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林之念真的出去了。 她有事。 为昨天承诺纪缺和缉尘的事。 其实,就算他们不提,林之念觉得也该到时候了,甚至这段时间隐隐在为这件事做准备。 要不然解释不了。 她为什么早不用《西游》晚不用《西游》。 偏偏半年前,让名下各大戏班、说书先生、街头皮影,上演《西游》,还拉出了自己目前能做出的最逼真的后台效果。 而且。 好巧不巧的是,今天恰好是《西游》第一场,大结局。 而她攻破‘桎梏’的利器,一直都在改动的结局里。 甚至可以说。 这是她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对封建王朝初步试探。 “夫人,去范楼还是静馆?” 林之念闻言掀开车帘。 街上人流如织。 即便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看,都城的繁华也让人惊叹。 提肉送货的小哥、来来往往的人群、叫卖的唱腔,以及五步一茶楼、十步一戏苑里卷的飞起的故事、传说。 说起这些故事,可能?多少?有点她的因素。 在制度、管控森严的帝国王朝里。 她想获取第一桶金并不容易,思来想去的无本生意只有卖乡间小调。 第一首曲子,她得了五个铜板。 尝到了‘甜头’后,她开始指使陆缉尘去秦楼楚馆卖曲。 因为她姐姐是县令大人新纳的妾室,她和缉尘没有被关进柴房夜以继日的写曲,对家酒楼也才没有杀了他们,杜绝对手再获得曲源。 就这样,他们才算打开了赚钱的局面。 后来为各大茶楼、戏院换血。 再后来,他们成了戏院背后的最大老板。 可谁又是傻子。 以文立身的封建王朝读书人,在看到巨大的利益后,快速做出了反应。 谱出比她们更优美的曲风,讲述更严谨更扑朔离迷的故事。 林之念也第一次见识了,文治天下时,文艺推陈出新的速度有多惊人。 远不是身在理科走天下的时代的人能想象的。 好在她还有奇之一道,她们也早已完成了第一波积累。 如今在这个行业,十多年过去了。 连她出门时都会被更新颖、更厚重的故事吸引。 汴京城各茶楼戏馆中的作品更是丰富的让人惊叹。 但《西游》还是为她,敲开了汴京戏院的大门。 林之念将车帘放下:“去静馆。”’ 她要看看效果,才好继续调整。 …… 静园挤满了人,即便雅座旁的走道也挤的得水泄不通。 取得真经的诱惑,不亚于长生不老的神圣。 在人人重佛的大周,这是期盼已久的果实。 林之念直接去了三楼。 戏,已经临近结尾。 唐僧师徒四人踏上了雾气缭绕的台阶,周围瞬间佛光万丈。 蒸腾的雾霭、闪耀的金光,一尊尊或隐或现的佛像,让虔诚礼佛的看客,目瞪口呆。 心诚之人更是直接跪下,祈求诵经。 此时,一尊弥勒在雾霭中露出真身。 点金的眉心痣慈祥普度,为师徒四人,送上自己的箴言: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阿弥陀佛。 雅座上的贵客,滚动了手里的佛珠,诵一句佛法无边。 第二尊佛陀于光影中现身,渡下第二道箴言: ——心若无牵挂,便是自在人。不在世间,胜在世间。 这是无我长生道,又一思想升华! “阿弥陀佛。” 不是师徒四人敬颂,是下面的观众。 第三尊弥勒出世,后方大幕顷刻拉起,伟岸的圣者迈出一步,缩地成寸,顷刻间换了天地, 看客瞬间惊叹。 弥勒送出自己的佛家哲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本我,真我。 通圣之路,是保持心灵纯净,不被世俗污染。 佛哲一次次融汇,一次次贯通,在真我之路上步步拔高。 下面一片寂静。 第四尊佛祖,推开第三尊弥勒的画面,他更为慈祥的,站于天地间,送出了他的箴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提出,心本超尘,吾本吾真。 台下唯几坐着的看客,也跪下了。 阿弥陀佛。 仿佛这一刻,面对层层递进的佛家哲学,看客与唐僧四人一起,取到了真经。 取到了哲物真理。 惊艳的舞台效果,一句又一句佛家箴言,一代又一代佛家大能经过无数日日夜夜悟出的至高理念,都将闪耀在佛哲的长河里,惊醒世人,彰显大哲智慧。 为佛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