟杨诚坐一块儿,沈珩在爷爷另一侧,季落坐沈珩旁边,杨思思挨着季落,王婶就挑了空座,跟杨诚挨着,这样也好招呼人。 是一个比较家常型的聚餐,沈爷爷辈分比杨诚高,加上耳朵不好,偶尔说话不清晰,人在,态度在就足够,交流上主要是王婶来。 因为也不是直接谈婚论嫁,主要话题聊过以后,就进入了家常环节。 这里就不会说大人的事情,成了家长对孩子的商业胡吹。 杨诚夸沈珩,王婶夸季落。 回头又谁都不落下,顺便把杨思思也夸了一顿。 杨思思差点儿噎着,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还会夸到她头上。 总之,这顿饭吃得很和谐完美。 饭后是沈珩主动去收拾东西,王婶带杨诚又在村里转了一圈儿。 “我们这里比较偏僻,经济不那么好,因为年轻孩子都出去打工了,村里人也不多。沈珩以后应该也是这样,到时候在外面累了,也可以回这边散散心。” 山间散心,比不上城市里方便,但也更加安逸自在。 置身于自然,也能更好的洗涕心灵。 杨诚对此没有意见,“挺好的。” 王婶这才松了口气,就怕人家现在就不想让孩子回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