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皇孙献策
许退从秦王的田里出来,又去北平周围的荒郊,查看各处田庄的耕作状况。 入目所见,农田已经被庄户提前翻过,做好了播种的准备。 他再度捻起一把土块。 不出意外,这里的水量保持更差。 而且田庄没有专人规划,耕作方式更为粗糙,对水分的消耗更大。 一旦赶上了旷日持久的旱情。 许退基本可以下结论,这片田庄的庄稼会死得很快,里面的庄户和靠着这片土地供食的人家,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沦为难民。 他立刻喊来一众弟子,给他们讲解自己发现的问题。 紧接着,又把解决办法的重任抛给众人。 弟子们谨记夫子所言:五谷者万民之命。 这也是农事院存在的意义。 他们分散开来考察田地的状况,然后根据这两年来的所学与心得,给出各自的建议。 许退是实干的人物,他的弟子提出的意见,也不会是假大空的“祭祀求雨”和“轻徭薄赋”。 问题出在田和人的身上,就要从这些方面做调整。 有的认为要调整耕作方式。 有的认为要着手积攒水源。 许退让弟子们挨个讲解,并且给出理由,然后再做出点评。 应对天灾,从来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许退的稼穑之术已经被弟子学去。 换而言之,每个弟子都相当于一个小的许退。 与他们交流,同样可以让许退完善自身的方案。 朱狗蛋认真听着师兄弟们的对策,望着面前的田垄正在思索。 他是大明皇长孙。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引导他要如何处理政事。 不论皇帝还是太子,都默认他长期呆在农事院,跟着许退学习稼穑之术。 但朱狗蛋在父祖的耳濡目染下。 他相较于同龄人,天然有着一种大局观念,不是从一个人的角度,而是从一个县,一个州,乃至大明的层面看问题。 这样一来,可以调用的资源就更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多了。 许退看着发呆的朱狗蛋,心里对这个出身高贵的徒弟,其实是寄予了厚望的。 为君者,若是能让国朝安定,让百姓吃饱饭。 那这就当得上“圣皇”二字。 在许退看来,朱狗蛋假以时日,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身上带着农家烙印的圣皇。 他立即开口:“小朱,你的主意呢?” 朱狗蛋意识到夫子在喊他,立即起身,答道:“弟子想要推行区田法。” “区田法?” 听到这话,众人齐齐看了过来。 区田法乃是横竖耕作,广集稻种之法,可用来抗旱,但是对人力的损耗不小。 而且平摊下来。 区田的增产还会降低人均的产出。 一般人不见得会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连许退自己,其实也早就把“区田法”排除掉了,他侧重从排沟保水的方面下手。 他短暂思索,看向朱狗蛋,问道:“小朱的意思是,打算将这事交由朝廷来做?” 朱狗蛋点了点头:“人祸在前,当务之急是要保住粮食,而不是贪多求全。粮食维稳,才有国朝安定,所以这事情理应由朝廷出面。” 这番言论,落在其他出身农家的师兄弟耳中,就有几分官人老爷的意味了。 他们突然对朱狗蛋的身份好奇了起来。 这小子得是什么样的家世,才能养成这样的眼界? 许退同样被他这番话给说动了。 他的弟子碍于出身,只想着以一人之力来力挽狂澜,但自己何尝不是这样。 许退觉得,不论朱狗蛋的建议可行与否。 这种心态是值得鼓励的。 他想了想,开口道:“我们先回北平,我将密折请人送回金陵,请求陛下允许。若是可行,就先在北平尝试建立区田。” “此外,尔等所言的保水之法,我都予以采纳。等到回去之后,你等再根据水文与土壤做出分析,且当做是你们在农事院的课业,到时会由山长和监院亲自过目,决定你们能否出师。” 众弟子立刻答应,随后他们折回北平。 …… 金陵城中。 李灵运对《五柳仙经》的钻研,如今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他初步定下了品级,共分为五品。 不过,具体如何赋予不同品级以含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推敲。 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李灵运看着徒弟从漠北送来的书信,提到了关于鼠疫的事。 这的确需要引起重视。 不过,李灵运觉得徒弟还是有点太高看他了。 自己不是没有办法治疗鼠疫。 但那是靠着自己的内力,只能小范围的对一部分人进行治疗。 指望一人救下一城人。 哪怕仙人来了,这也不现实。 他这里顶多只能给小徒弟提供一点预防鼠疫的帮助。 比如更加有效的杀鼠和杀毒药方。 倘若处理妥当,可以有效遏制鼠疫的蔓延。 但是针对感染鼠疫的人。 自己也无能为力。 至少,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没有这样的本事。 而且徒弟还说到了一点。 大旱与鼠疫倘若结合在一起,那么这将会是一场真正的生灵劫难。 “莫非……这才是桃花劫的最终结果?” 李灵运不由皱起眉头。 倘若真是这般,只是为了破灭一国,就要害得生灵涂炭。 那么这“天子”的名分当真是荼毒不浅。 他目光闪烁,紧接着提笔写信,准备送到唐门去。 李灵运打算问一问,唐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说是能有一个让当世医术稳步提升的思路。 如果有,那么趁着师弟在位,背靠齐天书院,可以提前奠定基础。 且当是留给后来者一点希望。 至少他们将来在面对这等病灾之时,不会像自己现在这样束手无策。 …… 另外一边。 朱平安同样收到了许退递上来的密折,言明了北方的旱情征兆,以及他孙儿“朱狗蛋”提出的解决之法。 以国朝之力主导农事。 这样的事情,至少在朱平安的印象里是没有的。 你要说最贴近的,那也是上古帝王在立国之前,身体力行带着子民耕作求食,在最艰险的时代开创出人族的文明。 从无到有,这一直是需要勇气的。 朱平安登基二十载,他一路带着大明走到今天,从来都不缺乏试错的勇气。 何况,大明未来是要传于子孙的。 朱狗蛋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共赴国难。 他这做祖父的,将会是孙儿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