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姑,你知道县城哪里有可以批发副食品的商店吗?” 林姑姑:“你问这个干啥?打算去买东西吗?咱们镇上粮站旁边不是有一家供销社吗?” 半夏把这几天一直思考着的事和家人说了,“我打算做点小生意。” 一听做生意,张淑芬就觉着不靠谱:“你身上才多少钱?别把这点子身家都给赔上去了,你瞧瞧以前那些投机倒把哪有好的,家产都得没收完。” 张淑芬娘家祖上就是做酱菜生意的,前些年就因为家里以前开过店,差一点被打成小业主。 张淑芬想起那些年的事,现在都还怵得慌。 一听半夏想要做生意,下意识的就反对。 半夏忙道:“妈,现在和以前的政策不一样了,我去商台市找小石头的时候,那马路边都有好多小商小贩摆摊儿,一点事都没有,公安还在那儿买东西呢! 你知道吗,我就站在招待所的窗户边往外看,就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个摊子上最起码挣了十来块钱,你想想,这一天下来能挣多少?” 半夏给她妈洗着脑,张淑芬一听能挣这些,眼睛都亮了。 “所以你想的被抓那些事根本就不会发生,不信你问姑。” 半夏能这么确定以后做生意都不会出事,是因为看过梦中的那本描写这个世界的书的缘故。 书中描述的那些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车如流水,什么商战、权利争斗,给了半夏很大的震惊,原来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不久的将来会繁华成那个样子,真让人向往。 林姑姑接过半夏的话:“是,国家现在也鼓励大家做生意,南方那边还搞了个特区,我们厂里有那胆大的,办了停薪留职跑南方去了,嘴里嚷嚷着说要去赚大钱。 咱们这是个小地方,大家都还束手束脚的不敢干,嫂子,你都几年没去过县城了,你现在去看看,就这两年,县里开了好些家干个体的店呢,什么裁缝铺、食店、服装店,人家是干得风生水起,一点都没少赚,我看得都眼馋。” 张淑芬就说她:“你眼馋啥?在厂里干着多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 林姑姑就笑:“是,在厂里也就这点好处了,我就图个安稳,说赚钱真赶不上人家干个体的。” 张淑芬把话听了进去,这样说起来,还真是个不错的营生。 因为结婚,半夏的户口迁到了石家村,林家沟这边的地都收回去了,石家村那边倒是给她分了地,但是等婚一离,那边肯定也得收回。 他们林家沟在一个山坳子里,背后就靠着山,唯一的好处就是离镇上近。 村里的地本就是人多粥少,现在还有好多新生的孩子在等着呢,轮到半夏这个回迁回来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半夏现在在村里连个地都没有,相当于离了婚就等着坐吃山空,要是有个营生那也是很不错的。 林姑姑就问半夏:“你是打算也开个副食品店?” 半夏摇了摇头,“那样成本就太高了,况且现在有的东西还是要票的,我没有票也难买到货,我就想着先去看看,要是有合适的,我就多买点儿,能拿个批发价,然后挑着去离镇上远一点的乡下卖,在乡下还可以收些鸡蛋、鸭蛋、黄花菜、干货啥的转卖到城里去,这样两边倒腾从中间赚个差价。” 半夏现在还记得在火车上那位大姐的话,南买北卖的生意她现在虽然做不了,但是城里乡下两边倒腾的生意倒是能做。 林姑姑一听说她还要挑着担子像个货郎一样的去乡下卖东西,便忍不住心疼:“你一个女同志,哪里能吃得下这样的苦。” 张淑芬也舍不得闺女受这罪,有个赚钱的营生是好,那也得看什么营生才行啊。 他们这儿离镇上远的村子,有的在山上,有的在山里,这上山下山的,姑娘家家的哪能受得了,这不是找了个最难的活在干吗! 其实半夏也想了很多,开店她没本钱,像别人那样卖好看的衣服她没地儿进货,姑姑虽然在制衣厂,但他们厂里的衣服本来就在本地销售,也不咋好看,销量肯定不咋地。 再说了,她这小打小闹的,就拿几件衣服,人家制衣厂估摸着也懒得搭理她。 大点的生意,只能等她的本钱够了再看。 “我呀!”就在这时,麦冬从门外跑了进来,也不知他在外面听了多少。 “我和姐姐一起,我给姐姐当劳力。” 别看麦冬才十六岁,却已经长成该一米七六的大高个,家里就他一个儿子,什么好吃的都舍得喂他,从没亏着过他的嘴,壮得跟个小牛犊似的。 林姑姑眼睛一亮,笑道:“还真别说,有麦冬在,半夏这生意真能成!” 张淑芬便道:“你到时候可别哭,让你姐生意做不下去。” 麦冬不干了,这不是小看人吗? “我才不会呢!我一定帮姐把生意做起来!” 半夏笑意盈盈的:“那我就先谢谢你了,等姐挣了钱也给你发工钱。” 麦冬马上道:“我不要工钱。” 半夏笑道:“那不行,不要工钱的我可不敢用。” “为啥不敢用?姐你有钱了给我买点肉吃就行。” “工钱得给,肉也得买……” 林姑姑和张淑芬两人笑看着两姐弟之间的谈话,时不时的插上一两句,半夏离婚带来阴影像是已经在这个家里消失殆尽。 院子里的山楂树下,林长生抱着小石头指着树上的小鸟给他看,小石头张着小手一拱一拱的往上冲着小身体,想要抓住在他头顶上叽叽喳喳、跳来跳去的小鸟,让小鸟下来和他一起玩儿。 突然,小鸟一下子飞走了,小石头张着小嘴震惊的看向自己的姥爷,嘴里‘哦、哦’了两声,像是在问姥爷,小鸟怎么飞走了? 它怎么不陪小石头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