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大秦五大富豪
孔圭站在姜妄的官邸面前,在他身后是两辆非常大的马车。 马车被用深色麻布遮掩,周围更是站立着上百名门客打手。 “父亲,安信侯能见我们吗?”孔圭身旁一个青年问。 “应该能,安信侯对我等商贾并没有太深的恶意。”孔圭沉声说。 他早就打听清楚了,姜妄此人对商贾态度不错。 那后胜不就是依靠姜妄,才在西北再次崛起的吗。 能够插手盐这一行买卖,如今谁不知道齐郡后胜。 “只要能见我们,那就是我们的机会。”孔圭继续说。 砀郡安阳孔氏号称大秦六大商贾之一。 钱有很多。 对孔氏来说,钱算什么?钱什么都不算! 孔氏的财富,足以挥霍几辈子,甚至十几辈子。 孔氏是魏国人,是冶铁豪门。 当年,魏国武器就都出自他们孔氏。 后来秦灭魏国,就把孔氏麾下匠人收归少府,把孔氏财产征收,打发到了砀郡安阳。 不过,孔圭并没有气馁。 虽然工匠没了,但是孔圭家族的冶铁技术还在。 适逢大秦不再对打造青铜器加以管制,孔圭以一个小作坊起家,仅仅两个月就让自己家族的青铜农具侵占整个安阳县。 接着,他又凭借曾经孔氏留下的一点人脉,把孔氏生意快速铺满整个砀郡。 毕竟,砀郡也在原来的魏国地界,孔氏人脉还是有的。 在进入安阳县市场后,孔氏一年半的时间就把整个河内郡其他铁匠作坊吞并,并且走出河内郡,对外扩张。 当然这期间,肯定有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之后这几年,孔氏不仅打造青铜农具,还涉足了青铜武器。 如今在大秦砀郡、三川郡、东郡、颍川郡、泗水郡、齐郡、琅琊郡几乎都被孔氏占据了。 这让孔氏的钱财越积累越多,尤其是开始制造青铜武器之后,财富积累速度更快。 毫不夸张的说,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孔氏的钱永远花不完。 眼看着财富越来越多,一次偶然间的占卜,让他心里产生了恐惧。 占卜说他孔氏这么发展下去,恐有不详。 而在孔氏想来,唯一能让孔氏不祥的,无外乎权力。 要知道有钱最怕无权势,这让孔圭越来越恐惧。 为此,去年开始,孔氏就开始做好事,不断修桥补路。 这让孔氏获得了不少的好名声。 但在孔圭来看,还远远不够。 之前他找过关系,想要送自己女儿入宫,只要他的女儿成了始皇帝女人,那孔氏未来无忧。 不过想要把女儿送入宫里的人多了,孔氏算老几。 没办法,孔氏只能把目光放在了姜妄身上。 ………… “孔圭,安信侯有请。” 在孔圭等待的时候,亲卫走了出来。 孔圭呵呵一笑,也不在意这个亲卫连对自己尊称一声都没有,迈步跟着对方走入了安信侯官邸。 进入官邸,孔圭的儿子微微打量着周围,轻声道: “父亲,安信侯应该是个简朴的人吧,我看这官邸有些寒酸。” “休废话,安信侯可是大秦第一个富豪,做什么岂是你能理解的?”孔圭训斥了自己儿子一嘴。 其实,这还真不是姜妄简朴,而是姜妄把从咸阳运过来的物资,都先安排其他地方了。 至于姜妄自己,他是有钱,但不能填补这里。 他的钱可以给始皇嬴政,但是他的钱不能私自花在官方的一切事务,就算是花,也要先与始皇帝打过招呼。 姜妄虽然是始皇帝的老师,但也是臣子,有些底线可以越过,但有些底线需要遵守。 很快,孔圭来到了正堂,在正堂内,他看到了一身黑色长袍的姜妄。 在其身后还有一个二十多岁,身披白色大裘的青年。 以及一个身穿赵人服饰的十多岁少年。 孔圭有些奇怪的看了眼那个披着白色大裘的青年。 如今虽然降温了,但也不至于这么早就穿大裘了。 但孔圭眼力不凡,一下就看出对方可能身体不好。 这也就能解释的清楚了。 “鄙人孔圭,携小儿孔跃,见过安信侯。” 走入正堂,不待姜妄开口,孔圭就先一步鞠躬稽首。 姜妄上下打量了,两眼一眼。 “安阳孔氏,我是久仰大名。” 这话姜妄不是客套,在大秦的商贾,这两年名头最响的有五个。 第一个,则是被封为大良造,有乌君之称的乌氏倮,乌氏盘踞六盘山地区,此地区水草丰美,气候宜人,乌氏倮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养牛牧马,发展畜牧,麾下牛羊足有十谷,商队更是遍布大秦西部,甚至能延伸到西域。 第二位,是位于巴郡的巴寡妇清。 巴氏在战国时代,就是大工商业主,尤其是巴寡妇清,在其接手丈夫的事业后,更是凭借着强大的头脑,把巴氏家族企业推到了巅峰。 第三位,是蜀郡卓氏。 也就是历史上的才女卓文君的祖父。 卓氏本来居住在赵国首都邯郸,主要从事铜铁生产和销售,也算是个富人阶层。 赵国灭亡之后,秦国没收了卓氏的家产,把包括卓氏在内的许多赵国人移民到蜀郡。 当时,被移民的赵国人纷纷用所剩不多的财物贿赂秦官,希望把自己家安置在相对繁华的葭萌。 卓氏却另辟蹊径,主动要求前往距离葭萌差不多七、八百里的临邛,这里土地肥沃,卓氏还意外发现了铁矿。 在大秦,铁矿明确规定属于秦国,百姓没权力占为己有。 卓氏上报了铁矿,立了一功,后来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卓氏主动接过帮忙制造军备的事情。 一来二去就雨,蜀郡的官员打好了关系。 这期间卓氏也开始打造青铜武器做生意,而且做的风生水起。 在大秦第四位大商人,是程郑。 程郑与卓氏,都出自临邛,都是冶铁出身,他也是在秦统一天下之后被强迫移民到临邛的。 虽然是同出临邛,但程郑与卓氏并没有发生冲突。 反而是双方还有了合作,程郑独辟蹊径,开拓了通往各少数民族部落的销售渠道。 同样的一件青铜器,在那些蛮荒之地往往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即使是以物易物,所得特产的价值也大大高于青铜器的实际价值。 一来二去,程郑的财富也累积了起来。