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兵发浮戏山
“朝中诸公不认为,魏国与赵国会出兵帮助韩国。”听着姜妄的分析,蒙骜道。 听到这话,姜妄嗤笑了一声: “邯郸之战,朝中诸公也认为,楚国与魏国不会出兵,结果让秦国白白损失了十几万人。” 长平之战,白起率军坑杀了40万的赵军,直接把赵国的生力军给打光了。 然而当时秦军的伤亡人数并不小,死了超过二十多万人。 当时的白起是以这20多万人为诱饵,充分的利用了地形的优势,引赵括进入包围圈,派重兵筑墙来加固包围圈。 他这么做就是要把赵军饿死在包围圈中。 而突围战中,饿的手脚发软的赵军战斗力大幅度下降,最终投降。 此战过后,白起认为可以直接覆灭赵国,但范雎认为楚国会偷家。 先不说当时的情况能不能覆灭赵国,但至少秦国其实也伤了元气。 此战过后,赵国君王只能接受秦国割地的请求,而当时赵国的一个臣子却建议,不给秦国这些土地,反而用这些土地贿赂其他五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赵王同意了这个计划。 之后秦昭襄王知道了赵王出尔反尔,勃然大怒,下令再次出兵,誓要一举覆灭赵国。 至此,邯郸之战爆发。 当时的情况,整个秦国大臣都不认为其他六国会能够帮助赵国。 却没想到,赵人拼死抵抗的决心太强烈了,白起坑杀降卒,让这些赵人认为就算他们投降了也会被杀,那就只能拼死反抗,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除了赵人抵抗强烈之外,还有两个意外,一个就是毛遂自荐,请来了楚国援军,另一个就是信陵君魏无忌深谋远虑,偷来了兵符,请来魏国援军。 至此,在长平之战秦军死了20多万之后,又在邯郸之战中死了10多万人。 姜妄的话,把蒙骜说沉默了,当年的邯郸之战,确实是败了。 ………… 夜半,姜妄离开大营,蒙骜却站在地图前,观察着地图。 对于接下来,该打成皋、巩、丘邑等地,还是打阳城等地,直逼韩国都城新郑。 这两个选择都可以,但蒙骜是想要打成皋和巩的,因为打阳城费些劲,那里山多,路不好走。 另外,拿下成皋、丘邑等地,就可以虎视荥阳。 而若是能拿下荥阳,那么就算不能彻底打下韩国,这次也算成功了。 因为,拿下荥阳,下一次大战,就可以一举破魏国大梁。 《战国策·卷三十》言: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 荥阳是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所以称之为荥阳。 荥阳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邑,地势险要,交通便利,素有“两京襟带,三秦咽喉”之称。 而魏国大梁,地势低垂,掌握荥阳,可以就是说掌握了魏国都城大梁的咽喉。 这么多年,魏国对荥阳一直都是垂涎欲滴。 这一次攻韩,秦国对荥阳也是垂涎欲滴,要掌握了荥阳,无论是向南进攻,扫平韩国,还是攻入魏国,皆方便无比。 思考了许久,蒙骜还是决定按照原定路线,取成皋、丘邑等地。 作为沙场宿将,一军统帅,蒙骜怎么可能因为姜妄一两句话就改变既定战略。 今日叫姜妄过来,就是听秦王子楚命令,看一看姜妄的沙场能力。 今日一见,至少大战略上,姜妄眼光是有的,未来具备成为下一代青年领军将领的资质。 蒙骜也知道自己老了,如今的青壮派,除了王翦外,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他的儿子蒙武也只能算半个。 他说的拿不出手是那种不能作为大规模军队统帅。 ………… 次日。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大秦军队再次集结,一片片帐篷快速被收起来。 “姜妄,我们的任务下来了,这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前往浮戏山。”一早王贲带着命令回来了。 “浮戏山,那进攻成皋和丘邑的任务,就轮不到我们了。”姜妄说道。 昨天晚上看了蒙骜的地图,他就记下来了。 他记得浮戏山在汜水支流,位于荥阳南部,是韩国南来北往的要道,如果韩国派兵从新郑过来,很可能走这条路。 所以,要是守在这里,那正面进攻肯定没份。 “嗯,这一次在浮戏山,如果韩军走这里,恐怕也有一场大战,就怕韩军不走这里。”王贲倒是期待对手过来。 与姜妄不一样,王贲是极度渴望战场建功立业的。 一炷香左右,鼓声响起,大军开始动了起来。 中途,中尉军分出一万人,带着两万刑徒,顺着汜水支流,一路往南。 蒙骜则带着大军,过巩邑,开始攻击什谷,下一个目标就是成皋。 这一次,蒙骜带领的辅兵只有十一万,正规秦卒则有十六万多。 所谓辅兵,就是一些因为触犯了秦律的刑徒。 这些辅兵,为正规士卒服务,一部分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一部分则要随着部队上战场。 这一次蒙骜出征,带的辅兵是非常少的,后面随着运送补给品,还会过来一些。 正常情况来说,路途越远,需要的辅兵就越多。 “我们怎么带这么多刑徒?”王贲站在战车上,遥望着远处那些蓬头垢面的辅兵。 “应该是同将军要用这些人干些什么。”姜妄随口说。 同将军,姓同,名百,爵位左庶长,这次负责浮戏山的最高将领。 不要以为左庶长很小,比其大两级的左更白起,已经在伊阙之战中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了。 华夏人民自古依靠水源定居,汜水有不少村庄,左庶卫大军一路所过之处,韩国村民全部被抓捕,强行编入刑徒辅兵,但有反抗,就会刀剑加身。 这一幕,让姜妄看的直皱眉头。 ………… 史料记载: 1,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2,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