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立后!
三讲筵官离去未几,朱由校忽向魏忠贤发问,言辞间透露着紧迫:“魏忠贤,你等审冯三元及那顾姓之人,进展如何?” “禀皇上,冯、顾二人已招,指王安门客汪文言贿之,令其构陷熊廷弼。” 魏忠贤恭敬回禀。 “汪文言已落锦衣卫之手,贿银亦从冯、顾家搜出。” “然汪文言坚如磐石,仅称贿金乃家财,拒不吐露来源及构陷熊廷弼之因。” “王安门客,汪文言?” 朱由校眸光一凝,似有所思。 他心中明镜,汪文言与黄尊素并称东林智囊,乃明末政坛之巨擘,不容小觑。 “既汪文言乐于与宫闱中人周旋,便赐其入宫之‘殊荣’,做你义子吧。” 朱由校语带讽刺,对宦官与外臣勾结深恶痛绝。 魏忠贤闻言,惊愕之余,只得应承:“奴婢领旨。” 临行之际,朱由校似忆起什么,又补一句:“且慢,莫让他轻易殒命,此人尚有用处。” “奴婢遵旨。”魏忠贤连忙应诺,心中却五味杂陈。 朱由校步入宝泉局,此处实为赵晗工匠所居之旧衙旁舍。 他挥手免礼,凝视着新铸银币,心中感慨万千。 铸币之道,乃国之大计,非精美不足以流通。螨清光绪之银币,虽银量足,却因粗制滥造,不敌西班牙鹰洋之精美防伪。 朱由校手中银币,重一两,含银八七,仿袁大头之比例,既显诚意,又利防伪。 其上麦穗图案,细节之处暗藏防伪之妙,背面更书“天启银宝”、“平厘九钱”,九十六道花棱环绕,防剪边之术也。 然此币色泽暗淡,乃因沿用古法翻砂铸造,非后世之压制技艺所能及。 朱由校眉头紧锁,深知需革新铸法。 返御书房,他挥毫泼墨,记录下记忆中的压制流程。 而此刻,北红门外,十一名官员长跪不起,姚宗文与刘国缙相视苦笑。 “刘兄,吾膝将废。”姚宗文汗如雨下,目光转向闭目养神的刘国缙。 “写吧。”刘国缙猛然睁眼,对一旁打盹的锦衣校尉道,“取纸笔来,吾等上书请罪。” 一时之间,请罪书纷至沓来,内容各异,却无一涉及逼宫之事。朱由校阅后,嘴角微扬,将一叠罪状交予魏忠贤:“全部押送刑部。” “奴婢遵旨。” 魏忠贤心中暗赞皇上智计,对这群文官的命运唏嘘不已。 小皇帝略施惩戒,未施酷刑亦不妄杀,仅令众人门外长跪数日,便令其苦不堪言,从恳求回宫转为主动赴南海子请罪。 魏忠贤,手握一沓请罪书,步履稳健迈向北红门,沿途细阅,字字分明。 莫道其目不识丁,实则宫内学堂深造,虽年岁稍长,然学问尚存,只是涉猎未广,文化底蕴略显浅薄。 其师,乃日后大学士沈淮,足见其起点非凡。 方才将压币流程交付王末转赵晗之手,忽见刘时敏携奏章疾步入内,急报:“皇上,礼部尚书孙如游领衔,众臣附和,请选秀女,速立皇后。” 言及“立后”,朱由校恍若初醒,方觉自己帝位之上,尚缺皇后之尊。 接过奏章,朱由校轻翻几页,皆是阴阳调和、内外平衡之陈词滥调,无甚新意。 他手持奏本,目光远眺操练军士,心中盘算:皇后之选,岂能循规蹈矩? 古人云:“娶妻娶德,纳妾纳色。” 那么,历史上张嫣皇后,真能担此“贤后”之名乎?答案显然,崇祯周皇后犹有过之。 张皇后受其父张国纪影响,政见偏东林,此点不提也罢。 更令人玩味的是,天启帝曾有废后之意,原因何在? 穿越者朱由校深知,张嫣身世之谜,乃其一大软肋。 《明史》载其端庄秀丽,然《明熹宗实录》却言其非张国纪亲生,乃死囚孙二之女,此中曲折,扑朔迷离。 谈及张、周二后,不得不提万历刘太妃。崇祯非篡位之人,此乃定论。 天启大婚,一后两妃,皆由刘太妃甄选。天启病重,信王选妃亦循此例,实则暗含深意,乃为未来皇帝选后也。 满朝文武默许此举,皆因心知肚明。 朱由校猛然醒悟,自己竟忽视了历史长河中的一股强大力量——女性。 明朝女性,看似默默无闻,实则作用非凡。 废后之争、太后干政、宫闱秘辛,无一不彰显其影响力。 天启之死,疑点重重。落水、受惊、病情反复,终至肾衰竭状。 是纵欲过度,还是另有隐情? 朱由校目光如炬,心中已有计较。 他提笔挥毫,于奏章上留下一语双关之句:“麦未灌浆,何以充饥?” 随即令侍从送回,明告群臣:选后之事,朕自有主张,尔等勿需置喙。 …………… \"陛下,三位义商已至御前。\" \"宣见。\" \"微臣萧庸、郑拓、赵爽,叩拜天颜。\" 三人随刘公公步入,即刻俯首,行以大礼,言辞间透着谦卑。 \"免礼平身。\" 朱由校轻启朱唇,指尖在龙案上轻敲,沉吟片刻后言道。 \"忆往昔,神宗圣祖命徐光启整军经武,尔等三位慷慨解囊,资助军需,实乃国家之幸。\" \"陛下谬赞,实乃微臣等分内之事。\" 郑拓身为三者之首,应声而出,其余二人目光交汇,皆是敬佩。 \"善哉!\"朱由校微微一笑,赞许之情溢于言表,\"如此义举,大明之福。\" 言罢,轻抿香茗,继续说道:\"赐座,上茶。\" 三人就座,神色略显拘谨,目光紧锁桌上茶盏,气氛微妙。 \"赵卿,闻尔经营铁业,铁料源自何方?\" \"禀陛下,微臣于山东置有矿场,铁料皆出自本土。\" \"山东之地,物产丰饶。\"朱由校闻言,微露兴味,\"年产量几何?\" \"约二十万斤之数。\" \"二十万斤,颇为可观。\"朱由校指尖轻敲,心中暗自盘算。茶马盐铁,历朝皆重,然我大明,私营之风盛行,亦有其道。 思绪飘远,忆及洪武年间,太祖高皇帝为民生计,放宽冶铁之禁,言''利在民则官亦安'',此等胸襟,令人叹服。 \"朕现有一事相托。\" 朱由校收回思绪,正色道,\"需铁二万斤,煤一万斤,米一万石,及冬衣万套。卿等可应承?\" 三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盘算。前番捐赠,不过小试牛刀,此番却是倾囊而出。 \"陛下放心,微臣等自当尽力。\" 朱由校出示市价,三人迅速心算,确认无虞,方应允下来。 至于冬衣之议,郑拓细算成本,朱由校则慷慨加价,既保其利,又显皇恩浩荡。 \"然,朕赐尔等颜面,尔等亦需自重。若敢以次充好,欺君罔上,严惩不贷!\" 三人诚惶诚恐,连声称是。 \"刘时敏,取贡茶一斤,赏予三位义商。\" 三人受宠若惊,连连谢恩。 \"望卿等尽心竭力,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三人誓表忠心,朱由校满意颔首,茶毕送客。 望着三人离去的背影,朱由校心中暗誓,必当振兴官营经济,以固国本,强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