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丰华传

第67章 憨头憨脑的南平王

丰华传 小众的让步 9450 2024-10-22 03:58
   和郭亦镇预想的一样,南平王姗姗来迟,且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   不光皇帝拿他没办法,林哲也不想节外生枝与这位匹夫王爷较真。   如果林哲胆子大一点的话可以赌一把,赌南平王与陆知心这边还未就此接触,让南平王鉴定密信。   这样好是好,可林哲就会成一个讲话不算数的人,毕竟南平王过了一个时辰才来的。   再一个就是这赌的风险还是蛮大的,林哲不会去赌。   于是乎南平王这个最佳人选终因超时问题作废了,但南平王赵松疑神疑鬼,他问皇帝唤他来作甚。   皇帝一脸的微笑。   “皇叔,众卿刚才在议皇叔为什么不早朝?朕就把皇叔叫来了,皇叔你不会怪朕吧。”   南平王赵松眼一斜。   “官家,你是知道臣的,臣喜欢玩乐不喜伤脑筋的事,再说臣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享受生活也是人之常情,况且朝中大臣众多,不差臣一个,官家你就让臣多过几年逍遥日子吧。”   说完,南平王赵松意味深长的瞟了一眼林哲。   林哲有点惊,这老小子啥意思,难不成他什么都知道了,在怪林某挡他的财路。   他来了又没下文了,或许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这一个多时辰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只是有些不明白,如果有人把南平王搞定了,那南平王不应该迟来的,南平王应该是火急火燎赶来鉴定的。   皇帝还是一脸的微笑。   “皇叔,朕也希望你天天快乐,只是众卿有意见,大家讲你俸禄高又不管事,实在是有负皇恩,众卿想给你安排一份差事,不知皇叔愿意否?”   赵松一听要给他安排一份差事,他立刻表示了反对,停了一会又问是什么差事?   赵松这种表现似乎在说,不是他不想管事,而是要看管什么事,你要是把一个油水衙门交给他,那他一定会去管。   皇帝咳嗽了一声。   “皇叔,朕与你乃一家人,朕希望皇叔能为国分忧,至于什么差事可问陆中书,他会安排的。”   皇帝把赵松踢给了陆中书,这让陆知心大为紧张。   谁都知道南平王赵松难伺候,他哪里能办差。   他能干的就两件事,贪财与好色,虽然这是大家共同的特征,但大家主要是办差,次要才是贪财好色罢了。   赵松一听是陆知心给他安排差事,立马凑到陆知心身边笑嘻嘻的问。   “陆中书,不知给本王安排什么差事?本王不挑的,有差事就行。”   赵松嘴上说不挑,实际上比谁都挑,赵松尤其喜欢三司衙门跟刑部。   这两衙门都是大宋朝的香饽饽,赵松做梦都想管着这两衙门。   陆知心当然知道赵松的小心思,他是不会让赵松如愿以偿的,他己经想好让赵松管什么了。   “王爷,最近东京汴梁城可不太平,大理寺那又在负责查大案,王爷你不如屈尊到大理寺管点事,林大人初入官场,虽然升迁很快,但很多地方没什么经验,王爷你去刚好可以给林大人提一点中肯的建议与经验,相信在王爷的带领下,大理寺一定可以走出低谷,早日破获此等大案。”   陆知心包藏祸心,把南平王赵松安到大理寺来,明显的居心不良,简直是来拆林哲台的。   赵松要是来大理寺管事,大理寺上下不乱才怪?这说来也得怪皇帝,你干嘛要陆知心来安排,你自己安排不行么?   林哲立马表示反对。   “陆中书,你这安排欠妥当吧,王爷可是金贵之身,怎么能安到邋里邋遢的大理寺来?大理寺多危险了,整天与凶残的贼人打交道,万一有一个闪失,谁能负责?