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 定下来了
这部极为牛逼的电影名字叫《逃出绝命镇》。 这部电影也是以小博大的典范。 它的投资只有450万美元,但是,刚上映两周后,票房就已经突破9000万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这部小成本电影的票房仅仅比同档期的《金刚狼3》1亿美元多点的票房稍微低一点。 而在当时的华夏电影市场票房大捷的《生化危机6》(北美总票房仅2670万)、《极限特工》(4473万)等所谓的好莱坞大片,统统被踩在脚下。 而且,《逃出绝命镇》的北美评分也高达8.3分。 可以讲,票房口碑双赢。 为什么北美有那么多小成本恐怖片屡屡登顶票房冠军呢? 简单来说,恐怖片在北美虽然也属于小成本制作,但,该类型片市场已经成熟,受众大,只要口碑不错,登顶票房冠军也很正常。 最关键的是,内容表达自由度较大,探索的现实问题,主题等较为深刻。 当然了,这些都是在后世比较放得开,目前嘛,从泞浩的反应来看,它所表达和隐喻的内容,是暂时无法在欧美国家大范围传播。 至于在国内,一方面受制于政策原因,不可能渲染恐怖、不能过于血腥等等,几乎众所周知。 另一方面,咱们国家恐怖片有一定市场基础,但烂片较多,主题表现单一。 当然了,江培安主导拍摄的恐怖电影都是面向欧美等国家,根本就不打算在国内上映。 这就跟后世某些手机的型号一样,国内发售新手机,国外改改配置,换换名字,双线发行,这就叫国内国外两开。 因为涉及到种族问题,泞浩为了避险所以选择拍摄一份电影剧本大纲。 这部电影也是非常有名气,名字叫《屏住呼吸》。 在2016年,有一部恐怖片格外张扬。 在后世,它不仅能够与温子仁的《招魂2》平起平坐。 还干掉了dc的年度大片《自杀小队》,蝉联北美票房的周冠。 上映后,仅用1000万美元的预算,以小博大获得了1.52亿的票房收入。 作为一部低成本的恐怖片,这样的票房成绩,绝对是该领域的佼佼者。 《屏住呼吸》的成功,完全要归功于剧情和反套路的设定。 世界影坛公认的经典恐怖片,无外乎是三种风格: 一是注重悬疑布局;二是强烈感官刺激;三是创造全新概念。 《屏住呼吸》全都有,并将恐怖片推向了全新的高地。 《屏住呼吸》能够在好莱坞杀出重围,完全在于它的概念新。 “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曾经提出过一个——炸弹理论。 指的是,当有三个人围着桌子打牌,而在桌子下安装的炸弹突然爆炸,观众不会感到惊讶。 但是,如果你事先将炸弹的存在告诉观众。 然后再让这三个人坐在桌子旁做着同样的事,那么观众会时时刻刻想着炸弹到底什么时候爆炸。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悬念和故事张力。 而《屏住呼吸》,正好利用的就是这个技巧。 要知道,人类都是靠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知,来借此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在片中,导演塑造了一个盲人老头。 表面上,直接突出人物的弱点,事实上,是在强调他的优势。 盲人看不见,所以不会被黑暗所威胁。 但是正常人在黑夜里,等同于失去了视觉感官,以至于内心会感到恐慌和压抑。 电影的主角是三名小偷,他们打算去一个独居盲人老兵家打劫。 于是这三个不速之客,在夜里潜入了老人的房子。 没想到,却成他们噩梦的开始…… 这位老人看似弱不禁风,实则是个身手敏捷的退伍老兵。 虽然眼睛瞎了,但是听觉异常敏锐,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偷,便成了沦为瓮中之鳖。 而且,他们在躲避老头追杀的同时,还意外发现了一个毁三观的惊天大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它是有后作的,也就是《屏住呼吸2》。 由于 而《屏住呼吸2》的剧情,并没有延续前作,只继承了人设。 相比前作,两部作品在设定上保持一致,但风格却有略微的不同。 《屏住呼吸1》的风格是非常明显,紧凑的节奏和氛围让难以控制的神经紧绷感贯穿全片。 而悬念布局来自对感官的调用和控制,全程屏住呼吸,直到最后一刻才得以喘息。 而到了 不仅如此,一对一、一对多的打戏非常写实,场面一点也不狸狐哨。 反倒是,讲究拳拳到头,类似于后世大火的《疾速追杀》系列。 当然,这种风格上的改变被不少前作粉丝所吐槽,甚至是狂喷。 但这显然不是江培安现在该考虑的事儿,他现在只用足以封神的前作。 至于后作嘛,到时候该放就放呗,反正他手里不缺好的剧本…… 前面两个找江培安单聊的人都已经走了,现在办公室里只剩下沈永歌和江培安相对而坐。 “沈总,你这边有什么问题?” 江培安笑呵呵的问道。 沈永歌有些扭捏,上一次他和江培安单独聊天的时候,还是因为去年大会结束后为了杨昆的事情。 当时他和江培安闹得有些不愉快,以至于后面这一年江培安基本上都没有前往音乐部门视察工作。 唯一一次江培安交待乌尔汕找沈永歌制作《星你》的电视剧主题曲和相关插曲,结果部门里还没有合适的歌手,导致《星你》大火后居然跟他的音乐部门没有什么关系。 这让沈永歌很是郁闷,如果当初抱住乌尔汕这条大腿。 或者他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在音乐圈为乌尔汕找到歌手演唱,结果都会比现在好上不少。 “江总,咱们音乐部门是不是沉寂了太久?” 沈永歌试探性的问道。 闻言,江培安乐了。 他笑着道: “沈总啊,我把整个音乐事业部都交给你了,而且我也没有怎么干预你们的发展吧? 