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我可不止是导演啊

第314章 都哭了?

   村晚现场来了很多人。   不光是江台镇镇子上的人,还有从其他地方赶来看热闹的年轻人。   毕竟去年办村晚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后来媒体宣扬报导的时候,他们后知后觉。   这年头农村的夜生活本就贫乏,再加上过年。   许多感受过城里夜生活,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在没有霓虹灯和热闹非凡的夜市的老家。   当他们面对着空洞洞黑夜和老夫老母在耳边的絮叨,心里甚至觉得压抑和忍不住的想要逃离。   过年回家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放了个假回家待一段时间。   甚至有些人还会觉得过年回家没意思,破旧的房屋、絮叨的父母,以及乡下人随处可见的粗鄙。   在城里就很好,哪怕住的是地下室和隔断房他们都觉得比农村老家强多了。   城里车水马龙,纸醉金迷,热闹非凡。   至于跟父母家人团聚,他们还小,还没办法深切的感受到与父母家人之间的感情羁绊……   刚巧听说江台镇正在搞什么村晚,还从省城请了专业的主持人和一群专业的表演团队。   这群年轻人说什么也要过去凑个热闹。   “不就是乡村大舞台嘛,有什么好看的。”   “我说,你这话说的可就违心了哈,那可是江台镇啊,出了江培安这么一号大明星。   他能跟成珑、李联杰合作的过大导演,你不是喜欢《还珠格格》里的金锁么?   那金锁在他面前啥都不是,前几年那个小燕子不是火么?   后来就是因为得罪他,好几年没见到她的消息了。”   两个年轻人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雪坑里,往江台镇赶去。   “我知道你说的那个江培安,不过也就是听一嘴。   平时在工厂流水线上,恨不得用吃饭、睡觉的时间来加班,哪有空关心这些明星,不过他真有你说的那么牛逼?”   其中一个年轻人问道。   打着手电筒的那群人咧嘴一笑,道:   “比我说的牛逼多了,他们江台镇那条柏油路你知道不?”   “咋不知道,每次去他们江台镇,我都羡慕死了,咱们村口那条路,每次下雨的时候跟养鱼一样。”   “嘿嘿,江台镇那条柏油路就是江培安自己出资修的,我听说他今年还打算再给镇上捐赠一所小学,年后就动工了。   他们镇长现在可宝贝他了,成天在他家门口转悠,不过别说是镇长了,估计就是县长来了,在他面前都不够看的……”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着,走到江台镇的入口处,看到功德碑上江培安的名字,那个年轻人才挠了挠头,惊叹道:   “娘的,这得多少钱修路啊。”   “呵呵,人家现在穷的只剩下钱了,哎,你说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怎么人家就是大明星,咱们还是在工厂打螺丝呢。”   “这就是命啊,行了不说了,你不是说去看演出么?要门票么?”   “听说不要,不过现在里面位置应该不够了。   这次县里、市里、省里电视台都有人过来,而且听说县里的副县长还有市里的宣传部的领导都过来了。”   “乖乖,这是要上天啊,真牛逼。”   两人谈话间已经来到民间小调艺术团的大楼。   这座大楼在满是低矮的土房或者平房里矗立着,想不看到都难。   它鹤立鸡群般屹立在那里,这样的建筑就是在县城里也是极少见的。   此时大楼的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绕着许多乡亲正伸着头往里看。   可这哪能看到什么东西,只能听到里面不断传出拍手鼓掌叫好的声音,还有喜庆的音乐。   这些声音听在外面这群人耳朵里,就仿佛小猫爪子在挠着他们的心。   但是他们却不能往前一步,盖因大楼外面站着一群穿制服的警察叔叔正在维持秩序……   “今晚我们一起共度一年一度的除夕。   今晚是见证辉煌时刻的夜晚,我们将共同迎来2004年的春节。   在这个热闹、团圆、充满喜悦的日子里。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的身份如何,我们都共庆新春的到来……”   大礼堂里,主持人马莹正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中央。   台下是密密麻麻的看表演的老百姓们。   坐在舞台前面一排正是县、市级别的领导。   江培安则是坐在他们的身旁,不时的跟他们说着话。   “江导啊,你们这个村晚办的非常好,除夕夜不一定非要看央视的春晚嘛,咱们老百姓自己的舞台也不差嘛。”   市里宣传部的领导笑呵呵的说着。   副县长笑着道:   “姜部长说的没错,这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舞台,江导是不知道你办的村晚影响力。   基于去年的成功,今年刚进入腊月的时候,咱们其他县区的兄弟单位就来询问县长去年举办村晚的成功经验。   呵呵,我们县在这方面倒是走到兄弟单位的前头了。”   江培安则是笑着道:   “咱们农村不比外面,老百姓在外面辛劳一整年。   农村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举办村晚的初衷就是想让咱们农民能在过年的时候看一场热热闹闹的晚会,放松放松心情。”   听到江培安的话,市领导笑着道:   “江导有心了,你有这个想法,市里肯定是会支持的,这个村晚很有意义,希望以后能继续举办下去。   有什么难处就和县里还有市里反应,我们肯定会大力支持,争取把咱们这个村晚经验和精神推广到全市乃至全省。   物质生活在不断的提升,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也要重视啊。”   说到这里,市领导笑呵呵的看着江培安,道:   “这个还需要江导到时候帮忙指导一下啊,不能光你们江台镇或者新南县的老百姓精神上的享受嘛,其他地区也都要照顾到啊。”   听到市领导的话,一旁的副县长和江培安对视一眼,默默点了点头。   但显然,副县长心里对他的话不看好,市领导今年定了调子,想把村晚在全市推广。   可也得有推广的动力啊,江台镇为什么办的红红火火,那是因为有江培安这个大明星的影响力在。   