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还真有些江湖味
故而林川若欲结束《侠义少年行》时,只需提前拿出《仙侠风云》、《美食侠客》、《武林少侠》等等之企划便可。 《武林周报》乃商业之所,应当能够权衡其中之商业价值。 甚至还有《仙灵传奇》、以及风格尤为令他钟意之《幽冥侠客》在其后等候。 选择繁多,前途茫茫无际一眼难望尽头。 林川立于上帝之视角,将人生之棋局全盘皆已明晰,早早于脑海中规划好了事业之走向,《侠义少年行》不过是启程之第一站。 之所以择选《侠义少年行》,很大程度乃是顺着前作之思路,亦算是缅怀曾经不羁之青春岁月。 临别时灵儿再度叮嘱:“商定之文案亦非不可更改,吾等需遵循创作之规律,若有何想法随时与吾联系。” 此话上次亦有提醒,然无事可联系,此次林川从善如流,很快便与她联系了。 归家途中路过一家糕点铺子,其中新出炉之桂花糕色泽金黄极为诱人,于是便给灵儿发了条短信:“灵儿姑娘,喜刚出炉之桂花糕否?下次见面吾带些与姑娘。” 饮了人家备好之凉茶,总要有所表示,此种桂花糕甚是适合配茶。 思及此他又给妹妹发了条短信:“想吃桂花糕吗?” 妹妹很快回了:“想。” 于是林川买了几块香甜之桂花糕,带回去晚间与妹妹共享。 灵儿夜间十点有余方才回的短信,此时间段,林川揣测乃是就寝之后所发。 “林川公子太过客气,多谢多谢。” 林川略感疑惑,不过几块桂花糕而已,竟犹豫了六个时辰才回讯? 他不信灵儿方才看到,责编之工作除了审稿便是交流,而当下短信仍为主要通讯之法。 武林中人对待手机短信之态度略显怪异,不管你发未发,只要吾不点开,便当未曾有。 短信一旦点开对方能收到阅读提示,那便得回复,故而只要不点开,即便短信内容已在屏显亦可视而不见,且不算失礼,自然亦不能被怪罪。 此心理甚是奇特,亦算是以自我为中心之鸵鸟行径,不过众人皆如此为之,也就习以为常合理化了,甚至成了某种新式之民风。 林川不明几块桂花糕为何犹豫,反正届时买几块去便是了。 晚膳后他便开始绘构图草图,抓紧时间绘可早些完工,明日午后还得去灵感斋当差。 故而本不打算回复短信了,未料灵儿接着又发了条短信:“林川公子正在创作吧,要留意歇息哦。” 作为编辑她知晓大部分画师之作息,亦明白这些人普遍睡眠不足。 霍去病长期每日睡三时辰仍精力旺盛已令人惊叹,据说张衡撰写《仙侠奇闻》期间更甚,每日仅子时到寅时之间休憩两时辰,坚持了十余年。 拼命十余年仍能头脑清晰地保持创作,已非寻常之人。 作为每年赚数十万两银子之人,他应当已无需为了钱财拼命,必定有热爱在支撑。 张衡亦的确极为敬业,勾线皆是亲手为之,精雕细琢细节之处,极少用帮手,只将上色部分交予他人,这份踏实之精神并非一般成功之士始终具备。 林川回了个结束聊天之短信:“多谢,灵儿姑娘亦要留意歇息,明早还要当差。” 画界有句戏言,画师最开心之事,便是清晨于庭院中端着热粥,看着众人匆匆忙忙去当差,而后回到屋内蒙头大睡。 此说的应是成功之画师,林川夜间需作画,明日中午亦要当差,若无如霍去病和张衡那般拼命之能,最好踏踏实实地抓紧工作,少与美女编辑闲聊打趣浪费时光。 第一幅之构图他早已思量成熟,即便如此一夜间绘出二十页草图仍是颇为紧迫,一直忙至凌晨四点方结束。 他坚信大多数画师应与他一般,与责编面谈好了文案和构图设计,归家后便连夜开始绘制,否则赶不及次日之审核,这真是个辛苦之行当。 通过飞鸽传书等方式谈文案是不被允许的,《武林周报》之面谈制度极为严格,不容变更,即便对当家画师亦是如此。 ,希望能符合您的需求: 王阳明不喜京城之喧嚣,常居余姚,纵是如此,亦需每周赴京面圣,一来一回,大半日便消逝无踪,着实耗费时光。 然即便其心学大盛之后,仍需如此,毫无通融之可能。为节省时辰,王阳明一度欲迁居于京。 怎奈他已然成为余姚之招牌,当地官员与百姓又岂会让这招牌离去。故而,为挽留他,索性在其宅与驿站之间修筑了一条宽敞大道。 此事办得不知如何评说,既令人动容,又极具戏剧性,仿若传奇故事般虚幻,追随者为其偶像所做之事,诸多看来皆略显愚笨。 修筑大道耗费甚巨,倒不如购置一匹骏马,取名为“赤兔”,每周王阳明骑着它似疾风般进京面圣。 