并且南平王最善长的是管事与管钱,把南平王安到中书门下或者是三司衙门不行吗?你们要是实在不愿意,吏部尚书不是空着吗,让南平王出任吏部尚书,不香么?”   林哲的这个提议南平王赵松很满意,赵松其实不想到大理寺去,那么己经有厉害的角色在那杵着了,再去就太没意思了。   中书门下和三司衙门以及吏部都是香饽饽,三个衙门去一个总应该是可以的。   赵松盘算好,等林哲话一说完便开口了。   “陆中书,林大人的提议不错,本王喜欢,三选一的格局你该不会拒绝吧。”   南平王赵松借力打力,一个劲的逼向陆知心。   可能连南平王赵松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事降临,中门门下和三司衙门这两地方。   估计陆知心他们打死都不得肯,吏部尚书那似乎也不行,赵松闲置的时间也够长了,有机会管肥差那是怎么也不得放手的。   这种情况下,不光陆知心他们恼火,吏部侍郎董平安也气的不得了。   本来董平安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随着南平王的晚到,董平安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曾想乱扯之下扯到给南平王安排差事了。   这就够了,还要把董平安最爱的吏部尚书的官位提出来,如果陆中书他们选择委屈求全,那董平安又得甘于人下了。   在南平王手下可不好混,这厮不但会把权,而且会把财,在他底下怕是汤都喝不上。   蛮顺利的一件事情怎么会搞成这样,这一切都拜那林哲所赐。   若不是他,吏部尚书早己是囊中之物了,所以现在必须顶住,拦南平王赵松于吏部之外。   董平安赶紧和几位高官进行沟通,央求他们发声阻止南平王韩松。   虽然董平安面子不大,但他妹是太妃,在宫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几位高官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得答应下来。   董平安搞定完几位高官,又准备施压于陆知心,要知道陆知心可是关键,要是他一口答应了,那其他高官可就不好发声了。   眼下的陆知心也是一头的乱麻,情形转变的太快了,本来南平王是来鉴别密信了,结果密信没鉴上,皇帝跟他扯上差事了。   还三选一?要是让赵松这厮进了中书门下,哪不添堵吗?三司衙门就更不行了,那可是陆知心的命根子,让这厮进来天都会塌。   吏部尚书也不能让他当,宁愿空着也不行,刚跟董太妃议定好,转眼就让别人坐上去了,这让董太妃会怎么想?   董太妃一定会盛怒,虽然董太妃只是一个后宫女人,但影响力不小。   不能让董太妃失望了,眼?这三个都不行,看样子只能硬着头皮拒绝了。   “南平王,中书门下就是一文案衙门,整天写文章,你来会闷坏的,三司衙门就更惨了,整日算帐算都会算死,也不适合王爷,至于吏部尚书一职己经有人选了,也不好再作更改,大理寺其实很好,不用干琐事,且每天的差事都有挑战性,去大理寺才是王爷不二选择。”   陆知心极力贬低中书门下跟三司,目的就是让南平王赵松不去这两地方,吏部尚书一职也不让干,还说己经有人选了。   这就有点过份了,什么人选能大得过王爷,这不明摆着欺负人么?   南平王赵松一脸的怒气。   “陆中书,你什么意思,本王想去的你不让去,本王不想去的你逼着去,你眼里还有没有官家?官家让你安排是给你一点面子,你怎么这么不识趣,依本王的能力任吏部尚书绰绰有余,你哪门子的人选还能把本王比下去?”   南平王赵松直言不讳,似乎要跟陆知心翻脸了。   董平安立刻插言。   “南平王,你误会陆中书了,先前吏部尚书遇袭而卒,己然让吏部尚书这一官职成高危,陆中书出于保护王爷的安全才有此一说的,大理寺其实不错,它有殿试榜眼坐阵,王爷去一定很安全。”   