下面还有民间艺术团的大力支持,所以才有这么红火的效果。   其他县区有什么?   要人没有,要钱也没有,光是口号喊破天,没用!   江台镇的村晚只有在江台镇,只有在江培安和民间小调艺术团才能实现。   换一个人,或者换一个地方都办不起来。   市里现在想来摘桃子捞政绩,难!   台上春晚还在继续,这台表演此次为了兼顾老中青三代观众。   特意在表演结构上做了调整,老人喜欢听戏,有豫剧、黄梅戏等节目。   对中年人或者年轻人也都安排了经典歌曲和当下流行歌曲翻唱。   虽说是翻唱,但有把握把节目带上舞台的,自然是功底不俗,更何况这次还是经历了层层筛选才拿上台的节目,质量自然是有保障的。   至于语言类的节目嘛,艺术团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看家本领,民间小调自然也都安排上。   后面诸如杂技、魔术、舞蹈、小品等节目一应俱全。   别看艺术团就那几百号人,但之前他们可都是跑江湖的。   跑江湖讲究的就是个技多不压身,拿出才艺自然是得心应手……   台下老百姓看的十分欢快,不时的鼓掌呐喊,晚会进入了小高潮阶段。   “观众朋友们,咱们新南县这个地方真的是人杰地灵,不仅出了许多历史名人,还有一位大明星,大家知道是谁么?”   马莹拿着话筒,笑呵呵的将目光投向   “江培安!”   台下的观众以及民间艺术团的艺人们纷纷大声喊着江培安的名字。   追光灯一下子打在江培安的身上,江培安也从座位上站起跟大家打着招呼。   “您好江导,新年快乐。”   马莹笑呵呵的跟江培安打着招呼,身后的大屏幕上立刻浮现江培安的身影。   “你好主持人,祝你新年快乐,也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马莹笑着道:   “谢谢江导的祝福,不过江导我们现在过年都不流行说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了,大家知道现在流行说什么么?”   台下的观众十分配合的大声喊道:   “恭喜发财!”   “是的,恭喜发财,一句简单的恭喜发财,不仅是一句吉祥话,更是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年,在这个舞台,也是在这个时间,江导在我们的村晚唱了一首《恭喜发财》。   随后这首歌立刻火遍大江南北,走到大街上都能听到熟悉的旋律和歌词,一听到这首歌我就知道了,新年要来了,大家说是不是?”   “是!”   “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实在是朗朗上口了,搞得我现在都想哼两句了。”   马莹夸张的说道。   “唱一首!”   “唱一首!”   “唱一首!”   马莹的主持功底还是十分出色的,轻松一句小玩笑就把全场的气氛调动了起来。   看着台下观众的欢呼,马莹摇了摇头,道:   “我当主持人还行,但对唱歌实在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哈哈哈。”   台下观众哄堂大笑。   马莹继续道:   “所以,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们江导除了会拍电影电视剧和演戏外。   还是一名十分出色的歌手,不知道今年,江导会给我带来一首怎样动听的音乐呢?   让我们掌声有请,江培安江导!”   “江导!”   “江导!”   “江导!”   现场的气氛迎来了高潮,江培安笑着和身旁的领导打了声招呼,拿着话筒缓缓走向台上。   此时,音乐缓缓响起,追光灯也在追随着江培安的身影。   大荧幕上缓缓浮现七个字: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啥歌?没听过呢。”   “听着呗,估计是江导原创的,别看江导唱的歌不多,但是首首都是经典,期待这首歌。”   看着大荧幕上浮现的几个字,台下的观众立刻窃窃私语。   紧接着,音响里就传来江培安低沉的声音。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   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江培安的声音里富含着饱满的深情,随着他的声音,大荧幕上开始播放着一组组照片。   有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全家人围绕着欣喜的模样。   随后照片不断变化,从孩子出生,到在父母的保护下蹒跚走步,再到小孩子跟父母站在学校门口的合照。   时光的流逝仿佛在照片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听着歌,看着台上不断切换的照片,台下的观众仿佛沉浸在歌声中。   脑海里不断浮现父母苍老的模样,父亲挺拔的腰板变得佝偻了。   母亲那头乌黑的长发也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缕缕白发。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当听到“柴米油盐半辈子”的时候,台下许多年轻人不自觉的湿润了眼眶。   是啊,在他们的记忆中,父母好像永远都是围绕着锅台转悠。   自记事起、自放学后、自打工回来后,母亲做饭,父亲烧锅。   永远都是那句:“饿了没?饭马上就好了。”   舞台外,寒冷的冬天里,许多人都围绕着民间艺术团的大楼。   此时听到这包含深情的歌声和旋律,许多年轻人都流下了眼泪。   此刻,他们不会觉得从大城市回到老家过年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   这里是生他们养他们的老家,这里有为他们操持了半辈子的父母。   “这首歌唱的真好。”   有人低声说道。   “阳子,咱们回家吧,外面有点冷……”   刚才打着手电筒来看舞台表演的其中一个年轻人吸了吸鼻子,用袖口隐蔽的擦了擦眼角缓缓道。   “嗯,回去吧,老是站在这里挨冻也不是事儿,我妈包的饺子我还没吃呢。”   “我也是,过完年就要回深城了。”   “嗯,又得明年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了……”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