沉寂与否,这点得问问你自己啊,我倒是想也想同样的问题问你,沈总啊,咱们音乐事业部是不是沉寂太久了?” 是挺久的,从江培安以一己之力为周芃打造《华夏,你好》这张专辑,将周芃捧红之后。 除去 当初整个音乐事业部都是围绕着周芃来设立的,如今周芃这个大杀招都用不动了,只能说这是沈永歌的失败。 其实沈永歌也不是没有做努力,这两年里,他大量的签约新人歌手,也费尽心思的为歌手们制作单曲、出唱片。 结果钱没少,但效果就是出不来,别说造就 事实上,这两年里华语乐坛的发展也是极为迅猛的。 尤其是去年堪称疯狂。 这一年,周董发行了新专辑《叶惠美》。 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主打歌《以父之名》,创下超过八亿人同时收听的纪录。 仆树发行了专辑《生如夏》、蔡依琳推出转型之作《看我72变》。 林骏杰带着《乐行者》正式出道,校园里响起了《奔跑》、《青春纪念手册》. 后世大家耳熟能详的不少经典歌曲,都是在2003年诞生的,如: 《十年》《遇见》《super star》等。 2003年,华语乐坛的新生力量已经悉数登场。 各路神仙开始打架,而未来十年的诸神之战,也由此缓缓拉开序幕。 但其实话又说回来了,华语乐坛在这段期间发展是极为迅猛的,几乎每年都堪称是神仙打架。 这个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00年到2008年这几年,呈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趋势。 前无古人,并不是说2000年之前就没有神曲,而是因为在新世纪到来之前,音乐的播放设备(如mp3)还没有在国内得到普及。 与之相关的音乐奖、音乐排行榜也刚具雏形,各路神仙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打不起来。 而在2008年之后倒也不是说华语乐坛不再打架了。 这其实很难说清个中缘由。不过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各大音乐奖、音乐排行榜,没有那么权威了,甚至还滋生了不少乱象。 甚至有人“钱打榜”。 曾经的华语乐坛,歌手凭借实力登上排行榜。 后来的华语乐坛,开始有人因买榜走下神坛,于是曾经的神坛,也就不再那么神圣了。 所以,江培安也能理解沈永歌如今的处境,市场份额就那么大,而且还要饱受盗版的侵袭。 但这绝对不是音乐事业部停滞不前的原因。 任何时代都有竞争,不能因为别人强,自己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面对江培安的质问,沈永歌脸色涨红,最终也只化为一声轻叹,缓缓道: “江导,您也帮音乐事业部指导一下工作,就像对电视剧部门的乌导还有电影事业部的泞导那样……” 这句话就差直白的说江培安偏心,只顾着电视剧、电影两个部门了。 只不过沈永歌还没有到不要脑子的地步,敢当着老板的面说老板偏心? 那他妈简直就是活腻歪了! 江培安也听出了沈永歌的弦外之意,他摇了摇头,道: “沈总啊,我就是一个导演,电视剧和电影都是跟我职业搭边的东西,甚至是当演员,这些我都可以上。 虽然也写过几首歌,侥幸有些小成绩,但那些都是一闪而过的灵感,抓不住也摸不着,你让我指点音乐事业部的工作,有点为难我了。” 听到江培安的话,沈永歌抽了抽嘴角,这话说的谁信啊! 当初一口气拿出那么多首歌帮周芃打造《你好,华夏》的专辑。 随后又写电影主题曲,村晚上又创作出《恭喜发财》《时间都去哪儿了》两个传唱度极高的单曲。 你说自己不懂音乐,这他妈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越想沈永歌心里越委屈,帮电影、电视剧两个部门写剧本,还帮他们定主角、主题曲什么的。 结果到了自己这边,江培安却拍拍屁股不打算帮忙。 都是一个娘生的,咋就这么偏心呢! 见沈永歌坐在那里一副委屈巴巴生闷气的样子,江培安缓了缓,道: “沈总,与其在我这里诉苦,倒不如提升一下自己的能力。 当然,我不是质疑你的业务能力……事实上,我这边经常有人反映,你在工作方面太过执着。 对于旗下歌手的了解不多,人家一个唱民谣或者流行的歌手,非要把人家往摇滚方面培养。” 听到这里,沈永歌正要张嘴为自己辩解,江培安摆了摆手,道: “我知道你之前是做摇滚的,对于这方面也非常有造诣,而且也急着创新。 但是你总得尊重人家歌手的意愿不是?另外,不要闭门造车,优秀的音乐创作人外面一抓一大把,而且价格还便宜。 你把他们用好了,还愁音乐事业部发展不起来?” 听到江培安的话,沈永歌低头思索了一番,随后抬起头看着江培安,道: “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还有一点你要注意一下,沈总,丑话我先说在前面。 虽然我当初从你手里收购了竹书文化成立星火的音乐事业部。 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永远留在这里,如果今年音乐事业部的工作仍旧没有起色,那咱们就好聚好散。” 听到江培安的话,沈永歌心中一凛。 这是江培安 但江培安今天说的话,隐约间已经有那味了。 “江总,您放心,今年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江培安点了点头。 沈永歌的能力非常强,堪称是唱片界的传奇人物。 尤其是他后来接手天语担任天语音乐的总裁推动的一系列音乐事业进程。 这是一把好刀,只不过好刀得磨才能变得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