董平安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就是太小看南平王赵松了。   南平王赵松本来还不好发脾气的,经董平安这么一说,反倒给了南平王赵松发脾气的借口,南平王赵松厉声训斥。   “你是何人?竟敢在这胡说八道,还有没有规矩了?陆中书你会不会教手下,不会教本王来教。”   董平安官居正三品,南平王赵松居然说不认识,这让董平安很没面子,尴尬的董平安只能慢慢后移,离开这是非之地。   让董平安气愤的是,他先前央求的几位高官都己经准备发声支持陆知心了,南平王赵松这么一闹,他们便不打算出声了。   董平安挨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了南平王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   这就比较难搞了,要知道南平王赵松一旦发起火来,那可是很难收场的。   陆知心稳住阵脚后耐心向南平王赵松做了解释。   得理不饶人的南平王赵松似乎不买陆知心的帐,他郑重的要求陆知心必须三选一,否则不得收场。   看情形,南平王赵松是赖上陆知心了,也是,南平王赵松好不容易才逮着这么好的机会可以管一点差事,岂能轻言放弃。   曾几何时,南平王赵松也是管过油水衙门的,只是出了一点岔子才被免了,之后南平王赵松一直赋闲在王府,虽不愁吃喝,但心情并不怎么舒畅。   陆知心晓得南平王难缠,但他也不能据此作出让步。   南平王赵松想去的三个衙门对他而言都很重要,焉能因难缠而让出来,现在唯有拼命顶住才行,不然就会后患无穷。   南平王赵松见陆知心犟驴一个不肯让步,他只得掉头向皇帝求援,盼望皇帝出手压一压不知好歹的陆知心。   皇帝哪里压得住陆知心,皇帝与陆知心之间早不搭了,陆知心要是心情好才有可能听皇帝的,心情不好绝对回怼。   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皇帝奈何不了陆知心,而陆知心也拿皇帝没辙,这便是当下的一个基本情况。   林哲见南平王拿不下陆知心,他也是有点着急的。   万一南平王去不了那三个肥水衙门其中之一,改主意来大理寺了,那情况就糟了,所以必须让南平王去他们那,而不是退而求其次。   “陆中书,本来林某不想讲的了,但陆中书此时此刻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叹息,作为文官之首,陆中书你应该秉承公义,你却在董侍郎饱受质疑之时,还要让其任吏部尚书,这合适么?放眼当下,南平王似乎比董侍郎更适合吏部尚书一职,顺带提一句,如有反对南平王任吏部尚书的请说出理由来,董侍郎呢,因涉及承王案是不应该升吏部尚书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林哲似乎没给陆中书什么面子,直接就批了陆知心几句,话语虽不重,但足矣让陆知心的贴身跟班恼了。   中书舍人陆飞扬率先攻击林哲。   “林大人,你还有没有规矩?你才来多久,你竟敢说陆中书,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朝堂不是乱了么?”   陆飞扬一手叉腰,另一只手则在不停的乱舞,远远望去,陆飞扬就像一位正在发怒的泼妇。   林哲没什么反应,隔一会才答道:“陆舍人,你急什么,陆中书即便是圣人,那也是会犯错的,你不能光顾着拍马而忽视对陆中书的指正,陆中书即便再能干也会出错,陆中书若是出错了,你不敢说吗?”   林哲言外之意就是陆飞扬你能不能少拍点马屁了。   这话换谁都不乐意听。   “林大人,是不是没人管你?