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范景文和邱瑜也碎碎念的劝个不停。   吴三桂走后,崇祯与内阁商谈吏治和经济问题。   在谈吏治之前,他率先把刀子砍向了徭役。   整顿吏治的目的无非是治理贪腐。   贪从何来?   官员贪腐的途径大多只有一条:借着收缴赋税的机会,横征暴敛,私自加派。   朝廷让收一两,他们收三两。朝廷没有这部分税收,他们巧立名目加派。   想改革吏治解决贪腐,必须先把贪腐的途径掐死。   就像他穿越前的农村贪腐问题,不交公粮后,与公粮有关的贪腐问题瞬间消失。   “你们不要再劝了,朕决意整顿吏治和贪腐。先从京师开始,一个月后如果没有成效,朕全听你们的。”   内阁见状没有办法,只能暂时同意。   其实李邦华也想知道皇帝方法是否奏效,如果有效的话他会立刻安排全国效仿。   “吏治是诱因,流贼屡剿不绝的根本原因是官商勾结!”崇祯盯着四位阁臣,若有所思。   李邦华不明所以,急忙拱手:“请陛下示下!”   紧接着,崇祯把他掌握的情况详细的说了出来。   历史上。   明末的粮食总体是够吃的,除了灾害严重的地方,其他地方粮食都有富余。   够吃为什么还会造反?   究其根本,那些农民是被官商勾结逼反的。   众所周知,明朝是银本位。   立国之初赋税征收的大部分都是实物,到了中后期,大部分赋税由实物改征白银。   征收白银没问题。   但当时的明朝人口增长,再加上大部分银子被藩王,商人,富户乡绅藏在府中舍不得花。   久而久之就出现一个问题:市面上银子紧缺。   更要命的是,朝廷税赋征收的是银子,农民必须把粮食换成银子才能缴纳赋税。   于是夏粮和秋粮收获后,买粮的商人借官府催收田赋的时机,拼命压低粮食收购价格。   本来一石粮食能卖一两银子,为了尽快兑换银子应对官府的催收,农民需要用两石甚至更多粮食来换取一两银子。   按理说天灾时粮食涨价,但农民手中的粮食偏偏卖不上高价。   更有甚者,他们把手里所有的粮食都兑换成银子后发现,这些钱还是不够缴纳赋税的。   他们能不反吗?   当崇祯把这个理论说出口后,内阁几位成员站在原地,久久无语。   方岳贡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想说什么了。   他看向首辅李邦华,发现这位阁老也瞪大眼睛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我大明的官吏竟然和商人如此勾结,他们都该死!”李邦华缓过神后,愤愤的说道。   崇祯摆摆手:“李阁老你错了!”   错了?   李邦华懵了,他的话哪里有错?如果不是贪官和奸商,农民们也不至于被压榨的如此严重。   崇祯淡淡一笑:“征收赋税是朝廷考核官员的一项指标,而商人逐利,哪里有利益他们就会去哪里!”   “你可以说他们都有错,也可以说他们都没错!抽丝剥茧的想一想,其实是制度有漏洞!”   “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朕...”   崇祯刚要继续说,就听门外响起王承恩焦急的声音。   “皇爷...出...出事了。”   “进来说。”   “是!”王承恩推开门一路小跑来到崇祯面前。   “国子监的学生看到报纸上面的内容后,对提升匠人地位的行为有点不满。后来翰林院的翰林也知道了此事,这些人联合起来打算向陛下...请愿。还说如果陛下不去,他们就跪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