或许京城还能开辟一项游赏项目,每周定时观赏心学大师王阳明骑着赤兔由南向北而来。 写好策论的李逸飞发送至了大人的邮箱,明日早朝过后将会审阅,而后夜晚从书院归来就依照意见修改,再发去审核。 第二日清晨,李逸飞早早便来到了衙门,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李逸飞与其他学子不太相同,他此前从未涉足官场。 虽说出身平凡,但自幼便是才俊,一路科考中榜,生活从未如此窘迫过,甚至从未设想自己有一日会过上这般日子。 读了诸多典籍,不就是为了不趋炎附势,结果换了个环境还是得低头。 都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又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那他在当下的困境中,究竟是该坚守还是妥协? 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也言穷巷难出贤达,他现今的困窘,可否算作人生的珍贵财富、难得的磨砺机遇? 一段时日下来,他体悟了诸多令人纠结的人生哲理,最终的结论是该低头时就得低头,实则毫无选择。 生活的氛围已然全然不同,生命的意义也已被重新诠释,所谓的人生信条化作了一种极为缥缈的事物。 但如此的生活对他深刻理解所着的《治国方略》以及未来的《安邦之策》等作品颇有裨益,唯有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方能感同身受某种深意。 原本周二的上午衙门里的人就不会太多,今日又细雨纷纷,人就更少了,但也未至清冷。 李逸飞换上了官服,颇为合身,身姿显得挺拔,望着镜中的自己倒真有几分官员的模样。 他的职责并不繁杂,有百姓前来 ** ,于簿册中查询一番便能知晓状况,而后引领其至相应之处。 若是前来咨询政事的百姓,便引领至座位,而后为其记录。 需要留意的是莫让百姓损坏了文书,也别不小心冒犯了百姓。 若是不慎冒犯了百姓,得自掏腰包赔礼道歉,还可能面临罢官。 李逸飞在堂下做事,与一位年约四十的男子搭档,恭敬地称其为大哥。 这是大哥自己要求的:“叫我大哥就行,我的名字不好记。” 衙门里像李逸飞这般的临时官吏众多,来来往往极为频繁,大哥不想记他人之名,干脆也不让他人记住自己。 堂后有机密文书,年轻官吏不愿前来,年长的倒无所谓。 大哥身材魁梧,官服穿得紧绷绷的,但为人热忱,跟着他练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将事务熟练掌握了。 李逸飞认为安排他在堂下做事是明智之举,否则会影响堂后那些文书的处理。 上午巳时左右,大人发来书信,策论已经审核了,为求稳妥,他甚至请教了尚书大人一同审阅,最终仅有一处需要修改。 “改动不大,已经发回至您的邮箱,改好后可即刻传给我再审阅。” 即刻改好传过去? 依流程应当是今日改明日再审。 看来除了面圣,审阅流程也并非一成不变,大人显然为了让李逸飞有更充裕的正式着述时间,为他费心费力了。 可李逸飞此刻无法修改,他还得继续当差。 于是写信过去说明了情况,契约签了,他的讲学工作停了,只好另寻一份与学术无关的差事,正忙碌着呢。 大人有些感慨:“逸飞甚是努力,也极为认真地遵循契约,令人钦佩,如此一来就更为辛苦了,要多保重啊。” 李逸飞的确足够认真,他与那些学府的合作皆是短期临时的,绝大多数论述并不署名,停了确实全凭自觉。 需要修改的地方颇为简单,既然顺利审核通过,接下去三天他整理思路、书写正文、添加注释,周五深夜子时完成了第一篇的创作,自我感觉良好。 当天清晨卯时,李逸飞买了一篮水果,在去衙门当差前,按约定拐到尚书府将原稿送了过去。 为了文稿整齐不生任何褶皱,李逸飞特地提了个书匣,将稿子置于其中,感觉自己就像个书生背着书箱行走于世间,壮志满怀。 《治国方略》第一篇经过了多次审核,李逸飞的思路以及文笔皆摆在那,呈现的效果极佳,绝不像个初出茅庐之人,大人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