你居然信口雌黄诬蔑朝廷命官,按例是要杖责的。”陆飞扬还斜着眼。   “是哪条例要杖责?是陆舍人你制定的么?”林哲好奇的问陆飞扬。   陆飞扬一时语塞,他答不上来是哪条例,但他决不能怂了。   “林大人,你别管哪条例,总之你就是不对,冒犯了中书大人就该惩罚你。”   陆飞扬明显有些不讲理了,林哲决不能惯着他。   “陆舍人,你能不能正常一点,你有事没事就拍马屁,你不累吗?再说朝堂上这么多人,你好意思拍?”   林哲总揪着陆飞扬拍马屁之事不放,陆飞扬对此很是窝火,可他又无法制止林哲不说这些。   中书侍郎郭亦镇这个时候出面了。   “林大人,你所说的拍马屁在本侍郎看来不过是下官维护上官的威严罢了,且这是在朝堂之上,哪来的拍马屁?要有也是你单方面的看法,正如百人百字一样,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希望你不要纠结于此。”   郭亦镇话说的很委婉,实则却是在帮陆飞扬解了围,林哲自然也不好再拿拍马屁说事了。   陆飞扬一时有些得意,他欲再出言攻击林哲,郭亦镇朝他努了努嘴,别在节外生枝了,陆飞扬立马止口了。   郭亦镇与陆飞扬之间的小配合,林哲是看在眼里的,林哲必须对郭亦镇所说有所回应才行,不然就会显得林哲理亏。   “郭大人,不是林某纠结,实在是某些人太龌龊了,朝堂之上也不顾自身的面子,那林某何须给他面子。”   林哲这回很灵活,他用某些人做了替代,但傻子也知道他说的是谁。   陆飞扬的暴脾气又上来了,他似乎又想找林哲理论,郭亦镇赶紧用眼色制住他,不要再出声了。   陆飞扬不好违抗中书侍郎郭亦镇的指令,只能悻悻作罢,   郭亦镇看陆飞扬很听话,便开始着手如何对付林哲。   他首先从董侍郎这开始下手,他问林哲:“林大人,关于董侍郎涉及承王案,你可有实质证据?你先前讲的密信,一我们没看到,二没鉴定,你凭什么认定董侍郎涉案?”   郭亦镇又玩老套路,他要林哲拿实质证据出来,拿不出来那董侍郎就没有问题,看董侍郎平时的表现,递升为吏部尚书很是合情合理。   郭亦镇这逻辑从表面上看,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林哲还是要驳的。   “郭大人,从查案的角度上看,涉案并不代表掌握有实质证据,至于密信因为缺乏鉴定的公正人士,暂时没有鉴别而已,这些先不讲,林某就讲南平王跟董侍郎,大家认为谁更合适做吏部尚书?林某认为南平王无论资历与经验都完胜董侍郎,且董侍郎涉及承王案,目前虽没实质证据,但此时去升吏部尚书是极为不合适的,所以综上得出南平王才是吏部尚书的最佳人选。”   众臣听到这心不免凉了半截,南平王赵松则是欢呼雀跃,仿佛吏部尚书己是他囊中之物了。   郭亦镇却不这么看,他颇胸有成竹。   “林大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董侍郎有瑕疵,南平王就没有了吗?南平王先前可是工部的主官,因贪污受贿等问题才被免的,如此重罪换旁人早斩立决了,怎么可能还重用?”   郭亦镇旧帐一翻,南平王做吏部尚书的概率便直线下降,南平山做不了,董侍郎也别想做,既然两个人都有问题,那就只有暂时搁置了。   不过吏部无尚书,吏部还是董侍郎的一亩三分地,吏部的大小事还都得是董侍郎做主,必须把董平安的侍郎官职搞黄了。   “郭大人,南平王先前犯的错己接受处罚了,而董侍郎还没有,所以董侍郎必须停职接受调查,否则相对南平王而言是不公平的。”   林哲也亮出狠话来了,董平安涉案必须停职接受调查。   一旁的董平安听了那是又急又气,这他妈是怎么了,升官无望就算了,怎么连侍郎也不能做了,就凭你一句话么?   董平安很想冲上去揪着林哲的衣领质问他,你算什么东西?大宋朝的事什么时候由你做主了。   理智告诉董平安,不能这么干,不能逞一时之强而把事弄糟了,他并无实质性证据,他也就这么一说,会有人回敬他。   果然,中书侍郎郭亦镇马上就接口了。   “林大人,南平王那是证据确凿,董侍郎有什么?你若拿不出实质性证据,说什么都没用。”   郭亦镇似乎是铁了心要护住董侍郎,不然董太妃那真没法交待,官没升到也就算了,现有的侍郎还让人撸了,你们是猪么?   林哲面对郭亦镇的狡辩还是会说的。   “郭大人,林某要是有实质性证据,董侍郎恐怕就不是停职而是革职下狱了,郭大人为官这么多年,不会连这个都不清楚吧。”   林哲抓住郭亦镇的漏点,又是一通攻击。   郭亦镇心里烦闷的很,林哲这般咄咄逼人到底想干嘛,董侍郎当不当吏部尚书与你有关系么?   反正你也当不上,你费尽心思弄南平王当吏部尚书,南平王也不见得会感激你,你又何必在这拼死一搏?   郭亦镇有心规劝林哲凡事做好点,晚上也有胆子敢出门,不然谁都得罪,以后还怎么在官场上混,但郭亦镇话到嘴边,又改主意了,他想让谏院的头头刘羽出面去怼一怼林哲。   谏院在朝中本来是一个独立衙门,直接听命于皇帝,但近几年随着朝局的变化,谏院逐渐被陆知心所蚕食,成了陆知心不为人知的帮凶。   谏院的最高官员知谏院刘羽总在关键时刻出手帮衬陆知心,表面看,知谏院刘羽刚正不阿出言大气,实则早偏向陆知心他们了。   刘羽这厮有个特点,做事的风格有些特别,有时候你明明觉得他在帮你,过后你才察觉他哪是在帮人,简直在害人还差不多。   最善伪装的刘羽其实早就想出面攻击林哲了,怎奈陆知心这边一直未允许,他不敢擅动怕遭陆知心的训斥。   眼下中书侍郎郭亦镇总算发令了,刘羽不敢怠慢,他小心的组织好进攻的方略便向林哲出击了。   “林大人,董侍郎的清廉大家有目共睹,不是你一句涉案就能抹杀的,陆中书提议董侍郎接任吏部尚书自有他的道理,且董侍郎在吏部缺乏尚书的情况下主持吏部功劳不少,不升他,你于心何忍。”   刘羽向来爱打感情牌,善于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你给卖了,他早就按捺不住想把林哲打倒,在众高官的面前露一手了。   林哲对刘羽不太熟悉,虽然没跟刘羽打个交道,对这位知谏院还是有所耳闻的,林哲可得小心应付了。   “刘大人,你的看法只是你的,林某不能信,且林某在查承王案之时发现董侍郎明显涉案,虽暂时还无实质性证据,但按规矩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升的,不仅不能升,并且侍郎的官职也要暂停接受调查,其实这也是为你们好,万一查到最后董侍郎是真凶,你们岂不是要闹笑话,你们毕竟也是朝廷的栋梁,闹笑话面子上过不去。”   林哲用笑话来回敬了刘羽,这似乎预示着刘羽也是一个笑话。   知谏院刘羽自然很生气,他在朝堂上还未受过这样的闷气,他必须给林哲重击,以挽回他面子上的损失。   “林大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你是刻意针对董侍郎,借承王案肆意妄为,董侍郎应该是平日里得罪了你,你借机报复董侍郎,为严肃朝纲,必须取消你查办承王案的资格,换人查办承王案。”   刘羽扬言要取消林哲查案的资格,这一招无异于釜底抽薪。   林哲先前还头疼查这些案件,查着查着发觉查案挺好的,可以借机干一些事情。   尤其是在承王府轻易就得了那么多线索,一下破了二起案子,赖了一起案子,现如今刘羽说要换人查案,这可不行,这也不是刘羽能做主的。   林哲必须回怼一下刘羽。   “刘大人,什么时候大宋朝廷由你作主了?你说换就换?林某查案是刑部侍郎曾大人提议,众位大人一致同意,最后由官家批准的,岂是能随随便便换的,再一个,查案查到你们的人涉案就恼羞成怒嚷着要换人查,这合适么?”   林哲话讲的很轻了,要是换一个脾气暴躁的早闹开了。   刘羽这下体会到了林哲的厉害,虽有惊慌但还稳的住。   “林大人,先前让你查案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一定不能换人,你查得好自然不换,你肆意胡来怎能不换,我们现在就怀疑你恶意胡来,大宋朝岂能允许你胡来?”   刘羽不是好惹的,他这个谏官纵横朝堂几十年了,岂能栽在这。   林哲立刻针锋相对。   “刘大人,你又有何证据证明林某恶意针对董侍郎,你身为谏官就可以恶意坦护么?董侍郎究竟给了你们什么好处,你们这样帮他。”   林哲有样学样,他也开始质疑起刘羽来,虽然谏官可以恣意议论且不用承当责任,但谏官也就是说说而己。   眼见刘羽又和林哲争执起来,庞贤东不干了,这朝会就没干一件正事,总是在争吵中,想来今日也议不出一个结果了。   不如早点退了改日再来,本来皇帝很早就有退朝的意思了,结果陆知心不肯退就没退成,皇帝也懒得理了,你们爱争那就争过饱,皇帝于是就在龙椅上打瞌睡了。   连皇帝都没退成,庞贤东想退朝也不容易,好在庞贤东是干这个的老手,他退朝不直接说退,而是一如既往的把话题叉开就行了。   “各位大人,既然分歧蛮大,不如搁置争议改日再议,现在来讨论一下军备的问题。”   庞贤东老生常谈,又把他的军备问题拿出来说事。   至于董侍郎升尚书之事已经尽力了,有林哲这个拦路虎拦着,再加上不讲理的南平王,想今日搞定董侍郎升官的问题只怕是一场梦而己。   众人一听庞贤东要议军备问题了,就知道庞贤东想退朝了。   刘羽这个马屁猜对三重臣向来言听计从,庞贤东这么一讲,他忙收声不与林哲计较了,皇帝这会也醒了过来,问群臣议到哪了?   还能议到哪?在吵。   有人小声回了皇帝,可其他大臣都没话说的,都站半天了,小肚子也饿了,该回府享受美食去了,谁还有心思说这个?   林哲也想退朝了,反正他的小目的也达到了,那就是阻止董侍郎升官,虽没永远阻止,但至少现在不。   等会退朝后他们之间肯定有内讧了,董太妃那边岂能善罢干休,林哲想到这不免有些窃喜。   有一位官员却对庞贤东所提军备问题颇感兴趣,他就是枢密院签署院事史青。   “庞枢密,军备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下官早就写好奏折了。”   史青边说边从袖中摸出一本厚厚的奏折来,准备呈给皇帝。   皇帝一瞧,还真有不识趣的,大家伙都赶着退朝回府,你还拿这么厚的奏折出来,是存心要恶心大家么?   皇帝当着众臣的面也不好讲什么,只得让内侍官收上来,之后特意讲明待退朝后再细看。   这己经够给史青面子了,可史青偏偏不肯,他非说他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奏折的主要内容。   这不添乱吗?就你史青写的那点东西值得大家浪费时间在这听么?庞贤东很是窝火,不得不出手干预,最起码得让史青住口。   史青似乎没听庞枢密的,他把庞贤东说了一通,说庞枢密一点都不操心国事,大宋军备都如此松懈了,还有心情赶回府用膳。   这都哪跟哪,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签署院事来教训人了?   庞贤东气鼓鼓的,当即反训了史青一顿,训史青没有大局观念,只知道坐井观天。   史青被训的一愣一愣的,半响答不上话来。   皇帝趁这空档赶紧让内侍官宣布退朝,再不宣布只怕又有愣头青出来摸鱼。   众大臣一听退朝都很高兴,他们早就求之不得了,只有陆知心颇为失落,没有办好董侍郎升官事宜,董太妃那不好交待了。   陆知心的心情不好,林哲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